這裡是我在喀什的落腳地,一家青年旅舍。
每次到這個城市旅行,我都會住在這裡。
【落腳地】
沒錯,落腳地。青年旅舍不同于酒店,它是一個很特别的落腳點。
它的條件簡單,一個房間有8張床,它的住客來自天南海北、世界各地。
熱愛旅行的小夥伴在這裡睡在一個屋檐下,結伴一起拼車、拼餐、拼逛街,一起旅行。一路歡歡笑笑,同寫一部旅途故事。
去過這麼多地方,住過很多青旅,隻有在新疆見到的旅友不同,他們每一個都是獨特的個體。
【旅友】
根據我的觀察,老外們似乎更喜歡住青年旅舍,來自日本、新加坡、土耳其以及歐洲國家的旅行者們,講着各種口音的英語,在這裡相遇。
他們的旅行方式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不着急逛街和拍照,很多時候他們隻是靜靜地待着。
他們不會覺得把旅行路上的時間花在客棧椅子上發呆是一種亵渎和浪費。
即便這一次旅行沒有留下什麼影像,但是我依然願意到别人生活的城市去坐一坐——
這大概是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别。
他們就坐在那裡,看看書,也很少玩手機,一坐就是一整天。
又或者,他們熱衷于和客棧裡來自各地的朋友們聊天。
聊天,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旅行方式。
到新疆旅行的外國遊客不僅僅是年輕人,更多的是上歲數的大叔和……大嬸兒們。
他們會不遠萬裡地把自己的騎行設備郵寄過來,然後帶上行囊,去流浪。
客棧人滿的時候,他們會租一個露天的“散”位,然後撐起自己的帳篷,湊合着住一晚。
他們很能吃苦,但是很快樂。
【群居】
在新疆旅行,是需要群居的,一半玩的是景,一半玩的是人。
盡管青年旅舍裡的條件簡陋,很多時候洗澡都要排隊,但是在這遙遠的西部邊疆,在離開家幾千公裡的地方,排隊、吵鬧和擁擠,反而讓人内心更有安全感、更踏實。
【帕米爾】
“帕米爾”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片海拔7000米的高原,古時它叫做蔥嶺,而在新疆塔吉克族人民的語言中,它叫做“世界屋脊”。
在這一座山嶺周圍,交彙着數座高山以及數個國家。他們是曾經的西域36國,唐僧取經的時候路過這裡,差一點在雪山上折損生命。
而喀什市,正是帕米爾高原腳下的一座邊陲小城。
以上,大概就是“帕米爾青年旅舍”名字最基本的來意。
客棧的老闆是河南人(據說),我隻見過他一兩次,一個留長發、有胡子的男人。
在這條街上還有一座老城青年旅舍,也是他開的。
客棧的位置就在市中心艾提尕爾廣場的一側,一座伊式風格的小樓二層。
店裡的硬裝修都是這座樓本來的樣子,軟裝被安排成濃濃的維吾爾族風情。靓麗的壁畫、鮮豔的桌圍和撞色的頂上裝飾。
客棧對面就是艾提尕爾清真寺,這個清真寺非常大,且著名,在全新疆的清真寺中,它的綜合實力名列前茅。寺院的四周都種植着高大的樹木,即便站在樓上眺望,也看不到内部的情景,但是後來聽人說,外面這一排不太起眼的帶有圓頂子的白色小屋,是賣殡葬用品的,就是類似于一個殡儀館那樣的地方。
正所謂大陰大陽互相襯托,你看,對面是這麼特殊的一個地方,而這一邊卻從來都是豔陽高照、開闊明亮。
說來也怪,我每年都會到喀什旅行,每年都會住在這裡,夏天的時候,喀什這個城市炎熱非常,可是睡在這一座小樓上,晚上從來都不用開空調,涼快得很。
對了,客棧裡還有一條狗,是金毛,被南來北往在這裡駐足的人們喂得肥肥的。迫不得已,老闆隻好貼出告示:禁止投食,狗狗有自己的飯吃。
新疆遊記還在繼續,下一篇:喀什的巴紮。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台旅遊頻道主播,職業旅行玩家,專注小衆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