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宗穴屬手少陽三焦經,是三焦經的郄穴。具有清利三焦,安神定志,疏經活絡之功效。根據其穴性,現臨床常用于治療西醫學中的神經性頭痛、腮腺炎、前臂神經痛、臂痛、耳聾、耳鳴、上肢肌膚痛等。
本穴首見于《針灸甲乙經》:“會宗二穴,手少陽郄,在腕後三寸空中”。
會即會合,宗即集聚,此穴為三焦經的郄穴,是經氣會聚之處,故名會宗。
【定位】
在前臂背側,當腕背橫紋上3寸,支溝尺側,尺骨的桡側緣,見下圖
圖來自梁繁榮王華主編的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針灸學新世紀第四版
【解剖】在尺骨桡側緣,小指固有伸肌和尺側伸腕肌之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和骨間掌側神經。
【針刺時針尖經過組織】
皮膚→皮下組織→小指固有伸肌和尺側腕伸肌之間→前臂骨間膜。
【取穴方法】
伸臂俯掌。于腕背側遠端橫紋上3寸,當尺骨的桡側緣(支溝穴尺側)取穴。
【主治病證】
1、耳聾、耳鳴;
2、手臂痛。
【操作方法】
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脹感。可灸。
【常用配伍】
1、配配翳風、耳門、聽官、聽會、中渚,治耳聾、耳鳴。
2、配百會、大椎、巨阙,治小兒癫痫。
3、配曲池、手五裡、秉風,治肘臂痛。
4、配臂臑、曲池,治上肢痹痛。
【日常保健】
會宗穴的位置在前臂,屬三焦經。根據中醫“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經絡所過,主治所及”理論,刺激該穴具有聰耳鎮痙的功效,可用于輔助治療耳鳴、耳聾等。具體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會宗穴,每次2~3分鐘,經常按揉有助于緩解耳鳴、耳聾等症狀,可預防聽力和視力減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