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暑郁未退,涼飙潛已起”
今天20時29分
我們将迎來立秋節氣
公曆每年8月7日至9日
當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
為立秋之始
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三個節氣
也是秋季第一個節氣
标志孟秋時節正式開始
立秋·天氣
雨水再來一波
6日夜間起
新一輪降水來臨
7日是本輪降水主要時段
雨水幾乎覆蓋全省
多條天氣預警信号
接連發布
↓↓
暴雨橙色預警
吉林省氣象台8月7日6時5分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号:目前農安縣部分鄉鎮已經出現暴雨,預計未來3小時,上述地區降水仍将持續,省應急管理廳、省氣象局聯合提醒注意做好預防工作。
雷暴大風藍色預警
吉林省氣象台8月7日3時5分繼續發布雷暴大風藍色預警信号:預計未來6小時,白城東部、松原、四平大部、長春西部和北部部分地方将出現雷暴大風,陣風風力可達7-9級,同時可能伴有30-50毫米短時強降水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省應急管理廳、省氣象局聯合提醒注意做好預防工作。
雷電黃色預警
吉林省氣象台8月7日1時41分繼續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信号:預計未來6小時,白城大部、松原、長春、四平有中等強度以上的雷電活動,可能會造成雷電災害事故,部分地方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省應急管理廳、省氣象局聯合提醒注意做好預防工作。
8日,雨水将縮減至
我省東南部地區
9日全省天空放晴
10日也沒什麼降水
11日—12日
全省又将迎來陣雨
或雷陣雨天氣
暑熱即将緩解
近期的暑熱
令人印象深刻
全省最高氣溫達到了30℃以上
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了
好在東北冷渦來救場
今天(7日)起
氣溫将明顯下降
全省大部最高氣溫
下降至30℃之下
大多在28~29℃左右
8日和9日就更涼爽了
各地最高氣溫
将下降至26~27℃左右
立秋一定會“入秋”嗎?
立秋預示着秋天的腳步即将到來
但立秋并不是秋天的開始
通常立秋的氣溫
不會大幅度下降
此時我國大多數地區的氣溫
仍然較高
氣象學上
以連續5天的滑動平均氣溫
降到22℃以下
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
我國各地入秋時間相差很大
常年情況大緻是
東北大部、華北北部和西北部
西北地區東部、内蒙古中東部
新疆中北部等地8月入秋
華北中南部、黃淮大部、江淮大部
江漢北部、西南地區東部
新疆南部等地9月入秋
江南大部、華南中北部等地
10月入秋
華南南部11月入秋
青藏高原大部和大興安嶺北部等地
常年夏季涼爽氣溫低
沒有氣候意義上的夏天
春秋相連
如拉薩、西甯、昆明等
立秋·三候
一候涼風至
天高氣爽,月明風清
夜晚的涼爽
悄悄帶走了白天的暑氣
二候白露降
一夜醒來
晶瑩的露珠包裹着翠綠
清晨的陽光傾瀉而下
金光閃閃
像落入凡間的星星般耀眼
三候寒蟬鳴
寒蟬鳴于耳畔
夏夜精靈正在集體
約定明年合唱的開幕曲
立秋·習俗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
将體重與立夏時對比。
因為人到夏天,
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
兩三個月下來,
通常體重要減少一些。
所以秋風一起,
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
補充一下伏天的虧虛,
提高免疫力。
“貼秋膘”由此而來。
北京、河北一帶普通百姓家吃炖肉,
還有人家吃白切肉、紅焖肉,
以及肉餡餃子、炖雞、炖鴨、紅燒魚等。
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櫃台前,
選購肉食制品的顧客會排起長隊。
啃秋
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
稱“咬秋”或“啃秋”。
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
時逢立秋,将其咬住。
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
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
清除暑氣、避免痢疾、不生秋痱子。
鄉土鄉人,
則在瓜棚裡,在樹蔭下,
三五成群,席地而坐,
抱着紅瓤西瓜啃,
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
抱着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
酣暢淋漓的啃秋,
抒發的是豐收喜悅。
秋社
秋社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始于漢代。
後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
此時收獲目标已完成,
官府與民間皆于此日祭神答謝。
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甯之俗。
在一些地方,
至今仍流傳“敬社神”、“煮社粥”。
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
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
等到除夕這天,
把桃核丢進火爐中燒成灰燼,
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台灣吃“福圓”
立秋節氣是台灣龍眼的盛産期。
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
龍眼又稱為“福圓”,
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無錫人還會“立鳅”。
如果秋季有大風大雨,
立秋這天稻田裡的泥鳅就會在水裡立直。
所以每到立秋,
有經驗的老無錫人都會抓一條泥鳅放在水裡,
預測這個秋天會不會有大風大雨。
立秋·養生
立秋之後,暑去涼來,但炎夏酷熱仍未消,天氣逐漸轉向幹熱,早晚涼爽,白天悶熱。此時,人易倦怠、乏力,清熱消暑要繼續,但相對炎夏要有變化。
潤肺柔肝
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幹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産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可适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時易影響肝,而肝主情志,疏洩氣血,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養陰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荠、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防治感冒
立秋後,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繁感冒。專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着涼,盡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内空氣新鮮。
調養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
适量運動
立秋後,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在這個時節進行健身鍛煉應該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于劇烈。最好選擇一早、一晚進行鍛煉;太陽照射下不宜運動過久,以防體力消耗過大,暴曬灼傷皮膚;在高溫濕熱中不宜運動過于劇烈。
貼秋膘啦,
你家今天吃什麼?
原文标題:節令之美·立秋丨7日立秋:别忘“咬秋”與“貼秋膘” | 立秋一定會“入秋”嗎?大部分地區暑氣仍重 | 今日立秋 | 風吹一片葉 萬物已驚秋 | 今日立秋:暑去涼來秋意濃 | 7日雨水再來 暑熱得以緩解 | 立秋至,翹望清涼與豐收!
來源 | 綜合自新華社客戶端、新華社、吉林省氣象局、中國氣象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