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常被後世笑稱為“大豬蹄子”,因為他的感情史非常豐富。縱觀他的一生,他共有42個妃嫔,不過到最後隻有5位與他合葬,這是為何呢?筆者認為可以從我國古代的合葬制度與妃嫔的受寵程度這兩個方面去考量。
一、合葬制度
我國的合葬制度曆史悠久,最早能追溯到晚期的舊石器時代,但那時合葬的多數是兄弟或姐妹。直到父系氏族社會,由于夫妻關系得以穩固才出現了夫妻合葬。不過合葬制度的确立是在商周時期,官方規定一對夫妻死後必須葬在兩個相互緊靠的墓穴中,帝王也不例外。這種“異穴合葬”的方式延續了上千年,于漢朝最為盛行。後來随着時代的發展,政權的變遷,又相繼出現了“同穴合葬”、“同棺合葬”等合葬制度。雖然這些制度在不同朝代有所差異,但這千百年來合葬的均是夫妻。
可以說在清朝以前,除了明媒正娶的妻子,其他妾氏不論多得寵都不得與丈夫合葬,就連皇家貴族也必須遵循這一祖制。衆所周知明神宗朱翊鈞獨寵萬貴妃一人,但他倆死後也沒有合葬,可見”祖宗之法不可為“。想當初他極力地立萬貴妃的兒子為太子是因為隻有這樣,萬氏才能貴為皇後,才有資格與明神宗合葬。然而到了清朝雍正年間,這一祖制就開始動搖。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月, 剛登上皇位的雍正下旨将章佳氏敏妃的族人由包衣提拔成佐領,又追封敏妃為皇考皇貴妃,接着還将她遷葬于景陵,與駕崩不久的康熙帝及他的四位皇後共同合葬。這一行為無疑開了妃子從葬帝陵的先例。此後清朝曆任皇貴妃均享有與皇帝合葬的權利。
二、得寵的程度不過能與皇帝合葬,光過了門檻兒是不夠的,還得看實力。而妃嫔的實力則體現在能否讓皇上喜愛,即受寵程度。縱觀乾隆的後宮,雖然有42位妃嫔,但隻有八個人具備合葬資格。她們分别是孝賢純皇後、那拉氏皇後、孝儀純皇後、哲憫皇貴妃、慧賢皇貴妃、淑嘉皇貴妃、純慧皇貴妃和慶恭皇貴妃。但是乾隆最後隻從中選了5人與他合葬。她們是誰呢?又憑什麼能脫穎而出呢?
1、孝賢純皇後
孝賢純皇後富察氏乃乾隆一生中最愛的女人。隻可惜她在接連喪子的重擊下,身體每況愈下,最終在與乾隆南巡時病死在船上。 富察皇後的去世,對乾隆的情緒與性格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清宮詞》就記載了乾隆對富察皇後的偏愛“高宗稱其淑德為古今賢後,故侍遇後族寵貴無比……聖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見也”。
2、孝儀純皇後
孝儀純皇後魏氏雖出身卑微,但肚子特别争氣,為乾隆一連生了6個子嗣,而且她的兒子還被選為皇儲。正所謂“母憑子歸”,十年來她獨享乾隆的寵愛。另外她的封号“令”字,出自《詩經》,意指美好。由此可見乾隆對她的喜愛不一般。
3、哲憫皇貴妃
哲憫皇貴妃富察氏算得上乾隆的初戀,她在乾隆還是寶親王時就為他生下一長子和一長女。隻可惜她體弱多病,于乾隆登基前夕薨世。盡管她去世多年,但她給乾隆留下的美好回憶不可泯滅。
4、慧賢皇貴妃
慧賢皇貴妃高氏雖出身不高,但她的父親高斌節節高升,對乾隆十分有利。很多人受《如懿傳》和《延喜攻略》等影視劇的影響,認為高氏是一個飛揚跋扈之人,但是實際上她以溫柔賢惠著稱。她乃乾隆親封的第一位皇貴妃,所以她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5、淑嘉皇貴妃
淑嘉皇貴妃金氏來自朝鮮,她不僅長得傾國傾城,還善歌舞。另外她也很能生養,而且每胎都是龍子,這使乾隆龍顔大悅。
其實筆者認為,在君主專制制度的統治下,且一切都由皇帝的個人意願決定的封建社會,合葬制度全憑皇帝一句話。也就是說,皇帝喜歡誰,誰就能和他合葬。盡管他喜歡的人既不是皇後也不是皇貴妃,隻要他足夠喜歡,就能冊封。譬如順治帝,當年他和董鄂妃的愛情故事可謂感天動地,董鄂妃死後,順治帝毅然将她追封為孝獻皇後。沒過多久他倆就在地宮裡相聚了。不過自古君王多薄情,像順治這般癡情的帝王簡直是鳳毛麟角。所以實際上帝王冊封皇後、皇貴妃最主要的考量在于對他是否有利,喜愛是次要的。然而不得不承認他們于将死之際選出的合葬妃嫔主要是出于喜愛。不然以那拉氏皇後的地位怎會葬于妃園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