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須是男性面部的主要特征,同時也是男性的第二性征,那麼人類到底為何要長胡子呢?
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祖先南方古猿身體是遍布毛發的,所以我們很自然地就會認為胡須是人類周身毛發褪去的殘留,真是這樣嗎?在進化的道路上,人類有着一個兄弟,就是猿類,而在猿類家族之中,與人類分家最晚的就是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了,大約在500萬年以前,人類才與它們在進化之路上分道揚镳,也就是說人類與它們實際上有着共同的祖先。現在讓我們看一看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是否擁有胡須?沒錯,它們也是擁有胡須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黑猩猩隻在下巴的位置長有少量的胡須,其它地方可是沒有的。
凡是長在嘴巴四周的毛,我們都籠統地将其稱之為“胡須”,但實際上根據位置的不同,胡須是可以細分的。
嘴唇上方的胡須被稱之為“髭”,兩頰上的稱之為“髯”,下巴上的叫“山羊胡”,從兩鬓連下來的則叫“絡腮胡”。由此可見,黑猩猩隻是擁有“山羊胡”而已,這可以證明人類的胡子并不是毛發褪去之後的殘留,而是後來進化的結果。既然胡須是新進化出來的特征,那麼它就必然具有着某些作用,到底是什麼作用呢?胡須這種東西在動物界并不是什麼稀罕物,很多動物都有,但大多數動物的胡須都有着明顯的實際用途,比如貓的胡須就是一個丈量工具,可以用來确定自己是否能夠穿越某個狹小的縫隙。
人類的胡須怎麼看都不像是具有實際用途的,所以一些科學家猜想人類的胡須很可能是一種吸引異性的特征。
在自然界中,雄性為了獲取繁衍的權利,必須設法赢得雌性的青睐,怎樣赢得雌性的青睐呢?就是要設法展示自己的基因優越性。雄孔雀通過開屏來吸引異性,因為尾羽越大,開屏就越好看,而能夠拖着如此碩大的尾羽,充分說明了這是一隻身體強健的雄性。還有些動物更加直接,它們通過打鬥來赢得異性,隻有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赢得對決的勝利。那麼胡須怎麼能夠證明自己的基因具有優越性呢?
很顯然,胡須與雄性激素之間具有着密切的關系。
胡須之所以被視為男性的第二性征,就是因為在青春期過後,男性就會長出胡子,所以擁有胡子就可以被視為性成熟的标志。胡須之所以比頭發長得快,就是雄性激素作用所導緻的,而且雄性激素越多,胡須就越是濃密,而雄性激素多的男性,身體往往也更加強壯。既然胡須是為了吸引異性,為什麼現在人們對胡子似乎不太感冒了?這種變化是由客觀條件決定的。古時候,無論中外,胡子都是男性面部重要的裝飾,就連關羽這樣的人,在被諸葛亮贊為“美髯公”後都欣喜不已,可見不僅女性喜歡胡須,男性自己也格外珍視胡須。
人類對于胡須的喜愛一直持續到了工業革命之前。
随着工業革命以及現代科學的誕生,人類的生産生活被徹底改變了,大胡子會讓人感覺非常不便,因為這些胡子很容易被卷入機器之中,不得已,人們開始刮胡子,而一戰的爆發又進一步加速了胡須的消失,因為胡須太濃密根本無法佩戴防毒面具,所以刮胡子成為了對士兵的基本要求。現在我們就更沒有辦法留胡子了,因為一嘴濃密的大胡子根本沒法戴口罩,就算是戴上了也是戴了個寂寞,根本戴不嚴。胡須的隕落使得人們的審美逐漸發生了變化,所以現在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對胡須似乎都不太感冒了。
也有科學家認為,人類的胡須除了吸引異性以外,其實還有另一個作用,那就是禦寒。
這個結論的得出也是有依據的,因為越是寒冷的确的人,他們的胡須就越發濃密。這一點點胡須能有什麼禦寒作用呢?在我們的鼻腔之内有一小片區域被稱之為“嗅上皮”,這片區域可以感知氣味,而其它的部分是感受不到氣味的,這些部分存在的主要作用就是加熱冷空氣,即便如此,在寒冷地區,人們仍會感覺呼吸困難,但如果擁有一片濃密的胡子,就能夠很好的防止熱量散失,保溫作用其實還是比較明顯的,所以高維度地區的人胡須更加濃密,而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人胡須最為稀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