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王熙鳳與薛寶钗一樣,是個頗有争議的人物。有說她聰慧的,有說她貪婪的,有說她勢利的,也有說她狠毒的,還有說她講情義的,甚至有說她可愛可敬的…………
其實哪一個都沒錯,都是有依據的。
比如聰慧,偌大的榮國府,大大小小的事每天也有幾百件,而王熙鳳作為主事之人,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吃飯時間也要聽彙報,卻也是遊刃有餘,順便還協理過甯國府;隻是身體跟不上頭腦,後期有點無可奈何,那也是天意如此了。
再如貪婪,單是我們知道的,就有拿公家的錢去放貸賺利息,為3000兩銀子受饅頭庵主持淨虛老尼之托幫人“拆鴛鴦”,還有在金钏兒投井死後故意空着王夫人身邊大丫鬟的位置讓那些有意之人前來送禮……其他我們沒看到的,自然是更多了。
再如勢利,她向來就是圍着老太太和太太轉,對别人可就沒那麼客氣了,特别是對趙姨娘,态度簡直比對待一般丫鬟更不如。
再如狠毒,如果兩設“相思局”弄死賈瑞還算色迷心竅的賈瑞“自作孽不可活”的話,把尤二姐騙進榮國府并一步步把她逼上死路的罪責,是百分百地要算在王熙鳳頭上的。
又如講情義,不得不說,劉姥姥來到榮國府打秋風,盡管王熙鳳從來沒有把她當平等的“老親”看待過,實際上是把她當成了笑料,但還是得說劉姥姥一家也正是靠着她才解決了生計問題。
又如可愛可敬,可不是麼,你看她在賈琏出差在外時深宵無眠的思念,久别重逢時戲谑撒嬌的小兒女情态,工作勤苦而從不喊苦喊累撂挑子不幹的敬業精神……
對王熙鳳的評價,遠遠不止這幾種。
而把這些評價綜合起來,也許就成了一個完整的王熙鳳。就是說,王熙鳳本身就是個多面體。
脂硯齋本《紅樓夢》第四十三回有一條評語:
所謂人各有所當,此方是至情至理。最恨近之野史中,惡則無往不惡,美則無一不美,何不近情理之如是耶?
“人各有當”,也就同時各有其“不當”。惡人并不隻有惡,好人并不隻有好;唯其如此,才是真實的人。《紅樓夢》裡面大大小小的人物,幾乎都是如此,王熙鳳自不例外。
隻不過,脂硯齋所最恨的“惡則無往不惡,美則無一不美”有時并不是寫法有問題,而是現實中确實存在這種看法。
這涉及的是感情傾向和立場态度的問題。
因為不管是讀書,還是觀照現實生活,我們或多或少都是帶着傾向和立場的,對我們認同的和反對的,都會放大與此對應的人和事;而與之相對立的人和事,同樣在相反的方向放大。
比如我們同情尤二姐,覺得這個女孩盡管前期也有錯,但她的命運真的太悲慘了,特别是我們目睹她走入王熙鳳所設的圈套,明明那是死路卻無法回頭,我們基本上就會變得像尤氏那樣心裡充滿傷感和憤怒。
再如我們喜歡劉姥姥,這個充滿生活智慧的鄉下老妪,在王熙鳳的擺布下,留下了滿府的歡聲笑語,也帶着她之所需滿載而歸,鳳姐所展現的還是善意;我們也會覺得,最後劉姥姥救巧姐,也是鳳姐應得之報。
隻是我們在以一個角度、立場為視角放大人和事時,可能忽略了同時還要從其他角度、立場進行觀照才能更全面、客觀。
很多分裂就是這樣發生的。
不單單是王熙鳳這樣的書中虛構之人,也包括現實中人(當然書中人物本就是從現實中來的)。
比如一個明星,人設完美,看上去德藝雙馨,就往往會把一切贊美、榮譽都加到他身上,然後突然發現了這位明星不(能)為人知的某一面,于是一下子人設坍塌,一個“偶像”立即變成“嘔吐的對象”。而事實上,他本就是那個他。
所以說,不管是讀書,還是現實生活,看人看事,都要多視角的好。對此,朋友們怎麼看呢?#我說紅樓夢#
此處所有圖文,均為本人原創,不論深淺,隻求用心。望朋友們評、贊、藏、轉,不吝支持,讓更多的朋友看到“陳想書語”,全網同名,敬請關注。
(網圖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