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頭”指的是古代帝王宮殿台階上鳌的頭。“鳌”是傳說中的一種龐大的海生動物,據說頭像烏龜,尾巴像鯉魚,身形巨大,威猛有力,能夠背起一座大山。
民間傳說它是海龍王的三太子,因為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玉漿液,被發配到東海為鳌。唐宋時期,皇帝殿前陛階上的中陛石上經常镌刻巨大的鳌魚,以象征皇權威嚴。翰林學士觐見時,都會立在陛階正中陛石上的鳌頭上,等待皇帝的召見。于是,人們将進翰林院稱為“上鳌頭”。
科舉考試紅的殿試結束後,狀元、榜眼、探花等人到皇帝殿前陛階上迎榜。因隻有狀元一人獨自站在中陛石上,講鳌才在腳下,所以據說她“獨占鳌頭”。後“獨占鳌頭”便用來指在科舉考試中考得第一名。
在古代,人們一般把“魁星點鬥”與“獨占鳌頭”連用,來标識一個人中了狀元。“魁星”本為“奎星”是北鬥七星中的第一顆星,本位占星術的星宿崇拜,後來逐漸演變成人格神,此神藍面,赤發,像個鬼在翹足踢鬥,主管讀書人的文運。
“魁星”之所以是這幅樣子,傳說于古代一個秀才有關,因滿臉麻子,又瘸一條腿,屢屢面試時落第。後來終于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了鄉試,會試。殿試時,皇帝看這副尊容,便問道:你那臉是怎麼搞的?他回答:“回陛下,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鬥’”。皇帝又問:“那麼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陛下,這是‘一腳跳龍門,獨占鳌頭’”。皇帝覺得他挺機敏,又問:“如今天下誰的文章寫得最好?”他想了想說:“天下文章屬吾縣,吾縣文章屬吾鄉,吾鄉文章屬舍弟,舍弟請我改文章。”皇帝很欣賞他的機智,等閱讀完他的文章後,更是拍案叫絕,于是欽點他為狀元。
後來這個秀才因其才情,執着,勤奮升天為魁星,主管功名祿位,稱為讀書人供奉的神。後因“魁”有“首”的意思,所以逐漸代替了“奎”。
魁星總的來說,奎星是奎星,文曲星是文曲星,不是一個星,是二十八星宿于北鬥七星宿的兩套星相學問的兩個星名,之所以混為一談,是因為兩星特性一樣,作用一樣,形貌也一樣,巧合名稱也一樣叫魁。
文曲星,是北鬥星中的第四顆,名稱天權星,也是魁星中的第一顆星,民間将魁星與文曲星等同含義看待。都是住宅天下文運的萬乘之尊。道家學派演易卦将天權星定名為文曲星,八宅學派将文曲星定性為水星。
中國神話傳說中,大凡科考中榜位列一甲而被朝廷錄用為大官的人,民間都認為是文曲星下凡。曆史上被民間定位文曲星下凡者有:比幹、包拯、許仙的兒子許仕林。
本文部分選自《圖解冷門知識一本全》 魯中石主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