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是1972年由美國南加州大學愛爾絲博士 (J.Ayres) 根據腦功能研究所提出的理論。
經曆了這麼多年的發展,仍舊被很多人懷疑:
為什麼感統訓練可以改善專注力?
其實有這種質疑是正常的,廣大從業者也可以接受,但如果有人毫無依據就進行抨擊,那我覺得有必要說些什麼了。
那為什麼說感統訓練可以提升專注力?感統訓練師們又是如何上課的呢?今天我就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專注力是什麼?概括地說,專注力就是注意力的集中能力,注意力的概念更廣泛一些,而專注力更偏向于人在從事當下活動時的心理狀态:
專注力是認知活動的動力功能,認知活動包括聽知覺、視知覺、記憶、思維、想象、執行、反饋等活動。認知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推動力正是專注力。
想要有這種專注力,就需要身體各個部分和大腦要有理想的配合。
比如大腦對各種信息的輸入要能進行有選擇地接受和處理,抑制或者忽略掉與任務無關的信息,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保持專注力。
專注力如何發展?
專注力與大腦以及神經系統的發育密切相關,尤其是前額葉的發育。對于孩子來說,之所以專注力較弱,是因為他們的前額葉發展不成熟。
前額葉皮層2-3歲才開始發育,一直持續到6歲達到高峰,6歲後發育就會趨緩。而專注力也是随着前額葉的成熟而發展的。
因此家長或老師要抓住2-6歲這個大腦發育高峰期,對孩子的專注力進行保護和訓練,對他日後的學習和工作也會有積極影響。
而專注力的良好發展,需要很多要素來輔助,比如安靜不打擾的環境、多種多樣的體驗、簡單重複的遊戲、穩定的情緒環境等等。
感統訓練是什麼?簡單說,感統訓練就是借助大龍球、大滑闆、蹦床等專業的教具,通過各種形式的遊戲,讓孩子們的觸覺、前庭覺、本體覺等各種感覺系統得到适當的感覺輸入。
而大腦接收到視、聽、觸、嗅、味、前庭、本體等不同感覺通路輸入的感覺信息後,需要發揮選擇、解釋、聯系和統一等作用,孩子的身體才能在遊戲中做出适當的動作反應。
通過反複經曆這種過程,孩子的大腦與身體更加協調,從而影響到他其他方面的動作和能力也逐漸提升。
感統訓練如何提升專注力?
首先要明确,感統訓練通常是改善前庭平衡發育不良和大肌肉群運動協調性不良的訓練。
但是,如果孩子存在前庭失調或運動能力不良等情況,他的安坐能力、協調性、指令服從、社交和表達甚至情緒管理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此外,由于前庭神經與視覺、聽覺神經聯系密切,如果前庭功能不良,孩子的視知覺和聽知覺相關能力必定也會受到影響。
這就必定會幹擾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專注力,從而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建立。
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通常會将感統訓練和注意力訓練結合起來,以感統訓練為基礎,再結合針對性的注意力訓練,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當然這就要先了解孩子基礎能力發展水平情況了,需要有充足理論和實踐經驗的評估師與孩子進行一對一的互動,在互動中觀察孩子的表現,來判斷孩子能力的發展。
比如我們經常會建議家長帶孩子玩蕩秋千,這就可以滿足前庭需求的孩子,把大腦恢複到理想的覺醒度。
而在蕩秋千的過程中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融合一些抓、投、抛的動作,可以訓練到姿勢控制和手眼協調,對孩子的感覺區辨和統合也有很好的作用。
再比如我們會讓孩子在俯撐姿勢下,觀察身後滾動過去的小球的顔色,這也是在鍛煉頸肩背力量的基礎上,促進視覺區辨、視動統合和視覺聚焦的能力,從而提升專注力。
當然想要提升專注力,隻有一個活動是不夠的。因為長期重複的動作,兒童對這個活動的區辨性就會越來越少,而大腦的區辨是大腦進入注意狀态的基礎。
所以我們會不定期更新訓練方案,針對孩子專注的狀态不斷地提出适當的新挑戰。
當然有一點也很重要,家庭人員之間穩定的情緒,對孩子自身情緒的調節和專注力的發展也十分重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