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秋節各個地方的月亮

中秋節各個地方的月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3 22:25:15

中秋節各個地方的月亮(古往今來最令人感動的月亮在中秋)1

月亮是文人墨客經常歌詠的對象,早在《詩經·陳風》中的《月出》篇有雲:“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來表達對月下美好女子的愛慕。中國文人有種特别的明月情結,子美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表達思鄉懷親之感。王維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表達清幽空靈之感。柳永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表達凄苦離别之感。張九齡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表達對遠方友人的美好祝願。張若虛詩:“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表達對時空永恒、人生短暫的空漠之感-----

古往今來,寄情于月亮的詩詞歌賦不勝枚舉,當月亮這種多情之物遇到特别的氣節或節日時,文人們絲毫不會吝啬筆墨的,而中秋與月的結合更是成就了一首首千古名篇。

中秋節各個地方的月亮(古往今來最令人感動的月亮在中秋)2

關于“中秋與月”,現代人覺得最為經典的莫過于蘇轼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可謂孩提皆知。詞人面對中秋之月,因為政治上的失意和與胞弟的長久别離而産生了抑郁惆怅之感,卻并沒有消極悲觀,反而有種超然達觀,滿滿的都是對生活的熱愛。

張孝祥,南宋著名詞人。如不是學文史專業或非常熱愛詩詞的人,可能并不熟知此人。實際上,張孝祥上承蘇轼,下啟辛棄疾,是宋詞豪放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張孝祥有首臨近中秋時所作的《念奴嬌·過洞庭》,詞中描寫的在月夜下的洞庭湖清虛而空靈,甯靜而恬淡,展現了詞人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中秋節各個地方的月亮(古往今來最令人感動的月亮在中秋)3

張孝祥還寫過一篇小品文,也是關于月亮,名為《觀月記》,文中有言:“月極明于中秋,觀中秋之月,臨水勝;臨水之觀,宜獨往;獨往之地,去人遠者又勝也。然中秋多無月,城郭宮室,安得皆臨水?蓋有之矣,若夫遠去人迹,則必空曠幽絕之地。誠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獨行以夜而之空曠幽絕,蕲頃刻之玩也哉!今餘之遊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與?”詞人為我們給出了中秋賞月需具備的四個條件:月亮大、要臨水、是獨往、要遠人,從中我們才明白賞月是如此講究,賞月要的是一種甯靜緻遠的心境。

古人賞月是仰望的,而今人往往選擇漠視頭頂上唾手可得的美景,低頭在方寸屏幕之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明月千裡寄相思”,借助月亮可追憶思古,思念先人、思念故裡、思念家人。今年又中秋,遠在異鄉的你是時候放下手機,去到戶外仰望皎皎明月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