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瑞士鐘表曆史

瑞士鐘表曆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7 17:53:35

瑞士鐘表曆史?鐘表是現代技術最前沿的機械;并且在每個階段都保持着領先;它是其他機器渴望達到的完美标志鐘表業的間接影響也同樣重要,作為第一個真正的精密儀器,它在精度和光潔度方面是其他儀器的榜樣,無論是機械學影響還是社會影響,鐘表都是第一,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瑞士鐘表曆史?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瑞士鐘表曆史(歐洲鐘表的興起之路)1

瑞士鐘表曆史

鐘表是現代技術最前沿的機械;并且在每個階段都保持着領先;它是其他機器渴望達到的完美标志。鐘表業的間接影響也同樣重要,作為第一個真正的精密儀器,它在精度和光潔度方面是其他儀器的榜樣,無論是機械學影響還是社會影響,鐘表都是第一。

《紅樓夢》裡,劉姥姥初進大觀園,走進王熙鳳的院子,“隻聽見‘咯當’‘咯當’的響聲,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忽見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個匣子,底下又墜着一個秤砣般一物,卻不住的亂幌。劉姥姥心中想着:這是什麼愛物兒?有甚用呢?”

小說寫的是17世紀初,鄉下人頭一次看見擺鐘的情景。《紅樓夢》全書提到鐘表11次。不僅賈寶玉懷揣一個核桃大的金表,連親信奴仆也随身帶表。等到賈府衰落,值錢的金自鳴鐘都變賣了,抄家清單上仍有鐘表18件,可見收藏之多。

近代機械鐘表全部産自歐洲,别的地區無法仿制。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全球做生意,賣得最好的就是鐘表。18世紀末,英國量産一種圓形懷表,專供東印度公司送給中國的行商和地方官。英國人發現,中國人對他們的大多數貨物反應冷淡,卻格外鐘愛上了發條的機械。

第一次革命:重力代替水力

就像很多歐洲人擅長的技藝一樣,報時機器也開始于古希臘。公元前3世紀,地中海就有不少水力驅動的機械,模拟天上星辰相對地平線的運動,這就是水鐘,它可以用于夜間報時,後來它被拜占庭和阿拉伯繼承和沿用。中國典籍裡也有制作水鐘的記載。

但西歐人在羅馬文明崩潰後,隻曉得用沙漏、水漏、蠟燭計時。直到公元1000年左右,西歐修道院可能從東方又引入了水鐘。說“可能”,是因為他們的“horologium(計時器)”一詞也可以指日晷和沙漏,缺少實物,我們無法考證。1198年的記載中提到,一個修道院起大火時,大家跑到計時器那裡去舀水——暗示那是個水鐘。

1300年前後,歐洲出現了重力驅動的鐘。最早由重力驅動的鐘可能是1283年安裝在英格蘭鄧斯特布爾修道院的一座鐘,據記載,它安裝在教堂窗棂上面,因此不大可能是水鐘。接下來幾十年,重力鐘出現在英國、意大利和法國;實物雖然無存,但有對其結構和原理的詳細描述。

重力鐘的原理,是讓重物高高吊起,慢慢落下,持續拉動齒輪。開始的重力鐘需要設置在高塔裡。

水鐘到重力鐘的進化,就好像兩栖動物演變成不依賴水的爬行動物,從此前途廣闊。來自西北歐方言的clock一詞,也取代了horologium這個希臘詞。

機械鐘的關鍵,是“擒縱”機構。通過齒輪與棒子的配合,一擒,一縱,一收,一放,将水鐘式的無節奏的動力轉化為現代鐘表式的有節奏的動力。鐘表傳出的滴答聲,就是擒縱結構的響聲。

歐洲人是怎麼想出這個結構的呢?有人研究認為,更早前有修道院借助類似的原理實現了自動撞鐘。無論如何,修道院是這種前沿技術的第一個使用者。

無論是水鐘還是重力鐘,周期并不穩定。動力大了,鐘就快一點;動力小了,鐘就慢一點。最早的機械鐘一個晝夜下來能誤差兩個小時。但鐘的質量在突飛猛進地提高。

1336年,米蘭安裝了一座時鐘,可以在1點時打一下,兩點時打兩下……這個功能大受公衆歡迎。随後200年間,教堂鐘樓逐漸普及時鐘,歐洲人也習慣了“定點廣播報時”。

同時,重力鐘也逐漸小型化,有一些已經可以擺進客廳做家具了。

第二次革命:彈簧代替重力

重力機械鐘發明100年後,有人在裡面安上了彈簧,讓彈力代替重力驅動鐘。彈簧鐘不像重力鐘,不一定要吊得高高的,它可以小型化,可以放在桌子上架子上,也可以輕松搬走。

但彈力驅動的一個問題是,彈簧會松,鐘走的速度誤差太大。早期的彈簧鐘遠不如重力鐘那麼準确。

克服這個問題的裝置叫“均力錐輪”,它是一位不知名的機械天才發明的,大概出現于1400年到1450年之間。它是一個有凸起螺線的錐形盤,鍊條繞在這個盤上,并且連接發條。上發條時,越纏繞,螺旋直徑越小——發條雖然繃得越緊,鍊條終端的力卻沒有增加,穩定輸出給鐘表。

之所以說發明它的人是個天才,是因為這個錐形輪的縱剖面,其實是雙曲線形的。那個年代還沒有正确的數學公式去指導手藝人。手藝人是在實踐中摸索出了正确的形狀。而且他們一定是發明了特殊的機床,才能車出雙曲線。這種高超的工藝,現在看來還是令人佩服。

在麥哲倫環遊世界的年代,德國工匠生産的、配有均力錐輪的彈簧鐘,在歐洲名頭響亮。

接下來,鐘縮小成了表。人類第一隻表誕生于1564年的德國紐倫堡,後來被英國人叫做“紐倫堡蛋”。

1577年,一位匠人為天文學家第谷制造了精确的天文時鐘,首次引入了分針。

17世紀中期,惠更斯為鐘表添上了兩件利器:一是擺錘,它利用了伽利略發現的“重物擺動周期恒定”原理;二是遊絲,也就是把彈簧螺旋盤起來。兩者配合,讓每日誤差20分鐘以上的鐘表降低到一兩分鐘,大大提高了實用性。惠更斯後,鐘表業加速發展。英國和法國走在前列。

學者劉易斯·芒福德曾說:“工業時代的标志是鐘表而不是蒸汽機……鐘表是現代技術最前沿的機械;并且在每個階段都保持着領先;它是其他機器渴望達到的完美标志。可以說,鐘表為其他機械提供了模型……鐘表業的間接影響也同樣重要,作為第一個真正的精密儀器,它在精度和光潔度方面是其他儀器的榜樣,無論是機械學影響還是社會影響,鐘表都是第一。”

發展動力:炫富推動的産業

在人類曆史上地位這麼重要的鐘表,初衷并不是為了“引領工業革命”或者“帶動科技創新”。機械鐘的出現,源于修道士對日程表的認真遵守。他們為了不折不扣地定時祈禱,需要更可靠的時間儀器。

很快,昂貴的鐘表在修道院外也找到了市場。先是城市裡各種富麗堂皇的建築(比如法院、議會)購買機械鐘,然後是富人宅邸。無論公費還是私費,都是為了宣示其非同一般的财力和排場。

可以說,推動鐘表發展的,就是人們擁有“百達翡麗”“江詩丹頓”的欲望——那不僅僅是報時工具,更是高級玩具和珠寶工藝品。

14世紀中期,歐洲鐘樓上常會有一個機械人手握木棒敲鐘報時。接下來的200年間,敲鐘的機械人和動物越來越多,可上演全套戲劇,精美繁複。比如1499年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安裝的鐘,由兩位巨大的牧羊人敲響,一位天使同時吹響号角,東方三博士進場,跪在聖母聖子面前,一手脫帽,一手獻禮。然後起身戴帽出門。這座鐘還會顯示所有天體的運行位置。再比如瑞士伯爾尼天文塔的鐘表建于1530年,每小時會有4分鐘的機械人表演:公雞鳴叫、跳舞的小醜敲鐘、克洛諾斯翻轉沙漏、城市的吉祥物遊行……

最早的表,比如保存至今的一隻16世紀晚期制造的“紐倫堡蛋”,很像現在的豪表。表盤是金子的,整體是一塊六邊形的哥倫比亞翡翠,機芯置于其中。那個年代的表往往還做成新奇形狀,比如水果或者動物。

另一件保存至今的,是16世紀初的“鹽器鐘”,是法國國王送給英國國王的禮物,銀質鍍金,綴滿琺琅花紋、貝殼與寶石,表盤放在水晶殼裡。鹽器是當時餐桌上最重要的器具,放在宴會長桌中間。這類“鹽器鐘”,當時的英國王室收藏了11個。

鐘表史上,美輪美奂的作品數不勝數,如果不是為了炫富,歐洲鐘表不會遙遙領先。(小白村)

來源: 科技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