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化縣黃沙坪古茶市的中國黑茶博物館。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早在幾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神農時期,茶葉及其藥用價值已被發現,後來經曆了“為藥”“為食”再“為飲”的曆史發展過程,逐漸演變成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類重要飲品。
中國茶樹品種繁多,制茶工藝不斷革新,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茶類。關于茶類劃分方法,運用最廣泛、最權威、認知度最高的是中國著名茶學專家陳椽所提出的“六大茶類分類系統”,以制法的系統性和品質的系統性為“綱”,将茶葉産品分為綠茶、黃茶、黑茶、青茶(烏龍茶)、白茶、紅茶等六大茶類。
黑茶原料比其他茶類粗老,産品形态以緊壓茶為主。
六大茶類中的黑茶為中國所獨有,主要包括安化黑茶(湖南黑茶)、四川康磚、普洱茶、六堡茶、湖北老青茶等。黑茶原料比其他茶類粗老,産品形态以緊壓茶為主,為“後發酵茶”,因其發酵過程有微生物參與,也稱“微生物發酵茶”。發酵食品往往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而黑茶就是一種功效十分突出的發酵食品。
安化黑茶是中國茶體系中最典型的黑茶代表,以其顯著而神奇的功效、悠久而神秘的曆史、獨特而優質的原料、傳統而科學的工藝、醇厚而綿長的口感、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傲然屹立于中國名茶之林,被世界茶學界、醫藥界公認為最利于健康的飲品之一,被譽為“21世紀人類健康的新希望”。
“故宮樹形花卷茶”。安化縣委宣傳部供圖。
安化黑茶起源于曆史長河中茶農長期的生産實踐活動,具體時間已不可考,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唐朝《膳夫經手錄》中關于“渠江薄片茶”的記載。也有專家推斷,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茶葉來自安化,安化産茶曆史則可追溯到2300多年前。安化黑茶曾被列為朝廷貢品,明朝萬曆年間(1595年)被定為“儲邊易馬”的官茶,長期行銷西北,是遊牧民族不可缺少的“生命之飲”和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它有着穩定邊疆、促進民族團結的作用,因而也被稱為民族茶、團結茶、政治茶。
安化黑茶有讓人深信不疑的保健功能,獨特的“渥堆發酵”“發花”等關鍵工藝産生的内含物變化,造就了安化黑茶優于其他茶類的特殊保健功效。研究表明,安化黑茶在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減肥、預防心血管疾病、抗癌等方面具有顯著功效。
安化黑茶神奇的保健功效主要得益于其獨特的加工工藝。曆經千百年長期的探索與實踐,安化黑茶形成了獨特而成熟的加工工藝,經攤放、殺青、初揉、渥堆、複揉、幹燥等工序初制加工成黑毛茶,再經各種不同的精制加工工藝制成成品。渥堆、七星竈烘焙幹燥、“發花”工藝都是安化黑茶品質形成的“特征性工藝”。通過渥堆發酵,茶味變得醇和不澀,具有典型的“發酵香”。七星竈松柴明火幹燥法使茶品色澤烏黑油潤,湯色紅亮,滋味濃厚,并有松煙香。茯磚茶“發花”工藝促使茶内“金花”即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生長繁殖,直接影響茶品的滋味、香氣和藥理功效。
燒水煮茶,茶味氤氲故事多。
安化黑茶品質的好壞也受原料影響,原産地安化擁有不可複制的優異的自然生态條件,地處北緯30度“茶葉生産黃金緯度帶”,是目前發現的全世界冰碛岩最集中的地區,形成了以雲台大葉種為代表的豐富的茶樹種群。
神奇的傳統工藝和獨特的原料基礎,造就了安化黑茶無與倫比的品質。安化黑茶還有着珍貴的收藏價值。茶葉一般不适合長久存放,但後發酵工藝的黑茶則可以長久存放,并且可以在後期自然存放中繼續“發酵”,使茶的品質及口感更趨于完美。
天植坊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文光收藏的部分老茶。
曆史上安化黑茶長期作為邊銷茶,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追求日益強烈,茶與健康的研究不斷深入,21世紀初安化黑茶作為一種功能性茶飲以“黑旋風”态勢闖進人們的視野,在中國茶行業的地位不斷飙升。短短十多年時間,安化黑茶神奇的保健功效很快就被認識和認同,安化黑茶成為現代追求的健康之飲。
在中國黑茶家族中,安化黑茶有其獨特性,讓更多的人認知安化黑茶,讓更多的人科學品飲和存藏安化黑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選自《一小時讀懂安化黑茶》,安化黑茶雜志社編著,蔣躍登、李樸雲主編。由紅網安化黑茶頻道綜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