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公司開會,某君聊起自己大學時玩樂隊的事兒,說,哥們跟樂隊一起唱的是Suede,自己上台表演唱的是周傑倫。
這讓我想起自己大學時第一次跟着樂隊出去演出的經曆,一群人坐着租來的破公交開到一個小縣城裡,車上一群大金屬,我一路哼着《爺爺泡的茶》。
這就是周傑倫對我們這些中國八零後的影響,哪怕像我這樣一個床邊貼着涅瓦納、枕下壓着顔大師、心中裝着碎南瓜的搖滾青年也不能置身事外。
那會兒其實周傑倫還沒真正牛叉起來,雖然現在大家都對他的前三張專輯津津樂道,但相比後來呼風喚雨、不可一世的周董,十年前的他還隻是橫空出世的一個天才而已。直到2003年的《東風破》開始,他才成為“中國風”的全民代言人,并開啟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時代。
毫無疑問,過去十年來,沒有誰像周傑倫那樣給華語主流樂壇帶來過那麼多的影響和争議。從所謂東西合璧的“中國風”到囫囵吞棗式的說唱,從咬字不清到辣妹子辣,這其中當然包括方文山的歌詞,一切的一切,最後成就了傳統唱片業時代最後的輝煌。
是的,周傑倫的十年,也是唱片業急速崩塌、音樂行業迅速轉向數字音樂的十年,周傑倫2005年的專輯《十一月的蕭邦》開慶功宴宣布全亞洲銷量超過250萬張,到2014年,台灣地區已經鮮有專輯破10萬了。
但是對于周傑倫來說,這一切已經不重要了,借助傳唱一時的“中國風”、借助各種争議、借助教科書、借助電影、借助春晚,他已經成功的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深深烙印在時代裡的符号。而我感興趣的,是他對中國年輕一代歌手的影響,後弦、許嵩、徐良、汪蘇泷,還有各種平台上那些不知名的網絡歌手們,從他們的音樂裡,我們聽到的滿是周傑倫式的創作邏輯。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周傑倫比王菲在音樂上更有影響力的原因。早前有七零後前輩撰文,稱八零後太乖,沒有“叛亂”,而我撰文反駁稱,周傑倫就是“叛亂”的一員——能把高高在上的宋祖英拉下跟自己玩REMIX跳街舞,這還不夠“叛亂”嗎?
在那一刻,周傑倫已經奠定了自己在中國流行文化史上獨一無二的位置。
在此我不評價現象的好與壞,華語主流樂壇的問題從來不是某一類音樂、某一個人的好與壞,而是從來就不夠多元化,是亞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間缺乏流動。
但這些跟周傑倫都已經沒什麼關系了,所以他心安理得的結婚去了。
作者介紹:陳賢江,筆名耳東,資深媒體人,新音樂産業觀察創辦人,微信号takoff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