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五十步笑百步出于哪個典故

五十步笑百步出于哪個典故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6 15:12:40

五十步笑百步出于哪個典故?《孟子·梁惠王上》裡面有篇文章叫《寡人之于國也》,被收入初中語文課文,這篇文章為我們貢獻了一個成語“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用來諷刺梁惠王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五十步笑百步出于哪個典故?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五十步笑百步出于哪個典故(五十步可以笑百步)1

五十步笑百步出于哪個典故

《孟子·梁惠王上》裡面有篇文章叫《寡人之于國也》,被收入初中語文課文,這篇文章為我們貢獻了一個成語“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用來諷刺梁惠王的。

《孟子》開篇就是記載孟子在魏國的言行。魏國也是戰國七雄之一,數次敗于齊國之後,被迫遷都大梁(今開封),魏惠王也因此被稱為梁惠王。

公元前320年(梁惠王後元十五年),孟子來到魏國,梁惠王看見孟子大老遠來到魏國,見面就問:“叟,不遠千裡而來,亦将有以利吾國乎?”問老孟能給他魏國帶來什麼好處和利益。

孟子回答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老孟的意思是講利益太傷感情了,我們還是探讨一下仁義吧!自此之後,孟子就一直給梁惠王灌輸仁政的主張。“五十步笑百步”正是孟子在這期間爆出的金句之一。

當時,梁惠王因為屢敗于他國,心裡很沮喪,他跟孟子訴苦說:“我為國家操碎了心,對老百姓也很仁義,平時各項救災赈災工作也都做得很到位,但是為什麼和鄰國相比,魏國也沒有那麼強大呢?”

孟子給梁惠王舉了個例子,原文如下:

“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孟子的意思是梁惠王對老百姓的好,隻是小恩小惠,并不是真正“施仁政,行王道”,他和鄰國之間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緊接着,孟子和梁惠王說了一堆關于“仁政”、“王道”的幹貨。

在戰國時期,“五十步笑百步”确實如梁惠王說得“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大家都是逃兵,誰也沒有資格去嘲笑誰。

因此後世多用“五十步笑百步”來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隻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别人。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也。如果擱在春秋時期,五十步确實有資格嘲笑一百步。按古代兵書《司馬法·仁本》的說法:“古者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舍,是以明其禮也。”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以前打仗的時候,追擊敗逃的敵人不超過一百步,跟蹤追擊主動退卻的敵人不超過90裡。(古代行軍30裡為一舍)這是古代的戰争的“潛規則”,也是得到國際社會認可的一種戰争禮儀。

按照“潛規則”,“一百步”是個安全區,可以免受攻擊,所以“五十步”和“一百步”是有本質上的區别。逃了五十步就停住的人,比直接跑到安全區的人顯然更具有勇氣,所以他們是有資格嘲笑對方的。

春秋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時代,包括它的戰争,都存在着許多禮儀,這也讓春秋時期的戰争有時候看起來并不是那麼血腥,甚至還有點可愛!

比如鄢陵之戰,晉軍主将郤至在戰場上來回沖鋒,三次遇到楚王的車駕,都下戰車行禮,楚王也非常欣賞郤至,還贈送他一張弓。

因為按照禮儀,如果對方的君主在戰場上,遇到了是不準攻擊的,換成現在遊戲的說法,此時的君主處于無敵狀态,一直持續到戰争結束。

《左傳》中記載了一件趣事:“晉人或以廣隊不能進,楚人惎之脫扃,少進,馬還,又惎之拔旆投衡,乃出。顧曰:‘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

此事發生在公元前597年,當時晉楚兩國在邲地發生戰争,晉國大敗,逃跑的時候戰車陷入泥坑,動彈不得。這時楚軍不僅不攻擊,還在後面幫着出謀劃策,幫晉軍把戰車重新跑起來。

最後成功逃脫的晉軍還不忘回頭嘲笑楚軍:“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說楚國不愧是大國,連逃跑經驗都這麼豐富。

春秋時期,因為戰争大多數發生在貴族之間,更像是一次大規模的紳士間的決鬥,雙方點到為止,不是單純為了砍人頭。這中間有一種高雅節制的貴族精神,“禮儀第一,勝負第二”是這一時期戰争的最大特色。

梁惠王生活的時代,已經是戰國時期,各國紛争不斷,戰争也變成一種血腥的暴力行為,春秋時期的那種貴族精神已經看不到了。

孟子在這裡也是取了個巧,主要是為了引出他後面的政治主張。孟子在魏國幾年,梁惠王也慢慢接受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可惜的是後面梁惠王死了,孟子對即位的梁襄王看不上眼,說了句“望之不似人君”,然後就離開魏國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