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民兵·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宮玉聰 臧晨雨
初見牛建亭,是在閱兵集訓點。雖然已是傍晚時分,逆着夕陽望向訓練場還是有些晃眼。牛建亭和隊友們剛從訓練場上走下來,筆挺的身材在逆光中依然可見,同樣清晰的,還有他臉部流暢的肌肉線條。在預備役徒步方隊中,他是第14排面的一名“框子兵”。
“框子兵”,顧名思義就是方隊最外圍的一圈,是每一隊、每一列可以作為參照的位置。教練員說,每一個站在這個位置的隊員,個個都“身懷絕技”。
2009年牛建亭參加了國慶60周年閱兵,參加完閱兵回到連隊,戰友都開玩笑說,單單參加閱兵這一件事,就能成為牛建亭這輩子最值得炫耀的談資。
牛建亭卻平淡地說他沒啥“絕技”,就是能“扛”。扛得住訓練的高強度,扛得住身體發出的“紅燈警示”,扛得住心裡的落差。
的确,9年前,牛建亭還是武警北京總隊14支隊的一名武警戰士,他的戰位在天安門,他的職責是守衛天安門。現在的訓練強度對9年前的牛建亭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這次閱兵訓練初始階段,體能竟會輸給沒有參軍經曆的地方大學生,牛建亭心裡還是有落差的。
訓練,是時間與自我的較量。
“站軍姿的時候按照閱兵要求糾正固化動作,自己看不到擺臂有沒有到位就請教練員和隊友來幫忙,端槍姿勢跟标準要求有差距就端久一點……”
如今穿着便裝工作的牛建亭,體能大不如前,他還是都“扛”下來了,他說,“訓練沒有捷徑可走,隻有一遍一遍練。”
其實,牛建亭本不用“扛”這些,他剛入隊的時候是一名教練員,進閱兵集訓點之前,主動跟方隊長申請做一名普通隊員。牛建亭說,做這個決定,隻是想以一名閱兵隊員的身份再次走過天安門,走過自己曾經“戰鬥”過的地方。
于是牛建亭把對天安門的執念融進了每一個正步、每一次擺臂、每一次端槍中。
“初心是什麼?2009年參加閱兵是要把榮耀帶回連隊,這次閱兵是要把榮光帶回家鄉。”10年時間,牛建亭的身份變了,但初心依舊,“無論是曾經代表全國的武警,還是這次代表全國的預備役人員,我都是一個守衛天安門的兵。”
中國民兵·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