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韓國電影《寄生蟲》,影片通過一家人坑蒙拐騙成功上位的故事隐喻的表達了它國階層固化的矛盾與糾葛,與真實的寄生蟲卻毫無關系。說到寄生蟲,很多人聞所未聞,其實它們無處不在,早年公共衛生還沒有完善時,人體内也含有各種寄生蟲,像我們小時候吃的寶塔糖就是打蛔蟲的藥,現在想要見到肉眼可辮的寄生蟲恐怕隻有寵物和魚類身上了。本篇咱們就來聊聊作釣中常見的三種魚類寄生蟲。
我們在野釣時經常會釣到很多奇葩的魚,常見的有豁嘴魚、無嘴魚、身體畸變的殘疾魚,釣友們會給它們起個很響亮的名字:“魚堅強”。自然界就是那麼殘酷,還有一些魚兒也飽受寄生蟲的侵害,如标題中提到的三種肉眼可辮的魚體現象是錨頭鳋、面條蟲、紅線蟲所導緻的,這也是我們作釣過程中最常見的魚體寄生蟲。
除了這三種肉眼可以識别的寄生蟲外,我還見過原地打轉的魚類,據說是寄生蟲侵入腦部感染了魚的神經産生的現象,還有在庫釣時經常遇到大個體魚類溜邊緩慢遊動也多是感染了寄生蟲,還釣到過頭頂着兩個大包的鲫魚等等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了,下文就以我的作釣經曆來談談以上列舉的寄生體。
魚身上的紅斑——錨頭鳋
錨頭鳋應該是最常見的魚類寄生蟲,我們在作釣時經常釣獲身體帶紅斑的魚類,多數是錨頭鳋所為。我在查閱相關資料時是這樣解釋的:
錨頭鳋屬節肢動物甲殼類的一種,隻有雌蟲才寄生在魚體上,長約1厘米,發病常見春、夏、秋三季,能過冬。寄生在魚鱗之下會使魚類體表發炎出血紅腫,影響魚類進食與呼吸并伴有多發性疾病導緻死亡。
在我的作釣經驗裡,每年的四月溫度上升時釣獲的幾率較大,可以說野河、水庫、天然湖泊都有魚類發病的記錄。在高發期,一些管理場會通過撒藥治水的方式對魚進行治療,比如我們本地的楊窪水庫就存在頻繁撒藥的行為,但是在撒藥過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魚類是很難開口的,所以遇到這種行為時還需謹慎出釣。
魚體身上有明顯的紅斑
魚肚裡的面條——雙線縧蟲雙線縧蟲又稱舌狀縧蟲、面條蟲,顧名思義其形如寬粉面條,膚白體長是最易辨别的寄生蟲。據資料顯示:
雙線縧蟲的成蟲寄生在水鳥大腸中,魚類是它的第二中間宿主。蟲卵随同糞便一同排到水裡,在水裡孵出鈎球蚴,被一種細镖水蚤吞食後在其體内發育為原尾蚴。魚吞食了感染有原尾蚴的細镖水蚤後,原尾蚴穿過魚的腸壁到達體腔,發育為裂頭蚴。病魚再被水鳥捕食,裂頭蚴在水鳥腸内發育為成蟲并産卵再循環。
說到面條蟲我想起了早年發生的事,當時跟父親承包工程,食堂裡購買了一批鯉魚開膛破肚後即發現了大批的面條蟲,大家都沒見過這種生物誤以為是魚油,就這麼生生的下鍋炖熟吃掉了,現在想來我小時候養成不吃魚的習慣還是有好處的。
我是在2014年庫釣中釣獲帶有面條蟲的翹嘴的,地點是本地大湖水庫,該水庫存量最大的就是翹嘴魚,個體在三兩之間很輕易的就能爆護。我不愛吃魚也不殺魚帶回家後多交給媳婦處理,于是在多條翹嘴的肚中發現了面條蟲,那次我很認真的審視了它們,真的會蠕動!自此,絕了讓媳婦殺魚的念想。同時期很多釣友也發現了面條蟲,大湖水庫因傾倒糞便招緻寄生蟲的惡名傳播開來。實際傾倒豬、牛、雞的糞便是養殖水庫常用的肥水辦法,水質偏肥有利于魚類的生長而面條蟲則真不是因此而産生的。
請自行腦補
魚尾有紅線——嗜子宮線蟲魚尾巴肉眼清晰可見紅色絲狀物,這是嗜子宮線蟲也稱紅線蟲,我之前因為面條蟲的影響對魚類寄生蟲已有所了解。據資料顯示:
嗜子宮線蟲病分為鲫似嗜子宮線蟲和鯉似嗜子宮線蟲,分别侵害鲫魚和鯉魚,可以同時引起鳍條的充血,内基部發炎,鳍條破損。鲫似嗜子宮線蟲繁殖時,鑽破鳍條,把部分身體浸到水中,靠滲透壓而脹破身體,使幼蟲散落到水中,胎生。
三月末天氣回暖,我和朋友相約去本地張集鎮賀樓大鈎作釣,當時釣獲的鲫魚尾巴上就有很明顯的紅線蟲,事後證明河水水質偏肥的水體極易感染紅線蟲,而野外河道由于無人治理所以會出現魚類不斷感染消亡再感染的死循環。
魚尾有紅色線狀物
三種寄生體的處理方式高溫滅菌:據科學分析魚類身上的寄生蟲高達數百種,肉眼可辮的還有魚怪蟲、白點蟲、九江頭槽縧蟲等,更多的蟲體需要顯微鏡方能看出,那麼常規情況下,高溫滅殺是食用的最好辦法。本文所列舉的錨頭鳋可以用刀挖掉病體,面條蟲可清除後洗淨魚腹,紅線蟲可剁去魚尾再經過高溫蒸煮即可食用。
就地掩埋:錨頭鳋與紅線蟲可直觀辨認,面條蟲則需要一定的判斷,繁殖期之外的大肚子或明顯與自身不成比例的肚腹多數是面條蟲生長擠壓内髒所緻。在不想食用的前提下可就地掩埋或扔掉,防止放生後對水體其他魚類發生感染。
個人建議:含有寄生蟲的魚類最好不要食用,畢竟是病魚口感較差更不能生食,諸如魚生、刺身、燒烤等生鮮冷食多數會有寄生蟲卵的存在,尤其是各種縧蟲嚴重威脅生命健康。
最後的全文總結
本文介紹了三種常見寄生蟲所處魚身的位置、辨識辦法以及處理方式。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寄生蟲是自然界很常見的一些生物,隻要不直接接觸或食用就不會對人體産生危害。從釣魚人的角度出發,在使用一些蟲餌或抓取野生魚類、動物時應避免接觸手部有傷部位事後勤洗手即可。據科學分析,野生魚類的營養成分與養殖魚類相差無幾,相反的是野生魚類受水源污染、寄生蟲繁殖的影響反而會影響人體健康,所以還是盡量不要食用為好。
我是樂園之失,一個釣魚領域創作者。如果文章對您有所幫助,請加個關注。本文為原創頭條首發,站外轉載需授權,感謝閱讀!(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