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平安夜了,節日黨們準備好了嗎?
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平安夜,順便聽故事吧!
平安夜(Silent Night),指12月24日晚,是聖誕夜(Christmas Eve)的意思,既聖誕前夕,聖誕前夜。
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平安夜已成為世界性的一個節日。平安夜傳統上是擺設聖誕樹的日子,但随着聖誕節的慶祝活動提早開始進行,例如美國在感恩節後,不少聖誕樹早在聖誕節前數星期已被擺設。随着發展,平安夜開始轉移為聖誕前夕,特指12月24日全天。這一天,大多數歐美家庭成員團聚在家中,共進豐盛的晚餐,期待着聖誕節的到來,聖誕之夜,傳說聖誕老人會悄悄地給孩子們準備禮物放在長筒襪裡。在英國,平安夜如在工作日,有時會被銀行及貿易公司視為短日。傳統上不少基督徒會在平安夜參與子夜彌撒或聚會,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舉行,以表示聖誕日的開始,亦會享用大餐。
也有人說,平安夜是基督教的節日。
聖誕樹基督教社會中,平安夜這天,每家按傳統都要擺放一棵聖誕樹。當晚,全家人團聚在客廳中,圍在聖誕樹旁唱聖誕歌曲,互相交換禮物,彼此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達内心的祝福和愛,并祈求來年的幸福。
聖誕節前夕也就是俗說的平安夜,當晚,全家人會團聚在客廳中,圍繞在聖誕樹旁唱聖誕歌曲,互相交換禮物,彼此分享一年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達内心的祝福及愛。在這天晚上都會看到一群可愛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詩歌彈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詩歌報佳音。到底佳音隊這種節日活動是怎麼來的呢?
耶稣誕生的那一晚,一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有聲音自天上傳來,向他們報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根據聖經記載,耶稣來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過這些牧羊人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知道。
後來人們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處報人傳講耶稣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報佳音已經變成聖誕節不可缺少的一個節目。
整個報佳音的活動大約要持續到第二天淩晨四點左右才結束。
平安夜的由來 :
1792年12月11日,約瑟夫·莫爾作為編織女工安娜·朔伊貝爾和當地駐軍的一個步兵的私生子在奧地利薩爾茨堡出生,父親因害怕而逃走。洗禮時,隻好請了薩爾茨堡的一個名叫約瑟夫·沃爾格穆特的劊子手當教父。莫爾心地善良,好為弱者、窮人和孩子們做事,但不幸的身世使年輕的莫爾不斷受到驅趕,直至1815年,莫爾才擔任薩爾茨堡附近奧伯恩多夫小鎮的牧師,在那兒的集市上認識了來自鄰鎮阿恩斯多夫的小學教師和集市組織者弗蘭茨·克薩弗·格魯伯,兩人成了好朋友。
一八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在奧地利薩爾劄赫河畔的奧本村裡,有一隻老鼠大膽地溜進村裡古老的聖尼哥拉斯教堂風琴樓廂裡。這隻饑寒交迫的小東西東跑西竄,到處咬噬,終于幹下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導緻了一曲脍炙人口的聖誕贊美詩的誕生。翌日清晨,一位身穿黑色禮服大衣的中年人走進教堂,徑直來到風琴旁邊坐下。此人正是弗蘭茲-格魯伯,正當三十一歲,有着一頭黑發,高高的鼻梁和一雙富有感情的眼睛。他雖然默默無聞,但在這偏僻地區很受村民尊敬。因為他是本村的小學教師,又是聖尼哥拉斯教堂的風琴演奏家。
他坐下來,踩着踏闆,按下了琴鍵。可是風琴隻發出幾聲嗚咽似的微弱氣息。
當格魯伯正要俯身去察看究竟時,他的好朋友約瑟夫-莫爾來了。莫爾是個教士,也是一位音樂家。奧本村教堂的正式神父還不曾派來,莫爾是臨時被派來頂替這職位的。
格魯伯見他張皇,不覺一怔,連忙問道:“天主降福!什麼事兒,約瑟夫?”那位年輕的代理神父舉起雙手,做出一副絕望的神态,并示意讓朋友起來跟他走。
莫爾領着格魯伯走到樓廂裡的風琴鍵盤後面,指着鼓風的皮風箱上一個大洞說:“今早我發現這個洞,一定是老鼠咬破的。現在一踏下去,什麼聲音都沒有了!”格魯伯仔細地檢察了風箱上的那個洞。聖誕之夜做彌撒而沒有風琴奏樂,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他禁不住喊道:“真該死!現在可糟了,我們該怎麼辦呢?”
“有辦法,”莫爾神父有點腼腆地說:“我寫了一首短詩,倒可以作為歌詞一湊合着頂用一下的。”接着他又嚴肅地說道:“這可不是“那一類”的歌呀。”
格魯伯看見他的朋友這麼激動,不覺微笑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莫爾的确很喜歡“那一類”的歌--就是當農婦和船工歡飲時,在齊特拉琴伴奏下所唱的那種所謂粗俗的民歌小調。這種東西往往引起那些固執守舊的虔誠教徒的不滿,使得道貌岸然的長老們大皺眉頭。
格魯伯拿起莫爾所寫的詩讀了頭幾段,頓時覺得好像有一股奇異的靈氣貫穿脊梁。這的确不是“那一類”的歌。它好像是抓住了他的心,溫和純樸和動人地向他訴說。他從來都未曾這麼深刻地感動過。他耳邊隐隐響起了這些詩句的樂音。
莫爾幾乎是抱歉地說:“我隻是這麼想,既然我們的風琴已經不響了,那麼你是否可以把這東西給我們的吉他琴配個曲,也許還可以搞個小小的童聲合唱隊來唱唱,……你看怎麼樣?”
格魯伯說:“好呀,好,好!也許我們可以這樣做。給我吧,我拿回去看看是否能把曲子寫出來。”
格魯伯踏着地上的積雪,慢步走回安斯村。他一路上沉浸在他的樂曲構思中。
“平安夜,聖善夜,萬暗中,光華射。他就像耳聾的貝多芬一樣,在内心深處聽見了所有的旋律:照着聖母也照着聖嬰,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靜享天賜安眠,靜享天賜安眠。”
他準備寫給童聲合唱的曲調已在腦際回蕩。他回到他那簡樸的住房,坐在他那古老的鋼琴邊,面對牆上挂着的十字架,終于譜寫稱了完整的歌曲。
那天下午,莫爾的書房裡聚集了十二名男孩和女孩。他們穿着羊毛長襪、外套和圍裙,整齊而漂亮。他們并排站在一圈圈的冬青花環下,益發顯得生氣勃勃。
排練開始了,格魯伯和莫爾各自彈起他們的吉他琴,不時滿意地對視微笑。開始時,大家對歌曲不甚熟悉,彈唱都嫌粗糙了些。第三部分也不太妥當,但很快便改好了。行了,這歌曲終于完成了。
聖誕夜,教堂裡點燃的幾百支燭光,在光潔的金盤碟和聖餐杯上映輝争耀,給那些僵硬呆闆的哥德式聖母态像,賦予了盎然生氣和溫柔慈祥的風采。教堂裡到處都用青松、萬年青和聖漿果等裝飾起來。全體教徒擠坐在長條硬闆凳上。男人們穿着臃腫的羊毛外套,婦女則被披上了醒目的圍裙和有色的披巾。
當莫爾和格魯伯提着他們的吉他,随着十二名男女兒童走上聖壇前時,驚訝的群衆頓時轟動起來。格魯伯向他的樂隊微微點頭示意,琴弦便撥響了。接着,莫爾神父的男高音和格魯伯先生的男低音,便和諧地共鳴着響徹那古老的教堂。
于是,流傳久遠的聖誕贊美詩便這樣首次被人們唱出來了。然而,第二天也就被人忘記了。當時參加聖誕彌撒的教徒之中,誰也不曾料到這首歌後來竟會風靡世界。
後來僅僅是由于一次偶然機會,才使這一傑作得以免遭淹沒的命運。第二年春天,從齊勒塔爾來了一位風琴修理師,卡爾·毛拉赫。他在閑聊中随便問起:既然風琴壞了,那麼你們是怎樣進行聖誕彌撒的?格魯伯這才提起那曲子的事,他說:“這是個不值一顧的東西,我甚至已忘記把它塞到哪裡去了。”在教堂的後部有一個小櫥,裡頭塞滿了塵封已久的亂紙堆。格魯伯從這裡找到了那首曲譜。
那風琴修理師看着樂譜,微微動着雙唇,從他那寬闊的胸腔裡哼着這調子。“有意思,”他輕輕地說,“可以讓我帶回去看看嗎?”
格魯伯大笑起來。“行,行,你盡管拿去就是了。再說,你把琴修好後,這東西就更加是一點用處都沒有了。”毛拉赫走後,格魯伯也就忘了這件事。然而平安夜卻在可愛的齊勒塔爾山中回響,并且從此開始了它遠播世界的曆程。
這歌曲作為民間音樂,從奧地利傳到了德國。它越過國界,随着德國移民遠涉重洋,傳播各地。但直到不久前,莫爾和格魯伯才被公認為這首歌曲的創作者。他們當時什麼都沒有得到,他們死時仍和生時一樣貧窮。但是,格魯伯的那具古老的吉他琴至今仍在為他歌唱,它已成為傳家寶,被格魯伯家代代相傳。現在,每逢聖誕夜,人們便要把這吉他琴帶到奧本村去。而世界各地的教徒們,則再次齊唱這首為人喜愛的聖誕贊美詩……
1914年12月24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各國士兵自發停戰,他們從廣播中聽到了奧地利歌劇女演員奧麗絲·舒曼演唱的《平安夜》。此時此刻,她的兩個兒子都在前線聆聽母親的演唱,一個在德軍的戰壕裡,另一個在協約國軍隊的前沿陣地,他們多麼希望戰争早日結束,回家和母親團聚。
不管在哪裡、如何歡度平安夜,需要記住的是,《平安夜》見證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心願,在平安夜要感恩你們的父母親。
另一個關于平安夜由來的傳說:
奧地利靠阿爾卑斯山的地區,出了不少的鄉村詩人,加上奧地利人,本是愛好音樂的民族。他們大部分的人民,信仰耶稣基督。所以每到聖誕節,在這崇山峻嶺的一些小鎮和鄉村裡,許多歌唱世家的男女,像中古世紀的吟遊詩人,不斷的把聖誕歌的詞句和樂曲,加以改進或創新。他們很多人,長于彈奏樂器,而且幾個人聚在火爐邊,就能當場作出新的聖誕歌,成了後來聖誕歌的寶藏。有一些歌曲,也許當時唱唱,或唱過一兩年,就被新的聖誕歌所取代了。但是其中的一首,不但流傳下來,而且是世界最出名的聖誕歌,它就是大家熟悉的“平安夜”。
據說這首聖誕歌,是阿爾卑斯山下沙司堡的牧若瑟神父,在一八一八年撰寫的歌詞,曲子則是樂師方濟葛魯伯所作的。不幸它在那鄉村聖堂歌詠團的抄寫本中,埋沒了十多年。後來,被一位喜愛音樂的人發現,就把這首聖誕歌,帶到城裡的音樂會上演唱,非常受人歡迎。于是,漸漸的流傳到奧地利各地,再傳到了德國。一八三九年,這首聖誕歌傳進了美國,不到幾年功夫,就普遍得到人民的喜愛。再經過著名歌唱家的演唱,電台的播放,這首聖誕歌-平安夜,普遍的流傳世界,而且各國都有翻譯的歌詞。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幾乎都熟悉這首“平安夜”,聆聽的時候,而且會哼唱起來。
關于“平安夜”這首聖誕歌,詞句和曲子的寫作,有不少的傳說,下面版本故事,感覺動人美麗!
原來在沙司堡附近的一個小村,住着一位音樂師方濟葛魯伯,妻子亞納,他們有個天真活潑的兒子小方濟。葛魯伯在牧若瑟神父的學校裡,教授音樂;主日則在教堂中領導聖歌隊。每晚他回到家裡,喜歡坐在院子裡的大樹下面,彈琴作曲,一家三口過得幸福快樂。不幸的,一八一八年秋天,可愛的小方濟,突然因病去世,這一家頓時失去了歡樂,葛魯伯夫妻二人再也沒有笑容。這年聖誕夜,葛魯伯獨自去聖堂,參加子夜彌撒,他的心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的活躍歡欣。聖誕節的歡樂,似乎跟他沒關系了。彌撒結束以後,葛魯伯匆匆的回家,在路邊傳出兒童們的歌聲、嘻笑聲,他的心更為沉重。進了家門以後,一片凄涼。他呼喚妻子的名字,沒有回答。點上燈,看到妻子亞納,趴在小方濟以前睡過的床邊抽泣。葛魯伯再叫她,她不理。葛魯伯無奈的歎口氣,隻好拿起樂器來,想演奏樂曲,來排解妻子的悲傷。
當葛魯伯打開琴蓋,一張字條掉在地上,他撿起來一看,原來是前幾天,牧若瑟神父所寫的“平安夜”歌詞,要他配上樂曲,由于思念小方濟而忘了這事。這時候,窗外的夜色寂靜,葛魯伯聯想到過去的一切,就坐在燈台前的椅子上,面對着妻子,開始譜“平安夜”的曲子。他邊譜邊彈邊唱。這時候,妻子亞納聽到美妙的歌曲,忘記了其他,慢慢走近丈夫葛魯伯身邊,流着眼淚說:“親愛的葛魯伯,求天主寬恕我們吧!現在我明白了天主的聖意,小方濟的去世,我們不該悲哀,應當喜歡!因為你彈唱的時候,我彷佛看見一大群小天使,來到我們的房子裡,小方濟夾在中間,随着他們快樂的唱着:‘救世主誕生了!’”“平安夜”的曲調和歌詞,搭配得天衣無縫,聆聽的人,不論是否基督徒,都為之動容。如果說它是世界上最美妙動人的歌曲之一,相信沒人反對的。
傳統慶祝上不少基督徒會在平安夜參與子夜彌撒或聚會,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舉行,以表示聖誕日的開始。一些教會則會在晚上較早時間舉行燭光崇拜,通常會有耶稣降生故事的話劇表演,亦會享用大餐,一般會有火雞或火腿作為主菜。德國的傳統菜色則有燒鯉魚。
平安夜亦被認為是聖誕老人及其他地區類似人物四處向好兒童派禮物的時間,尤其受兒童的喜愛。
平安夜這個習俗漸漸流傳進中國,聖誕節的前一天,被稱為平安夜。平安夜還沒到,一種叫做“平安果”的禮物,開始在人們手中悄然傳遞。
“平安果”是用一個個色澤鮮豔、樣子好看的進口蘋果裝扮而成的,多為紅蛇果、青蛇果,當然也有把國産的紅富士蘋果進行包裝扮成“平安果”的。據說,“平安果”象征着平安、祥和之意,之所以把“蘋果”當成“平安果”的首選,是取了“蘋果”的字音。
據說水果商裝扮“平安果”是受年輕人的啟發。開始時,有一些年輕人買一兩個進口蘋果,然後拿到禮品店打上包裝,準備在平安夜當禮物送給好朋友,這一“商機”馬上被精明的商人捕捉到。
對這種新東西感興趣的多為一些青少年,他們都覺得用5元錢将賦有“平安”意義的禮物送給朋友挺值。看來,平安夜在人們手中悄悄傳遞着“平安果”的同時,也在傳遞着一份美好的祝福。
不過,平安夜送平安果,這個習俗據說是中國才有的。因為中國人比較注重諧音,比如洞房花燭夜,把花生紅棗和蓮子放在被子下面,寓意"早(棗)生貴子"。平安夜就是聖誕節前夜,聖誕節是12月25日,平安夜就是12月24日夜晚。蘋果的"蘋"與平安的"平"同音,于是中國人寓以蘋果"平安"的吉祥含義。于是就有了平安夜送蘋果的習俗。送蘋果代表送的人祝福接受平安果的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明天平安夜,後天聖誕節,一周後元旦,會給大家分享更多的驚喜,歡迎大家關注留言哦!
大家先都說說你們是怎麼過平安夜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