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元野自然,了解更多自然
在目前所有被當作寵物飼養的兩栖蛙類中,地栖性的蛙類占據了其中的大部分。在飼養的上手難度方面,地栖性寵物蛙比起樹栖性寵物蛙來說,要簡單的多,在市場價格方面,雖然樹栖性的寵物蛙中也有華西蛙這樣的低價品種,但普遍的,樹栖性寵物的價格都會比較高,某一程度上來說,樹栖性寵物蛙可以說是高端寵物蛙的代名詞。
抛開樹栖性寵物蛙不說,本篇呢,就聊一聊地栖性寵物蛙,從環境的布置,墊材的選擇,食物的選擇等方面詳細的講一講地栖性寵物蛙的飼養。
這是我很滿意的一隻收藏,但是可惜表現不是很穩定,顔色會變
寵物蛙的品種很多,地栖性寵物蛙的習性也不盡相同,有喜水的,比如東方鈴蟾等,有偏旱的,比如饅頭蛙等,所以雖然都可以說是地栖性寵物蛙,但在日常飼養照顧中還是有所區别的,受篇幅的限制,本文隻簡單說說地栖性蛙類飼養的共通之處,至于一些具體到品種的細節瑣碎方面,本文就暫不深究了,還請諒解。
地栖性寵物蛙的特征地栖性蛙類,在原生環境中通常生活在底層,體型圓胖,不善攀爬,但是有些小型的足部生有吸盤的蛙類,會擁有一定的攀爬能力,比如彩虹犁足蛙。
彩虹犁足蛙
還有一些喜歡挖洞躲藏的,比如角蛙,通常而言,後肢會比較發達,并且進化出便于挖掘的硬化部位,同時,由于後肢發達,通常來說,其跳躍能力也會比較強。
地栖性蛙類中雖然有喜水的品種,但是卻不能完全脫離陸地生存,有些陸性比較強的比如饅頭蛙等來自非洲地區的品種,長期浸泡在水中,甚至有可能導緻死亡,在布置環境的時候,我們需要格外注意到這一點。
地栖性寵物蛙的人工環境布置通常來說,地栖性寵物蛙對環境的耐受性相對較強,尤其是角蛙,在滿足了溫度和濕度條件後,便很容易養活,基于這種前提,角蛙等地栖性的蛙類有着多種飼養方法,從簡單到複雜,由玩家根據自身條件去選擇。
首先要講的是,很多朋友會看到一些商家的朋友圈,角蛙都是直接養在淺水中,這種方法其實是錯誤不可取的,長久下去對角蛙等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之所以商家會這麼養,一是因為他們隻需要短暫的飼養,二是淺水養更方便他們進行清理維護,畢竟作為商家,通常都是需要屯一些量的。
水棉法應該是最常用也可以說是最通用的飼養方法,對于大多數的地栖性寵物蛙而言。水棉法布置很簡單,在飼養容器底部墊上一部分生化棉,然後加水,水位不超過生化棉的厚度,這樣,就基本達到了幹濕分離的效果,角蛙可以自由選擇待在陸地還是水中,但是有玩家反應,這種方法會比較容易引起寵物蛙水腫。
作為改進,較為複雜一點的,可以準備一個水盆,對照水盆的大小,在生化棉上剪除相應的位置,在一起發到飼養容器中去,這樣,就可以完全實現飼養的幹濕分離,水是水,陸地是陸地,這樣可以盡量的減少水腫發生的機率。
水棉法飼養的時候,在發現有排洩的時候,應該及時清理,換水的頻率在一天到兩天一次,由于角蛙等蛙類的皮膚比較敏感,所以最好不要直接使用自來水,應該使用純淨水或者困過的自來水。
關于水棉法,最後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我們使用的飼養盒或者水盆,一般都會比較光滑,所以我們在布置環境的時候,最好是在飼養盒的底部或者是水盆的底部墊一些比如吸水白棉之類的能夠增加摩擦力的東西,方便角蛙移動。
土養法能夠從一定程度上還原角蛙等地栖性寵物蛙的原生環境,所以一直都是很多玩家推崇的飼養方法,但是土樣法,根據一些玩家的述說,會影響角蛙的體色,會使其變得黯淡,另外,由于天性,在土養的時候,角蛙等大部分地栖性的蛙類,會将自己整個埋入土中,隻露出頭部,對于日常的觀賞來說,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雖然土養法被很多玩家所認同,但是在土養法的一些細節方面,尤其是土,也就是墊材的選擇方面,有着一定的分歧,關于各種墊材的區别,下文會說到。
土養的時候,土層的厚度一般以能夠埋住寵物蛙為宜,在保證土墊材的濕度的前提下,如果飼養盒内空間足夠,可以額外的放置一個水盆,防止忘記加水,導緻濕度降低,影響寵物蛙的狀态。
土養法,墊材并不是一直都能使用,長期使用的墊材由于吸收了寵物蛙的排洩物等原因,會滋生各種有害物質,所以需要定期更換,一般在兩周到一個月的時間更換一次,更換的時候,順便可以将飼養容器也清洗一下。
和土養法類似,隻是将墊材更換為了吸水後的幹水苔或者幹苔藓。相比于土養法,水苔飼養法更加的簡單,維護也更加的方便,隻需将水苔全部換掉就可以了。但是相比于土類墊材,水苔對于寵物蛙的排洩物的吸收和處理能力比較差,同時在濕度的穩定方面也比較差(水苔的濕度控制在摸上去濕濕的卻擠不出水來),所以要做到勤打理。
生态造景飼養法,可以說是土養法的升級版本。但是造景飼養缸中,更多的是觀賞人造景觀,對于角蛙等寵物蛙的觀察會比較困難,同時由于一些地栖性寵物蛙與挖掘的習慣,很可能對缸内造景造成一定的破壞。生态造景飼養,總的來說,比較适合喜歡折騰的玩家使用,而且在某種程度上,生态飼養缸中的主角,已經不僅僅是角蛙等寵物蛙了。
地栖性寵物蛙土養法墊材的選擇
上文說到,土養法中,分歧比較大的,就是在墊材土的選擇上,這裡就分别講一下各種土質墊材的特點。
椰土實質上并不是一種土,它是由椰子殼中的纖維加工磨制而成的,酸堿度中性偏酸,PH在6到7的樣子,排水性良好,同時由于是人為加工出來的,所以會比較幹淨,無需擔心有蟲害。
椰土在使用時,濕度以手握住後沒有水出來,且能夠微微散開為宜。椰土透氣性好,但是卻老化的比較快,容易闆結,所以需要定期更換,同時因為排水性好的緣故,水分散發的會比較快,所以要及時補水補充濕度。
泥炭土采集自沼澤地,是由一些萬年前的沼澤植物死亡後,由于低溫環境,未曾腐爛,深埋在地層後形成的一種土質産物。天然泥炭土質地疏松,保水性強,偏酸性,PH值一般在3到5之間,但是市售的泥炭土,一般都是經過處理的,PH值一般都呈中性,而且花市上售賣的泥炭土大多會添加一定的肥料,所以在購買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避免使用這些混合了肥料的泥炭土。
黑土和腐殖土,我就放在一起講了,因為這個東西在我看來,其實是一種東西,隻是産地不一樣而已,黑土,最有名氣的也就是所謂的長白山黑土。大多是取自森林底層的土壤,含有多樣的微生物乃至植物種子存在,含有較多的有機物。關于黑土适不适合養角蛙,我也說不準,但是我自己用過,體驗還算可以。用黑土作為墊材,和椰土一樣,都是需要定期進行更換的。
角蛙泥,顆粒狀的,看上去和水草泥類似,作為一個消耗品,個人感覺價格稍貴,反正我是接受不了。曾經也買回來嘗試過,除了用起來比椰土幹淨一點外,個人感覺沒有其他突出的地方,起碼是配不上其價格。看說明是可以到半年更換一次,但是依我對水草泥的理解,在長期濕潤的環境下,是會粉化闆結的。
一種黃褐色的火山灰土,呈顆粒狀,在角蛙飼養時并不常用,通常是用來作為饅頭蛙等需水性較少的地栖性寵物蛙。
常用的土質墊材大緻就是這些,還有一些不常見的就不一一說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顆粒粗糙較硬或者有棱角的底材,容易造成寵物蛙皮膚的損傷,是不适合用來飼養寵物蛙的。
地栖性蛙類的食物選擇
蛙類,基本上都是肉食性生物,而且大多捕食範圍廣泛,比如角蛙,但凡是在其眼前活動的物體,都會被其當做食物,包括你的手指!這裡說一個喂食的小技巧,在用鑷子喂食的時候,應該從遠及近緩緩靠近蛙的嘴巴,如果直接放在其眼前,可能會看不見!
喂食的頻率的話,一般來說按具體情況來定,幼蛙按照兩到三天喂一次,亞成以及成體蛙可以五到七天喂一次。
下面來說說一些常見的蛙類飼料。
人工飼料,是基于單一的活體飼料無法提供全面的營養,以及一些玩家不怎麼待見活體飼料,而研制出來的。目前市面上的的專用飼料比較多,但是有些飼料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我隻用過一款角蛙飼料,體驗極差,除了喂食後角蛙的排洩物奇臭外,角蛙還會出現脹氣的情況,所以個人意見是謹慎使用。如果想嘗試,建議先買小包的或者試用裝,看是否合适,如果合适,再買大包的也不遲。
這兩種比較類似,所以我就放在一起說了。面包蟲可以說是最廉價的活體飼料,而且生命力強,不易越獄,但是卻是典型的毫無營養的飼料,屬于隻能夠填飽肚子的類型,所以有條件的話,建議将面包蟲當作零食就行,就不要作為主食了。
而大麥蟲,看上去像是大一号的面包蟲,但相對于面包蟲,其價格會稍高一些,而且生命力強悍,咬合力也很強,而蛙類捕食大多是生吞的,所以有可能活着的大麥蟲在寵物蛙的肚子裡對其腸胃造成損傷。但是和面包蟲一樣,大麥蟲好養活,且不容易越獄,相對來說很容易保存,對于一些沒多少精力伺候活體飼料的朋友來說,是一個還算不錯的選擇。
同樣是一種常見的比較廉價的活體飼料,也是比較适合的一種活體飼料。但是養起來,會有一些異味,而且爬行速度快,雖然爬不了光滑的表面,但是還是有可能越獄的,一旦越獄,家裡可能就會遭殃。除此之外,櫻桃蟑螂尺寸合适,外殼軟薄,生長快,繁殖容易,對于寵物蛙來說,适口性也可以,實在是一些小型蛙類或者幼蛙的首選活體飼料。
公認的最好的活體飼料。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而且飼養簡單,唯一缺點就是生長緩慢。還有需要注意的是,成體杜比亞蟑螂的外殼尤其是肢體,還是比較堅硬的,喂食的時候需要稍微注意一下。
屬于在國内比較受歡迎的一種蟋蟀,但是飼養保存比較困難,跳躍性強,容易越獄,相對來說缺點還是不少的,但是對于一些拒食的蛙類說,飼料蟋蟀有着較好的誘食性,且由于蟋蟀的特性,相對的也是一種很合适的營養載體。
這是一些特殊的地栖蛙類才會使用的活體飼料,最常用來喂食饅頭蛙或者狹口蛙等寵物蛙。
饅頭蛙
這些飼料由于相對的脂肪含量等都比較高,不建議作為主食進行投喂,一到兩個星期喂食一次即可。
人工環境下,飼料相對都會比較單一,缺少部分必須的營養成分,所以就要額外的添加,最常用的便是維生素粉和鈣粉。正常來說一個星期添加一次,喂食的時候,将添加劑撒在飼料身上,再進行喂食就可以了。
大緻就這樣了,四千多字了,嚴重超篇幅了,能夠看到這裡的都是比較有耐心的,對于怎麼養地栖蛙,應該也有了大緻的了解,這裡祝願大家都能有一隻中意的寶貝蛙!
關注元野自然,了解更多自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