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遜和返。這兩個字均始郵見于戰國時期。“遜”字1986年《簡化字總表》簡化為“遜”(因“孫”簡化為“孫”),遜與返都是現代漢語高頻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遜(遜)。讀xù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遜,遁也。從辵,遜聲。”形聲字。本義是逃遁。《爾雅·釋言》:“遜,遯也。”郭璞注稱:“謂逃去。”《玉篇·辵部》:“遜,遁也。”比如《書·微子》:“我其發出狂,吾家耄遜于荒。”孔傳:“我念殷亡,發疾生狂,在家耄亂,故欲遯出于荒野。言愁悶。”我是被棄而出亡在外呢,還是呆在家中到老而逃遁于荒野呢?這是微子的極端愁悶。
(微子之墓)
本義之外,遜還有其他用法,如:
(1)退讓(帝位)。《玉篇·辵部》:“遜,退讓也。”《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遜,辭避也。”比如《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遜于位,讓于虞舜。”陸德明釋文:“遁,退也,避也。”孔穎達疏:“功成者退,以此故将遜遁,避于帝位,以禅其有聖德之虞舜。”堯讓位于虞舜,即遜位。這是我們經常說的“禅讓”。
(帝堯遜位)
《史記·太史公自序》關于這件事,也用遜字:“唐堯遜位,虞舜不台。”台通“怡”,高興。漢獻帝讓位于曹丕,也照模照樣的“遜”了一把。《後漢書·獻帝紀》:“皇帝遜位,魏王丕稱天子。”
(獻帝遜位)
(2)恭順,謙抑。《廣韻·慁韻》:“遜,恭也。”《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遜,順也。謙恭也。”比如《三國志·魏書·張郃傳》:“郃快軍敗,出言不遜。”(官渡之戰時,郭圖向袁紹誣告說:)張郃對我們打了敗仗竟然幸災樂禍,說話也很傲慢無禮。“出言不遜”後來發展成為成語,遜:謙讓,恭順,有禮貌。成語的意思是指某人說話态度傲慢粗暴無禮,言語不客氣。
(影視作品裡的張郃)
再比如:《宋史·範仲淹傳》:“元昊答書語不遜,仲淹對來使焚之。”你看,範仲淹厲害吧,外使帶來的書信中語言不遜,他幹脆當着面燒了。
(範仲淹像)
(3)差,比不上。比如《三國演義》第一回:“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即用此義。再比如清代李漁《閑情偶寄·演習·脫套》:“才鋒筆藻可繼還魂,其稍遜一籌者,則在氣與力之間耳。”遜:遜色,比較起來,稍微差一點。稍遜一籌後來也發展為成語。
此外,遜還用作姓氏。《萬姓統譜》有記載。
遜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遜字的小篆寫法)
2、返。讀fǎ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返,還也。從辵,從反,反亦聲。《商書》曰:‘祖甲返。’”這是個形聲兼會意字。本義是還,回歸。也作“反”。《廣韻·釋诂二》:“返,歸也。”《古今韻會舉要·阮韻》:“返,還也。通作反。”比如《孫子·行軍》:“粟馬肉食,軍無懸缻(同“缶”),不返其舍者,窮寇也。”用糧食喂馬,殺馬吃肉,收拾起汲水器具,部隊不返營房的,是要拼死的窮寇。又比如崔灏《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本義之外,返字還有其他用法,比如:
(1)歸還。比如《搜神記》卷四:“俟汝至石頭城,返汝簪。”返汝簪,就是歸還你的簪子。
(2)回轉;折回。比如王維《鹿柴》:“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再比如李商隐《寫意》:“日向花間留返照,雲從城上結層陰。”都用這個意思,光線折回。
(3)更換。《呂氏春秋·慎人》:“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執幹而舞。”高誘注稱:“返,更也。更取瑟而弦歌。”孔子威嚴地更換了瑟彈了起來,子路威武地拿着盾牌跳起舞來。
(孔子、子路、顔回)
(4)違反。比如《齊民要術·種谷》:“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如果一個人)順應天時,衡量地利,那麼可以花很少的力氣而獲得最大的成功。(如果)放縱情感違反規律,将徒勞而一無所獲。
返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返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52,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