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單次檢查的費用,動辄成百上千,對于普通人可以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那麼為什麼核磁共振檢查能夠這麼貴呢?
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核磁共振,在普通人的印象中,核磁共振就是人躺進一個設備中,随後設備運轉,等到數小時後就能拿到檢查部位的片子,因此很多人就會把它和X光掃描弄混,都理解成為拍片子,但是實際上兩者的工作原理是有很大差異的。
我們平常做的核磁共振其實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成像的一種技術,核磁共振是一種磁矩不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場作用下通過自旋運動發生曼德拉分裂,而其産生的共振吸收某一頻率的射頻輻射的物理過程。
簡單來說,核磁共振檢查就是一種利用核磁共振技術成像,以目前的核磁共振技術,它能夠對腦、甲狀腺、肝、膽、脾、腎等一些實質性器官進行診斷分析,随着核磁共振技術越來越成熟,它能夠幫助醫生發現一些不容易察覺的病變,比如對早期腫瘤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篩查都有着一定的作用。
此外,因為,整部機器運轉的時候,會産生很強大的磁場,這種磁場對人體沒有傷害,但是會和金屬物品發生反應,所以,在進行核磁共振檢查之前,要将身上所有的金屬物品取下,以免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同時為了保證成像能夠清晰,在檢查胃部及其周圍的器官時則需要空腹,但是可以飲用足量的水來使得成像更加清晰。
核磁共振檢查一次就需要成百上千,但是很多醫院卻說自己定這個價不僅不賺錢,甚至會虧本,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目前各大醫院裡使用的核磁共振儀器一般進口的價格在400到600萬元,而一些使用國産儀器的醫院其價格也需要350萬元左右,在一些三甲醫院裡面使用的超導1.5T機器均價則在1000萬元人民币左右,而3.0T的設備更是要1500萬人民币。
但這些僅僅隻是儀器的造價,除了如此高昂的造價之外,因為核磁共振機是一種高精密的機器,日常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對其進行維護,并且很多維護還需要送回國外原廠,這其中耗費的各種精力可想而知。
并且使用一次核磁共振機器價格如此之高的原因還因為它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來操作,要知道為了實現機器的超導磁場,工作人員需要定期往機器内部添加液氮,最後就是膠片,負責将使用者的檢查部位印在上面,以供醫生進行診斷。
除此之外,機器運轉時候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才會有醫院說,即使定價成百上千,也不能回一台核磁共振機器的成本。
而根據我國相關單位的規定,電子設備的使用報廢年限不低于5年,而像核磁共振這樣緊密的儀器更是服役不了太長的時間,所以要想“回本”那麼一台核磁共振機器每天都需要進行幾十次檢查才能回本,但是考慮到醫院實際人流量和檢查所需要花費的時間,這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核磁共振的檢測費用這才一直居高不下,但是即便如此,醫院在這個項目上都可以說是在“做慈善”了。
核磁共振檢測費用之所以如此昂貴,跟它的進口造價以及後期維護成本離不開關系,可國産的儀器隻需要300萬元,為什麼有的醫院還要用進口昂貴的儀器的?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首先就是雖然我國目前已經有相關的機器,但是一些三甲醫院卻不會使用,這是因為,國産機器目前還處于不太完善的階段,而一旦機器出現故障,對于一些三甲醫院的運營信譽将會有不小的打擊,所以他們甯願多花錢也不想發生事故。
而我國之所以沒能造出和西方品牌一樣水準的機器,則是因為這個行業被西方各大核磁品牌給壟斷了,而這些品牌分别是德國西門子、美國通用電氣以及荷蘭飛利浦。
這些國家的品牌掌握了核磁共振機的核心技術,因此他們才有定價的資格,而一台3.0T的核磁共振機就要求機器能夠産生30000高斯的磁場,要知道在地球上,自然磁場最強的南北極也才隻有7000高斯,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雖然目前我國已經突破了1.5T核磁共振機的技術限制,并且也有不少醫院開始使用1.5T核磁共振機,但是更高端的3.0T核磁共振機我國卻沒辦法突破他們的技術限制。因此我國雖然能夠制造3.0T的核磁共振機,但是核心技術還是要從國外進口,這就導緻國産的機器失去了價格上的優勢。
不過,相信在不遠的将來,我國定能突破3.0T核磁共振儀器的技術限制,從而實現高端儀器的國産化,而屆時我們做核磁共振的費用肯定也能因此節省一大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