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作為中國商用車制造産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北汽福田、一汽青島、中國重汽等等商用車品牌都出自于山東。不過有一個問題一直讓鐵錘很好奇那就是山東省走出來的商用車品牌幾乎都成了外嫁的女兒改姓了丈夫的姓。今天咱們來一起侃侃北汽福田的發展曆史,順便從側面了解一下為啥山東的商用車企業都成了外嫁的女兒、别人的兒子。
福田汽車整體上是由當年的諸城機動車輛制造廠改制而來,最初他是一家農修廠主營項目是修理農具、後來也生産過紡織機械、卷揚機、殺雞脫毛機等器械。
這家1958年成立的小型國有企業在計劃經濟時代與同期的大多數國有企業一樣,完全按照國家的計劃任務組織生産,雖然沒有多大的發展前景可也餓不死,小打小鬧的過着自己的小日子也挺自在。
直到改革開放後的1987年農修廠才開始研發農用四輪運輸車以适應當時農用車市場的巨大需求,謀求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獲得更大的發展。
1989年農修廠的"鳴飛牌"農用四輪車正式面世,并很快形成了一定的産能,年産700到800輛之間。諸城機動車輛廠也完成了從農修廠到車輛制造廠的轉變。相比于同期起步的其他農用車廠而言,諸城機動車輛廠的起點算是比較高的了,畢竟起步就是造四輪車比當年大多數造三輪車的廠子要好很多。
鳴飛的出現讓諸城車輛廠在市場經濟中找到了一席之地,但受制于當時車輛廠設備陳舊、生産手段落後、技術水平低下等方面的因素雖年年有發展但卻一直無法形成規模。企業處于死不了也活不好的狀态,在農用車市場上的地位也是無足輕重的。
這可急壞了時任諸城車輛制造廠廠長的王金玉。他開始四處找尋幫助,幾乎走遍了當時所有的大型車企,隻求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大樹。但諸城車輛制造廠的農用車項目在這些大型車企眼中并不受待見,這種汽車不像汽車,闆車不像闆車的四不像産品對于一汽、二汽這種大型車企來說就是個不務正業的項目。一汽、二汽根本沒有拿正眼看過王金玉和他背後的諸城車輛制造廠,最終王金玉在1993年到北汽摩懷柔工廠拜訪的過程中發現了北汽摩的BJ1022車型。BJ1022的出現讓王金玉看到了發展的希望,如果諸城車輛制造廠能引進這種先進的産品那對于車輛廠的銷量和以後的發展都會有很大的好處。
于是王金玉找到了北汽摩相關方面的負責人表示想要引進該車型的生産技術和沖壓模具,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車型是北汽摩花500萬美元從日本引進的,因為市場和體制等多方面原因,該車型項目一直處于半閑置狀态。如果轉讓給諸城車輛廠不僅經濟上不合算,而且會給自己帶來新的競争對手。說白了就是北汽摩方面委婉的拒絕了王金玉的車型轉讓請求。但北汽摩方面也給出了另一種解決方案,那就是雙方可以通過聯營的方式來共同生産該車型。可雙方在項目後期的産權問題上産生了不小的分歧,北汽摩方面害怕諸城廠把技術學走後撇下北汽摩單幹,想要由諸城廠采用CKD半組裝的方式生産挂北京牌的車子。而諸城廠隻想引進技術和車型生産自己的鳴飛牌農用車。其實北汽摩方面的擔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諸城廠之前邢台、保定的某些車企和北汽摩嘗試過以當地車企為主的聯營模式,雙方在資金、體制方面相對獨立的前提下進行聯營,但前面這二位發展起來後都不認這個事情了,北汽摩也是不得不防。最終雙方的第一次接洽以失敗告終。
回到諸城的王金玉仍舊對北汽摩的1022車型念念不忘,一方面諸城廠急需技術改革、引進新車型和技術,另一方面其他大型車企看不上諸城廠不願意提供幫助;之前與湖南大學合作的車型研發和技術改革也都失敗了,目前北汽摩的幫助幾乎成了諸城廠發展的唯一希望,此時對于王金玉而言,北汽摩就像是諸城廠救命的稻草。最終王金玉為了諸城廠的發展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把諸城車輛廠的法人資格無償轉讓給北汽摩換取幫助,在這套方案下諸城廠能最大程度的得到發展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的保留諸城廠的自主權。
但諸城廠畢竟不是王金玉的,是國家的。諸城廠的資産所有者是諸城市政府,企業無權決定國有資産的轉讓或出售。政府出于本地經濟利益方面的考慮大部分情況下也不可能批準這樣的跨區域無償轉讓。
雖然問題擺在那裡但王金玉還是決定試一試,于是相關的報告最終送到了時任市委書記的陳光面前。不得不說陳光是一位具有戰略眼光的改革派官員,當年諸城的288家國有企業改制,其中210家都被百分之百賣給了企業全體職工。陳光書記也被保守派官員戲稱為"陳賣光"。
說回諸城廠并入北汽摩的事情,王金玉懷着忐忑的心情把報告送到了陳光書記手中,但出乎意料的是陳光書記并沒有反對,反而開始積極的幫助諸城廠解決跨區域資産劃撥的問題。被當年的《人民日報》評論員戲稱為:"自帶嫁妝找婆家"
在陳光書記的幫助下,諸城廠帶着淨資産567萬元,全廠500多名員工、加上全部的固定資産并入了北汽摩,諸城機動車輛廠成了北汽集團的全資工廠。1994年1月18日,企業更名為北汽摩諸城車輛廠,"鳴飛"牌也改成了"北京"牌。
諸城廠并入北汽摩後,北汽摩也是非常的仗義。先後投入了6000多萬元的資金對諸城廠的生産線進行了全面的技術改造,通過這一次的技術改造諸城廠的産品生産工藝、技術水平和産品質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1994年4月諸城廠在北汽摩的幫助下開發出了當時國内最先進的"北京"牌四輪車并于當年實現了量産,當年諸城廠的産值達到了驚人的七千萬元,為諸城市貢獻了利稅收入296.17萬元!
在BJ1022基礎上研發出來的BJ2310系列低速載貨汽車更是在1996年做到了全國第一!諸城廠也成了當時國内農用運輸車生産的行業老大。但随着市場形态的轉變農用運輸車市場緊接着開始逐漸退燒,市場變成了一片紅海。諸城廠又一次走在了時代的潮頭,決定從農用運輸車生産向真正的汽車制造轉變。
但農用車跟汽車之間畢竟還是有着不小的差距,背後需要付出的改變沒有大量的資金支持是弄不下來的,加上此時諸城廠的資産負債率已經到了95%想要通過貸款來解決這個問題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了。諸城廠雖然是名義上加入了北汽摩但由于持股比例等方面的原因北汽摩也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幫助。無奈之下的諸城廠創新性的想到了通過資本融資來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
1996年8月28日經北京市政府批準,由北汽摩公司、江蘇常州柴油機集團公司等100家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北汽福田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北汽摩公司與諸城車輛制造廠、山東濰坊工模具總廠以資産入股的方式占股份總額的64.2%,江蘇武進柴油機集團公司、武進柴油機廠、山東萊動内燃機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共同出資5160萬元,拿走了總股份中剩下的35.8%。拿到了融資的福田開始了新一波的技術改革,拉開了公司轉型的帷幕。後來,"百家法人造福田"也成為一段佳話。
到了1998年,福田一共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福田的首款輕卡BJ1605上市。第二件是1998年5月11日福田汽車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經證監會批準成功在A股上市,發行股票5000萬股,每股價格6.46元。福田成功融資32億元為福田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1999年福田輕卡達到年銷6.4萬輛的驕人業績,輕卡銷量成為全國第一,從而登上中國輕卡的王位。
進入千禧年後福田開始布局重卡市場,歐曼系列應運而生。
福田基本形成了現在的産業格局,看着現在的福田再想想當年的諸城機動車輛制造廠。不得不感歎,當年領導們的決策是相當正确的。諸城雖然失去了對諸城車輛制造廠的部分控制權以及原先的"鳴飛"品牌,但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當地經濟、稅收、就業得到的發展更是相當的可觀,這還不算當地相關配套産業的發展和由此産生的經濟效益。
在鐵錘看來當年諸城車輛制造廠改嫁并随夫姓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你覺得呢?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這裡,我們有緣再見。
每個車企都是一本好書,看車企故事品百味人生。我是鐵錘侃侃,感謝您的觀看,祝您及家人平安喜樂、福壽綿長。
關注鐵錘走夜路,下一篇我們來聊聊哪個車企呢?想看什麼就在下面留言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