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結束以後,填報志願就成了考生和家長最重要的事情。
最近這些年以來,社會上對于如何填報大學志願也形成了一些共識,比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學校、專業、城市這三個方面。
在這三個方面當中,對于考生和家長來說,可能最困難也最容易出問題的是專業這個因素。
比較起來,全國高校由于有各種各樣的排名,所以相對有一定的參考性,可供考生家長研究。
而大學所在城市,也有GDP等經濟因素以及社會生活排名等,根據媒體報道和實地考察,也可以使考生家長有比較直觀的了解。
而到了專業這個方面,據統計全國高校設置的專業近千個,并且每年還有一定比例的調整和變化,再加上“隔行如隔山”,多數家長一般并不了解自身從事行業以外的其他行業情況,而學生更是隻知道在學校學習而并不了解各行業職場發展狀況,所以在面臨專業志願填報時就會面臨嚴重的選擇困難。
此外,随着社會形勢的變化,各專業的冷熱程度也不斷發生變化。在建國後直到改革開放,由于處于工業化進程當中,并且也受到前蘇聯等影響,“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成為全社會普遍認可的共識。
而在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當中,由于中國“文人治國”的傳統,并且缺乏曆史學家黃仁宇在《中國大曆史》中所說的“數字化管理”,因此人們普遍追捧中文、曆史、哲學等人文類學科,以從政和學術研究為主要目标,而對經濟管理類學科不夠重視,也不認可以經商緻富為目标。
在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後,由于國家從階級鬥争轉向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經濟管理類的重要性和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經濟地位也不斷改善,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高分學生報考和學習經濟管理類專業,這也符合了經濟學當中的“理性人”假設。
那麼在經濟管理類專業當中,多年來持續熱度最高的專業恐怕就是金融了。
具體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金融行業本身就是直接與貨币金錢打交道,是最高形式的社會經濟資源配置,可以說是國家經濟的核心命脈,也為從業人員提供了比較高的薪酬待遇,所以廣大莘莘學子都熱衷于學習和從事金融。
不過由于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其實目前再想學習和從事金融行業,對于學生和家庭而言不一定是一個最佳選擇。
相關最近網上比較火的消息就是,6月20日,網易CEO丁磊在“談談選擇”直播間聊高考志願時表示,在人工智能的沖擊下,會有部分常年位居報考熱門專業榜單前列的專業走向沒落,比如會計、金融等。丁磊戲言:“以後再學金融就隻能是華爾街的農民工。”
首先是總體供給需求的問題。從供給上看,由于金融專業火爆,所以國内很多大學都設置了金融類專業,無論是一本還是二本大學,無論是綜合性大學還是财經類大學,也就導緻金融專業畢業生數量持續增加,對就業市場造成比較大的壓力。
而從需求來看,由于科技、金融脫媒等因素發展,導緻金融行業對從業人員的需求逐步飽和,特别是物理網點的數量開始放緩甚至收縮,這樣對從業人員的數量需求和薪酬待遇都帶來了很大壓力。
再從結構上看,金融行業其實也是符合帕累托“二八法則”,從業人員薪酬是高度分化的。社會上認為金融業人員高薪其實主要是指少數的高級管理人員和頂尖專業人才,而金融業普通人員薪酬不見得很高,比如說銀行網點中的櫃員、保險公司的内勤人員等,所以金融業人員高薪隻是一個社會上容易被誤解的“神話”。
那麼在經濟管理類的細分專業當中,該考慮如何選擇呢?
本欄目根據職場觀察并結合自身經驗,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考慮。
首先是對學術理論型專業和業界實務型專業的區分,對于有興趣未來繼續攻讀博士進行學術研究的學生來說,可以考慮經濟學、管理學等偏學術理論類的專業,而對于大多數未來選擇從事工商業界工作的學生來說,應該還是選擇偏實務應用型的專業。
而在經濟管理類實務應用型專業當中,由于社會經濟發展比較快,如果專業方向過窄,有可能在畢業以後面臨就業方向受限的問題,所以本欄目建議可以考慮會計(及審計)、統計這兩個方向。
會計Accounting是工商業的通用“語言”,隻要從事工商業經濟活動,就離不開會計,所以應該說在經濟管理類專業當中,會計專業的就業面是最廣的,對于普通家庭的學生來說,至少在就業率方面不用特别擔心找不到工作,當然受學校、城市等因素影響,就業的薪酬水平可能會有所差異。
除了會計以外,統計Statistics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在當前後工業化的“信息社會”,信息特别是數據成為核心資産,無論是工商業界,還是政府,乃至于NGO社會組織等,可以說無論是各行各業都離不開數據,而統計專業就主要是對數據的搜集、整理、分析,起到為決策服務的作用,并且結合信息技術,因此說就業面也是非常廣的,比較适合于普通家庭背景的學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