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課内實例
1、引壺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顔。
【解析】“眄”的含義,根據“目”和“眄”的對象“庭柯”就可知其大緻是“看”的意思。
2、農人告餘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疇。
【解析】“疇”的含義可根據“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方法一:字形推斷法
(利用漢字字形)
漢字中的形聲字占80%以上,而形聲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過對字形結構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探求字的意義。
常見形旁的詞義指向:形旁從“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與兵器有關;從“馬、牛、羊、豕、犭、鳥、蟲”者與動物有關;從 “(言)、辶(走)、刂(心)、彳(行)”者與人的行為有關;其它還有:禾--五谷、貝--金錢、皿--器具、纟--絲麻、宀--房舍、求--毛皮、隹 (zhuī)--鳥雀、冖--籠罩、歹--死亡、月--肉、頁--首、自--鼻、目---眼、屍--身體……
課外實例:
1、啟聽淮北取籴。
【解析】其中“籴”就是一個會意字,聯系“粜”意思是賣出糧食,“籴” 與“粜”相對,意思是買進糧食。
2、袖空牒竊印
【解析】部首“片”,本義就是“木片”,衆所周知,古代發明紙張之前人們都把字寫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為“文件、文書”之義,因此凡是以“片”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書”的意思。
02
課内實例
1、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們拿得準的,“以”的意思是“任用”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解析】見:被
3、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解析】彌:愈,越
4、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解析】固:險固的地勢
5、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族:族滅
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解析】“跬”與“小”對應,從足即推斷為小步,半步
7、追亡逐北
【解析】亡,北對應,均為潰敗。常用“敗北”,北即敗
方法二:語言結構推斷法
(利用結構相似的句式)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對偶句、并列結構多,其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而意義相近或相反,運用這種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難。
課外實例:
1、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
【解析】“腰”與戴對應,動詞,腰戴
2、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私者,然欲厚之,更所以禍之。
【解 析】“頑魯者亦當矜憐”中的“頑魯”義:A、愚笨而魯莽B、固執而粗魯C、頑皮而愚蠢D、愚昧而愚蠢,孤立地看似乎都講得通,但由于這句話同下面“賢俊者 自可賞愛”構成整句。因此,你隻需了解“賢”“俊”是在古文中是“有才能”之義,就很容易能選出D項這一正确的答案。
03
課内實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解析】“水”受助動詞“能”的修飾,并處在謂語的位置,便可推斷它是動詞“會水”即“遊泳”的意思。
2、範增數目項王
【解析】它前有狀語,後帶賓語,用如動詞,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僅理解為“看”,應該理解為“用眼睛示意”。
3、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
【解析】《促織》 “高”字上帶賓語,用如動詞,聯系原文,可推斷為“擡高”。
4、臣戰河南,然不自意先入關破秦。
【解析】“意”作動詞,後面帶有賓詞語,應解釋為“料想”。
5、視之,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胫,意似良。
【解析】“意”作主語,為名詞,聯系前文,可知應解釋為“樣子”。
方法三:語法分析推斷法
(利用語法結構)
根據漢語語法知識,主語、賓語大多是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是由形容詞、動詞充當,定語是由名詞、代詞充當,狀語是由副詞充當。根據詞在句中的語法地位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詞義。
課外實例:
1、文過飾非 (掩飾) 嚴懲不貸 (寬恕) 孜孜不倦(勤勉的樣子)
2、有勢者朱丹其門,聞瑞至,黝之。
【解析】“朱丹”、“黝”都處在謂語的位置并分别帶了賓語“門”和“之”,所以就能感知它們都是形容詞用作動詞,是“漆成紅色”和“塗成黑色”的意思。
3、自放驢,取樵炊爨
【解析】題目中給的詞義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動詞“取”,後有動詞“炊爨”,上下聯系起來,不難推斷出它處于賓語的位置,是名詞,應該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動詞,明顯不當。
4、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
【解析】“意”作“無”的賓語,自然也是名詞,應解釋為“意圖”或“心意”。
04
課内實例
1、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解析】“應”搭配對象為節拍之“節”,“應節拍”即為“随着節拍、和着節拍”,可釋為“随着,和着”。
2、煙濤微茫信難求
【解析】“難求”為謂語,而“信”修飾了“難求”,作狀語。狀語一般由副詞和形容詞充當,結合語境就可以推斷出“信”是實在的意思。
方法四:語境分析法
(利用上下文語境)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要把握一個實詞的含義,絕不能離開它生存的語境,有時上下文之間存在着照應、解釋或暗示關系,這恰恰是我們要尋找的鑰匙。
課外實例:
1、又以適去,意不自得。
【解析】根據“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又以適去”,是“又因為被貶而離開”。
2、(郭)永以書抵幕府
【解析】“抵”是多義詞,這裡是什麼意思?前文說,太原地方長官總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請耗費千金,這些錢都是從各縣搜刮來的,對大谷縣征斂尤為緊迫,于是“永以書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寫信送到太原帥幕府。抵,送達。
05
課内實例
1、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解析】言聽計從:聽從
2、勢拔五嶽掩赤城
【解析】出類拔萃,超出
方法五:成語印證法
(利用成語)
在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因此借用成語中的實詞詞義有時也能讓我們“絕處逢生”。
課外實例:
1、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解析】不速之客 :招緻
2、腥臊并禦,芳不得薄兮。
【解析】日薄西山:接近
3、在官清恪,未嘗聞私。
【解析】恪守不渝:謹慎而恭敬
4、吾亦望汝副其心
【解析】名副其實:符合
06
課内實例
1、“飛騎因番請見,先涕泣不自勝”同課文的“沛公不勝杯杓”中的“勝”;
2、“不肖人也,不足愛也”同課文“向使六國各愛其地”中的“愛”;
3、“伐其功”跟課文《屈原列傳》中“平伐其功”中的“伐”均是“誇耀”之義。
方法六:課内遷移法
試題中出現的一些實詞解釋,其實課文中已出現過,可聯系課文相應遷移。
解答文言實詞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比如,代入檢驗法),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法寶越多,你獲得成功的系數就越大
課外實例: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 )
A、世家歙州 家:定居。
B、君行壞堰 壞:使……毀壞。
C、遷秘書省校書郎、知縣事 知:主持、執掌。
D、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甕中 可:符合、适合。
【解 答】A、家:定居。謂語、動詞 B、根據上下文意,不可能是許逖出行使河堰毀壞,而應是許逖行走在已損壞的河堰上,有所感慨,于是下決心重修。因此不能把“壞”理解為使動用法。C、知:主持、執掌。 例如,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勾踐滅吳》) D、可:符合、适合。例如,可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