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學簡明講義?然後,法律要素與法律體系法律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哪些東西組成了法律這一個整體的概念如果把法律想象成一棟房子的話,那是什麼把這個房子給蓋起來的,這些蓋房子的材料就是法律的要素,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法理學簡明講義?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然後,法律要素與法律體系。法律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哪些東西組成了法律這一個整體的概念。如果把法律想象成一棟房子的話,那是什麼把這個房子給蓋起來的,這些蓋房子的材料就是法律的要素。
法律要素包括法律原則、法律規則和法律概念。法律原則相當于法律大廈的地基。我們先看一下法律原則,法律原則是法律規則的基礎和本源,具有綜合性、穩定性的原則和原理。如果一個原則成為了被認可的法律原則,是可以被突破的嗎?有沒有法律規則可以不遵循法的原則?或者說有沒有什麼法律規定,可以跟法律原則相悖?
不可以,因為原則,就是無論怎麼樣,都不能怎麼樣。原則之所以被稱為原則,就是它不可以被突破,所有的法律規定都必須與原則相和,所以說它是法律規則的基礎。它是法律規則正當性的來源。
法律原則是地基,法律規則就是地基之上的鋼筋混凝土、磚牆框架,是組成法律大廈的外牆、主體結構。那什麼法律概念?法律概念就是鋼筋混凝土裡的每一根鋼筋,組成磚牆的每一塊磚。我們法律之所以被稱為帝王之學,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會概念化。我們會将社會具體現象,抽象地表達為共性概念。比如說自然人、法人這些概念,這就是組成我們法律規則的磚塊,你姓張,我姓王,我們個體都是不同的,那如何要用一條的法律規則來表達對我們共同的約束呢?一定首先要提取出我們之間的共性,共性的概念化結果就是法律概念。但是我們個體之間肯定還有本質的區别,所以我們每個個體都在不同維度被多次概念化,比方說在教育法上,我是博士,我就要遵守教育部對博士的管理規定,博士是我身上提取出來的一個概念,自然人是我在民法中的另一個概念。哲學的作用就是概念化,把共性提煉出來。有些概念是從其他學科被法律引用的,有些是我們法學自己創造出來的。
隻有先提煉出了共性的法律概念,才能進行拼裝組合,才能理順内部的邏輯,形成一條普适的法律規則。這就是我們法律整個的框架的構建,所以說,法律規則,法律原則,法律概念這三個要素共同構建起了我們法律的大廈。
接下來,看看法律規則。一旦成為了法律規則以後,就是高度發達的精細化表述了。法律規則的種類,這個地方經常會考。它的特征也要記,高度發達、國家認可,一般性的行為規範、行為模式。
然後我們來看一下法律規則的種類,授權性規則、義務性規則和權義複合性規則,像教育,公民既享有教育權,又必須要接受這個義務教育,這個就是權義複合。公權力的規則,也通常是權義複合型規則,比如政府既有管理社會事務的權利,但這份來自憲法授權的權利同時也包含了相應,就是負有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的義務,以及要促進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的義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
然後,強行性規則和任意性規則。我們說,義務性規則更多的是強行性規則,授權性規則更多的是任意性規則,但是他倆分類标準不一樣,雖然有可能有很多重疊,但這是兩個不同的分類方式。
然後,确定性規則、委任性規則和準用性規則。确定性規則,有非常清晰的假定、行為模式、法律後果的法律規則,一般就是确定性規則。委任性規則,法律并沒有明确的給出行為模式,但是他委任了一個職能部門,由這個職能部門做後續的細緻規定,比如說,“相應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或者由地方省政府、市政府制定具體的管理細則,這就叫委任性規則。
那準用性規則,是什麼?委任性規則委任的是職能機關。準用性規則準用的是法規、法條。比如說,依據國務院某某管理辦法,或者參照刑法的相關規定。
然後,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假定、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當然要知道,這三個不一定都會明确的在法條中表達出來,有些約定俗成的,雖然沒有表述出來,但是一定要記住,任何一條法律規則一定都包含這三個方面。
然後看看法律原則,要記一個知識點,就是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的作用和區别,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知識點。法律原則不預先設定明确的行為模式,一般情況下,法律原則是不可以被援引的。當然這是一般情況下,在有些特殊情況下是可以的,比如民法領域。民法在沒有法律規則的規定下,民法原則是可以被援引的。但是,呢,法律原則沒有明确的、清晰的行為邏輯結構,它是籠統的、模糊的。法律規則,隻适用于某一類的行為。因為它高度精确,就相當于機器上的一個部件,這個部件隻承擔它應當承擔的那個具體工作。比如故意殺人罪的法條,哪怕是非常相似,它也不可能适用故意傷害行為的調整。所以說,法律規則是高度精确的、非常發達的規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法律規則的适用是全有或全無。
法律原則既是法律規則的基礎、正當性來源,又可以在某些情況下彌補法律規則的漏洞。一個事情,如果過于精密了,肯定會留有漏洞。當然,因為刑法太過于嚴苛了,刑法是嚴格的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哪怕一個行為造成傷害很大,隻要刑法裡沒有明确的規定,就不能判這個行為有罪。但是,民法就有這種可能。遇到必須要進行裁判,但是沒有法條規則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用法律原則。
然後,法律原則的種類。政策性原則,比如計劃生育原則。公理性原則,是得到了時間和曆史的沉澱和認可的,約定俗成的原則,那甚至是不以國家意志為轉移的。
然後,基本原則與具體原則。比如人人平等原則這種被法理學,甚至是哲學所提煉出來的,肯定都是基本原則。有一些比如罪行法定原則,就隻存在于刑法。還有當事人充分辯護原則這種隻存在于刑訴法。這些就是具體原則了。
以上就是法律要素的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