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處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暑》載:
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老話說,夏日立秋不算秋,處暑過後才是秋。所以憂民憂國的大詩人陸遊,也才有時間寫下《閑适》: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柴門傍野水,鄰叟閑相期。
處暑及出暑,三伏天已出,涼風起,秋意濃,一日涼似一日。
古人将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嚴格來說,處暑節氣更像是一個過渡節氣。立秋時,三伏天還沒結束,暑氣未退,天氣異常炎熱。而到了處暑以後,暑氣自此而止,秋老虎逐漸南移,早晚涼快,中午稍熱,溫差頗大。
處暑後,天氣變化快,時而晴朗幹燥,時而秋雨綿綿,最是傷神傷身。秋燥由此而來,前期燥熱,則屬溫燥,後期漸晾,則歸涼燥。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會導緻陰津耗損,出現皮膚幹燥、體液丢失、咽喉腫痛、呼吸不暢等情形,傷及心肺。
再加上,秋天陽氣漸減,陰氣日增,身體疲乏,容易出現秋乏症狀。因此,秋季宜養生。潤秋燥,解秋乏。
秋季養生,除了飲食和身體鍛煉外,還可以喝茶。“離離暑雲散,袅袅涼風起”,此時飲茶,熱氣溫養,于身心都有利。
但秋季飲茶,有一定的講究,最适合喝什麼茶呢?
喝茶的朋友經常說:春飲花、夏飲綠、秋飲青、冬飲紅。
所謂青茶,也就是烏龍茶。烏龍茶屬于半發酵茶類,介入綠茶紅茶之間,不寒不溫,能清餘熱又能恢複津液,确屬佳品。當然,秋日飲茶,不止如此。
老白茶和熟普,也是上上之選。普洱茶氨基酸和微生物及茶多酚含量高,能夠清心潤肺,舒緩秋燥。陳年老白茶更有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能夠退熱解毒,清心降火。
紅茶也是不錯的選擇。紅茶是全發酵茶類,茶性溫和,刺激性小,口感醇和甘甜,對心肺和脾胃具有一定溫養效果,去除涼燥,實乃佳品。而且,紅茶還具有殺菌消炎的效果,有效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潤肺養胃。
有人說,我不喜歡喝紅茶,也不喜歡喝普洱,大紅袍和老白茶都沒喝過,平時就愛喝個綠茶,到了秋冬天該怎麼辦?難到不能喝了嗎?
當然不是這樣。其實,各大茶類,因制作工藝不同,内含物質的轉化和析出,有一定的差别,但總體上,茶葉各種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成分,大緻相同。所以,除了體質特殊,醫生建議少喝茶的朋友以外,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盡管喝,放心喝,喜歡喝什麼茶就喝什麼茶。
隻要自己喜歡,喝着高興,心情愉悅,秋乏秋燥都會緩解。反而,如果糾結于哪些茶能喝,哪些茶不能喝,徒增困擾,隻會讓自己心煩意亂,心浮氣躁。這樣隻會加劇秋燥症狀,心生厭煩。
除了這些傳統的茶品,還有很多再加工茶和花草茶,深受女士的喜愛。比如說玫瑰花茶、迷叠香茶、蘋果茶、桑杏茶等等,具有潤肺滑腸、疏風散熱、抗炎消菌、舒緩疲勞、安撫情緒、改善睡眠等效果,午後來一杯,提神醒腦,既補充水分,又舒緩心情,實乃工作生活之餘的最佳飲品。
不過,秋天喝茶,宜清淡,忌濃茶,宜熱飲,忌貪涼,宜日間,忌早晚,宜暢思未來,忌懷古悲秋。
千秋大業一壺茶,萬丈紅塵一杯酒。秋日飲茶,善莫大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