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本投降的時間,國際上也有不同的說法,有的稱是1945年8月10日,有的稱是8月14日,有的稱是8月15日,還有稱是9月2日。這些說法,各有自己的根據,出現差異就在于日本投降并不是馬上實現,其間經曆了一個逐步表明态度的過程。
稱1945年8月10日這一天日本投降的,根據是當天日本天皇在禦前會議上做出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聖斷”,并通過中立國瑞士通知了美國。不過嚴格而論,這時日本的條件還沒有得到美國是否接受的答複,也就沒有表明是否接受投降。第二天即8月11日,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通過瑞士告訴日本:“自投降之時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統治國家之權力,即須聽從盟國最高統帥之命令。”這句話的意思,等于表示同意天皇和原來的政府繼續統治國家,隻是要求行使這一權力時要聽從盟國的命令,意思就是在日本天皇頭上再加上一個“太上皇”。8月12日,得到美國通過瑞士渠道發回的同意答複,天皇表示滿意。8月14日,日本通過中立國正式通知了盟國接受《波茨坦公告》。從國際法規的角度看,8月14日應該說是日本正式接受投降日。
戰後幾十年來,世界上許多人受日本解釋的影響,把天皇這篇诏書的内容性質概括為“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準确的。8月14日這天,日本已經通過外交渠道通知盟國接受投降條件,8月15日,天皇裕仁這篇講話隻是向自己國民的解釋,中心是諱言投降,頌揚侵略,輕蔑中國,大念忍經。
日本政府後來宣傳這一诏書挽救了國家,并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的大功放到裕仁頭上,真是可惡可笑。
後來,右翼勢力一直鼓吹為侵略翻案,正是堅持這篇诏書的精神,可見其留下了重大的曆史隐患。日本同意投降後,又拖拖拉拉沒有馬上簽訂文字協定,直至美軍開進東京後,9月2日,日本大本營的代表才在東京灣上簽訂投降書,算是真正實施了投降。
中國和世界上多數國家都把9月2日定為日本投降日,“九三”作為勝利紀念日,這是準确的界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