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衆生因果定律

衆生因果定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4 05:13:57

假如你也能在哆啦A夢的口袋裡選件道具,你會選擇什麼?

榮茂猜想……你會選擇時光機穿越回過去!為什麼這麼肯定呢?

相信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煩惱:

“都怪小時候父母管太多,所以我才這麼懦弱”!

“都怪朋友太強勢,所以我才被迫忍氣吞聲”!

“都怪領導有眼不識泰山,所以我才一直升不了職”

……

這些話即使不是出自于你的嘴巴,也是你在生活中經常聽到的。

你覺得正是因為你在過去有着這樣那樣的缺憾,才會如此倒黴,隻要回到過去,改變這些缺憾,你就會變得幸運。

有人可能會說了,這不就是在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嗎?你别不信,還真不是!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因果論”,就把你的不幸全都歸到了過去,甚至是别人身上。

他說:“人的童年以及過去的經曆會影響我們的潛意識,甚至整個人生”。也就是說,你可以放心大膽的甩鍋了!

比如你弟突然問你一道數學題,如果你不會,你完全可以說:“當年我們老師沒教過啊”!這意思不是你不會,而是因為你老師沒教過,所以你才不會,如果教過了,你肯定會。

那你幹脆把鍋直接甩給盤古得了!如果當年他沒有開天辟地,就不會有這個世界,你壓根就不會存在,你又怎麼會有現在這些煩惱呢?

這時,你已經陷入了一個死胡同:隻要給你“一個合理的理由”,什麼結果你都能接受。

《易傳·文言傳·坤文言》中也講到過因果的定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前提是隻有當你積累的“因”是好的時候,才會得到好的“果”,反之,則是不盡的災禍。

毫無疑問,你把鍋都推到了“過去”或者“别人”身上,而不去考慮自身的原因,這顯然就是一個不好的“因”,畢竟那都是已經發生的事情了,或喜或悲,它都在那裡,不會改變什麼,反而一直念念不忘會讓你持續地遭受内耗。

衆生因果定律(99年輕人的不幸都是因為陷入了)1

可你為什麼要為别人而活呢?為什麼隻盯着過去,就是不肯去喜歡自己呢?

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因為你害怕别人不喜歡你。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在照鏡子的時候,看見的是什麼呢?

“我的皮膚不夠白”?

“我的眼睛不夠大”?

“我的鼻子不挺拔”?

……

你覺得因為你有這樣的缺點才會遭人拒絕,隻要你沒有這個缺點就會很讨人喜歡。 然後你就無可避免的陷入容貌焦慮,從化妝到整容,直到将自己改造成别人心目中的完美人設。

你非常在意“那個人怎麼看我”,選擇滿足他人希望的生活方式,但是那個他人又是誰呢?在你眼裡,你永遠是不完美的,那美的标準又是什麼呢?

當你把現有的不幸,歸咎于過去之後,你要拿自己的人生怎麼辦呢?對此,弗洛伊德并沒有給出答案。

難道說你每天就隻能在抱怨過去中度日,終日活在别人的陰霾籠罩之下嗎?

如果這時你站在阿德勒面前委屈的說:“我不成功,生活的不幸,都是因為自己沒有一個好的原生家庭”!如果真是這樣,阿德勒一定會一巴掌把你扇到兩米開外。

在筆者看來,弗洛伊德和阿德勒,就是一個直男和暖男的區别。比如你發高燒後去看醫生,給你治病的兩位醫生一位是弗洛伊德,一位是阿德勒。

弗洛伊德醫生詢問了你的病情和最近的生活習慣後,會對你說:“你感冒是因為你昨天穿的太少了,以後多穿點兒”,這......不就是活生生的“渣男”嘛?

阿德勒醫生看了你的病情之後,直接開了兩盒藥說:“回家把藥吃上,馬上就會好”。

你是不是還是會更喜歡後者一點?其實,他們說的都對。

就像你感冒了,你對象讓你“多喝熱水”,你還能跟他分手不成?不會的,你隻是會根據所面臨的問題還有想尋求的結果,去選擇是否接受他們的觀點。

弗洛伊德那套“甩鍋”的法子,在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這兒,隻是你沒有努力去争取幸福的有利借口罷了。

阿德勒認為:“你的過往其實并不重要,你現在的生活困境也沒有人可以埋怨,重要的是你對這些的看法,而這個看法事實上是可以改變的,關鍵就在于你是否願意改變”。

長相平庸,你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提升自我内在上面,也沒有所謂的“偶像包袱”,給人感覺更加平易近人;家境貧寒,你能更加體現努力的重要性,變得更加上進,讓家人也能過得更好;性格内向,你可以利用獨處的時間發展一些安靜的愛好,比如寫作,繪畫等等。

就拿你生氣來說,可以找到很多讓你生氣的原因:

這個人太矯情了!

這件事太難辦了!

這個娃兒教育很多次了就是不聽!

……

但是當你因為教育孩子而生氣時,如果此時孩子的班主任老師來電話,你可能立刻變得“和藹可親”,挂斷老師的電話後就會接着生氣起來。

其實,生氣就是你可收可放的一種手段而已。目的就是為了主張自己“生氣”的想法,從而“捏造”了很多生氣的原因,同時還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為了某個原因去生氣。

所以,阿德勒心理學考慮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因為再怎麼“找原因”,也沒法改變一個人。

從認知科學的角度來理解,所謂“過去”,其實是人腦存儲的一段記憶,或者說叫做神經信息。記憶通常是不可靠、不準确的,甚至是失真的,而且我們的人腦總有一種“故事”傾向,喜歡把過去的記憶進行“二次創作”。

所以,你不需要利用自己的“不幸”,當做保持自己特别的武器,不然你就會越來越“不幸”。無論之前發生過什麼,别人說過什麼,都對你今後的人生沒有影響,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

小時候語文課,你應該背過莊子的《逍遙遊》吧?

當鲲打算借着風力、背對着藍天,自由翺翔到南海時,斑鸠嘲笑它在白費力氣做沒用的事,可鲲卻沒有理會。

這很現實,每個人的人生經曆不同、目标也不同,當你一味尋求别人的認可、在意别人的評價時,最終也隻能活在别人的人生中,将别人衡量人生的标準作為自己的标準。

現在誰又不是年齡見長,工資不見漲,工作生活上的煩惱不少,反倒是頭發越來越少了呢?

阿德勒的觀點乍一看起來,似乎給自己松了綁,既然可以随心選擇生活的意義,那豈不是憑空獲得很多自由?多嗨皮!但更進一步,其實是痛苦的。

這就意味着你要把歸咎于别人或者過去的行為全部推翻。

你需要大膽的承認,你的懦弱不是童年受到父母控制所影響的,而是你害怕被别人認為沒有能力,或者說是你真的就是沒有能力,自己給自己找的一個托詞罷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煩惱,大概是因為你在面對獨立人生的時候,漸漸認識到一個真相,自己真的隻是一個平凡人而已,什麼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等等等等,那都隻能是幻想。

在工作中,你讨厭他人對自己的不認可,害怕被批評,也害怕拒絕,害怕被同事讨厭;與朋友相處,會害怕被孤立,不被喜歡,被朋友冷落;在戀愛或者婚姻關系中,會害怕處理不好彼此的關系等等。

然後你就開始在“喪”的道路上狂奔。

看到這兒,你可能就會想:那咱這人生算是完了,沒勁了?當然不是。

《周易·系辭下》中說:“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之中,沒有什麼是不變的,變才是唯一的不變。

你不妨這樣去想,即使有人不喜歡你,那也跟你毫無關系,不畏懼别人的讨厭勇往直前,比起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更關心自己過的如何,這才是所謂的自由,也更容易獲得幸福感。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火山噴發、海嘯地震、洪水、雪災等災難發生的時候,你能阻止嗎?其他人能阻止嗎?答案一定是不能。

因為那是未來會發生的事情,我們甚至都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到來,所以這是你沒必要操心的。那我們究竟該如何破解這種無謂的煩惱呢?

首先,你要做到自我接納。

比如,在工作中明明錯誤已經犯了,不要給自己找借口,錯了就是錯了,勇于改正自己的錯誤,并且在下一次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不再犯錯。

從今天開始,不再粉飾自己的生活,也不再擔心别人對自己的評價,心态自然也就轉變了。

其次,就是他者信賴。

就好像你很有錢,但是你總懷疑接近你的女孩子不是愛你這個人,而是愛你的錢,那麼你們之間就很難擁有一段穩定而親密的關系。

不妨選擇相信,相信她,也相信這個世界是愛你的,這樣哪怕你受傷也仍然擁有愛他人和世界的能力。

所謂“吸引力法則”就是這個道理,聽起來可能有點玄學,但當你保持積極、樂觀的正念,好的事情就會被吸引到你身邊。

最後,再來說說他者貢獻。

就拿工作來說,除了能賺錢以外,本質上就是對他人的貢獻,同時也讓你實現了自我價值。

這是一個主動的行為,你找到了自己的優勢,去為别人做事,而不是順從别人的需要去做事。就像有些富豪已經擁有了花不完的巨額财産,但他們中的多數人依然繼續忙碌着。

為什麼要工作呢?是因為無底的欲望嗎?不是。這就是為了他者貢獻,繼而獲得“可以在這裡的”歸屬感。

從小到大,我們會被要求做一個“好孩子”、“好學生”、“好員工”、“好妻子”、“好丈夫”……但往往卻忽略了做自己。

所以演戲的人也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走火入魔,不知自己已成為了戲中人,而另一種則是戲袍上身,演了一生荒唐,但戲袍落地,也不過是幻夢一場。

沒有一個人可以讓所有人都喜歡,如果能坐着時光機回到過去,似乎也改變不了什麼。

倒不如從現在開始向前看。當你跳出這樣的思想枷鎖,那個愛憎分明、有思想、有個性的自己,自然就出現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