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營養師周啟祥
關于酸堿平衡理論,曾經非常火,被人們講述了若幹年。
人們理解的很簡單:
隻要經常多吃些植物性的堿性食物,少吃些肉類的酸性食物,人體就會呈現為堿性體質,少得病。酸性體質是得病的溫床,隻要是身體是酸性的,就容易得病,甚至出現癌症。
聽起來似乎頗有道理,從表面看,好像就是這樣的:植物性食物吃的多,确實得病會少,動物性食物吃多了,就是容易得病。
于是,宣傳這種酸堿平衡的産品應運而生,甚至有的公司就拿它做名字。
直到2018年11月,美國“酸堿體質理論”創始人,羅伯特.歐陽被判,賠償一位癌症患者1.05億美金的高價罰款,“酸堿體質“的僞理論,才被徹底推翻,風靡一時的鬧劇終于落下了帷幕。
在食物的化學研究中,确實把食物分為成酸性食物和成堿性食物,這種分類是按照食物燃燒後剩餘灰分的化學性質而定的。食物灰分中含磷、硫、氯元素,溶解于水後因為酸性陰離子較多而呈現酸性,食物灰分中含鉀、鈉、鈣、鎂元素,則呈現堿性。
這種分類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區分食物的化學組成,跟身體的酸堿性沒有半毛錢關系,跟人體是否容易得病更是搭不上邊。
而就是這一點,被很多别有用心的人拿來大談特談,無限放大,忽悠不懂的人們,來獲得他們的商業價值。
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利益在驅動。
人體的酸堿平衡,如果真的像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根本不用費心思選擇什麼酸堿性的食物,需要酸性體質,每天喝點醋,需要堿性體質,每天喝點蘇打水不就解決了嗎?
美國”酸性體質“的創始人,為了實現他的目的,寫了四本書來推廣他的理論。然後不斷的炒作自己,背後的目的不言自明,為了賺錢。
除了賣書,還賣各種藥物、功能性保健品等等,并開辦診所,開始給人治病。
最可笑的是,“假話說了一千遍會變成真理",他在不斷的鼓吹自己的理論過程中,自己都忘了最初的模樣,連他自己都信了。在他勸說一位癌症病人放棄醫院的治療,采用自己的堿性療法時,真的在給這位病人治療時,選擇在注射劑中加入了堿性的小蘇打!
利益不隻是能讓人沖昏頭腦,利益加上無知更能夠讓一個人變得瘋狂。
人體自有一套非常完善而複雜的自我調節機制,包括肝髒、腎髒、水、血液等等都參與其中。食物自身所具備的那點酸堿性,和胃裡的胃酸、腸道裡的堿相比較,幾乎弱到可以完全忽略不計,根本不可能改變和決定人體的酸堿性。
胃酸的酸性,連我們吃進去的骨頭都能溶化掉,到了腸道也是一樣,所有的營養物質都可以被徹底分解,食物的那點酸堿性,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食物進入人體後,經過非常複雜的消化吸收和分解代謝,最終形成的代謝産物有酸性的,也有堿性的,有的呈中性。
人體的自我調節機制,會根據身體的需要來實現酸堿性的平衡,最終的酸堿性是各種代謝産物綜合平衡的結果,靠攝入不同酸堿性的食物,根本無法改變人體的酸堿平衡。
《皇帝内經》告訴我們:“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态,充足的睡眠,适量的運動,均衡的食物營養搭配,才是健康的真谛。
我是營養師周啟祥,每天為您分享營養與健康知識,感謝閱讀,歡迎關注。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可以私信或者評論區留言。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