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軒哥。
“翡翠以綠為貴”這句話,想必朋友們都已經聽了不下數十次了。
道理咱都懂,但真要讓翠友們說一說“翡翠為撒以綠為貴”,估計大部分朋友還真不知道該從而說起。

其實“翡翠以綠為貴”跟“物以稀為貴”差不多。
之所以貴,還不是因為過于稀少嘛!
那有的朋友可能就想問:“綠翡到底稀缺到什麼程度?”

在前幾年的公盤上,曾出現過一個重達20噸的翡翠原石,轟動一時。
它之所以能夠吸引大衆的注意力,可不是因為體型巨大,而是因為整整20噸的料就隻開出了一丁點兒綠!
乍一眼看過去,估計大家都找不到這點兒綠在哪!

放大點看的話,就可以發現在綠色部分畫着個手镯位。
打燈一看,綠色倒是挺“陽”的,種水也還不錯,最終出來的品質應該還可以。
然而除了這個手镯位以外,料子的其餘部分可都不咋地!

裂紋彌漫在料子各個角落,雖然帶有點紫羅蘭色調,但整體質地偏粗糙,透明度也差。
全身上下,唯一有價值的地方估計就是這個飄綠手镯位了。
20多噸的料子,出這麼一丁點兒的綠,可見綠色的确是難得可貴。

看到這,估計大家夥應該能初步理解翡翠為什麼“以綠為貴”了吧。
除了産量少以外,翡翠的“綠”還跟“藓”相伴相生,使得純粹的綠翡更加罕見。
像行業内常說的“綠随黑走”,指的就是這個“藓”。

藓是一種近乎黑色的雜質礦物,一旦出現在原石表面,底下有綠的可能性就很大,因此大家才常說“綠随黑走”。
但與此同時,藓也會吃色,也就是黑色跟綠色相互交織在一起,不分你我。

行内人将這種情況稱為“藓加綠”,成品表面大都會出現藓斑狀或條帶狀的黑色、深綠色澤。
若是帶有灰色調的話,則是色澤最差的一種藓加綠翡翠。
其實在市場面上,品相較好的藓加綠翡翠還是挺受歡迎的。隻不過較之純正的綠色來說,價值還是大打折扣。

而以上種種因素的疊加,導緻了如今的“翡翠以綠為貴”。
有時候兩隻質地相似的翡翠手镯,就因為“色”的不同,價差能達到10倍以上!
比方說上圖這兩隻都是細糯種質地的正圈手镯,右邊這隻帶有明顯的一抹豔綠,身價立馬飙升到了10w級别,而左邊這隻手镯的價位,大概在1w左右。

若是翡翠滿色、種水也不錯的話,就屬于拍賣會級别了。
在上個月剛結束的嘉德春拍上,就展示了一條滿綠翡翠珠鍊,由39顆濃郁飽滿的陽綠珠子組成,最終的成交價達到了驚人的19,550,000RMB。

有時候,“綠”甚至還能彌補種的不足。
比方說上面這件豆種福瓜,單看質地很粗糙,顆粒感很強烈,透明度也極差,但濃郁的綠色使得它擁有了市場價值。
可見,帶色的翡翠是真的貴!
我是軒哥,關注我,專注每天分享翡翠幹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