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堪稱北宋最為勵志的人

堪稱北宋最為勵志的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3 03:08:59

堪稱北宋最為勵志的人(他是北宋第一鋼鐵直男)1

作者:清風明月

本文由詩詞世界首發

公元1052年6月19日,大宋,江蘇徐州。

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走完了他的傳奇人生。

這位老人,是領導過慶曆新政的範仲淹。

傳奇落幕,舉國同悲。

聞此噩耗,遠在數百裡之外的舒州,一位官員痛哭流涕。

他哭得雙目紅腫,嘴裡不知喃喃自語些什麼。

良久良久,他拿起毛筆,飽蘸墨汁,奮力寫下:一世之師。

多年以後,他将沿着先師聖哲的足迹,砥砺前行。

這位傷心的人,名叫王安石。

01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這句至理名言,是王安石青少年生活的縮影。

公元1021年,王安石小朋友出生于江西臨川。

他的父親王益,是名恪盡職守的縣處級幹部。

彼時的大宋,開國六十餘載,經濟欣欣向榮,百姓安居樂業。

在太平盛世的歡歌裡,幸福如清泉般汩汩流淌。

王安石小朋友是名神童,如假包換的神童。

他天資聰慧,酷愛讀書,而且有着過目不忘,下筆如有神的天賦。

這妥妥是街坊鄰居們口中的别人家孩子,王老父親很以此為傲。

随着父親工作的調動,從臨川到韶州,從韶州到京城,從京城到江甯,一路走來,王安石的名聲日益響亮。

在長達十餘年的旅途中,他得以飽覽祖國大好河山,遍曆各地風土人情,同時也體驗到了民生的疾苦。

這些寶貴的人生閱曆,為他以後實施變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直到十九歲那年,慈愛的父親在江甯府任上病逝,王安石為父守孝三年。

三年後,王安石收拾好行囊,告别家人,再次踏上遙遠的征程。

這次,他去的地方叫汴京(今開封),大宋帝都。

躊躇滿志的他深信,自己将在那裡實現匡世濟民的宏圖大志。

那一年,王安石二十二歲。

堪稱北宋最為勵志的人(他是北宋第一鋼鐵直男)2

晏殊(影視劇照)

02

二十二歲的王安石,用自己的驚世才華,叩開了北宋官場的大門。

此時的帝國,群星璀璨。晏殊,範仲淹,韓琦,歐陽修,司馬光,曾鞏,柳永等天才神人交相輝映。

他們或寄情山水,或憂國憂民,或偎紅倚翠,或指點江山,或淺斟低唱......

多年之後,人們才發現,那是一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時光。

老王擔任的第一個職務,是淮南節度使判官,相當于縣處級副職領導。

此時的帝國,由于承平日久,雖然外表光鮮華麗,其實内部已是敗絮其中。

具體的頑疾表現為:公務員隊伍臃腫,效率低下;軍隊士兵超編,毫無戰鬥力;财政赤字逐年遞增,入不敷出。

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冗官,冗兵,冗費現象。

這一切,都讓閱曆異常豐富的老王憂心忡忡。

同時寝食難安的,還有一代聖賢範仲淹。

公元1043年,慶曆三年,範仲淹主導了慶曆新政。

此時,二十三歲的老王初入官場,他隻能默默地圍觀,為改革者們打氣加油。

新政以整頓吏治為中心,旨在改變大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由于改革觸犯了官僚集團的利益,執行僅一年多便宣告夭折,範仲淹、韓琦等人被排擠出中央政府。

至此,老王終于明白,現如今,大宋的舞台,根本不給革新者們領銜主演的機會。

要實現心中那個偉大的夢想,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紮根基層,積累經驗,等待厚積薄發。

老王在苦苦等待,等待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堪稱北宋最為勵志的人(他是北宋第一鋼鐵直男)3

宋神宗像

03

公元1067年,英宗駕鶴西去。

二十歲的趙顼【xū】即位,成為北宋第六任大Boss,是為神宗。

這位血氣方剛的少年帝王,意氣風發,有着與老王一樣振興大宋的雄心壯志。

由于英雄惺惺相惜,所以君臣二人一拍即合。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隻在笑談中。

公元1069年,四十九歲的老王被調入中央,擔任參知政事(副宰相),轟轟烈烈的變法正式拉開大幕。

至此,屬于王安石的時代才真正來臨。

這年春節,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躊躇滿志的老王寫下了《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他準備用新桃換舊符,把春風送進千家萬戶。

在老王的精心設計下,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等一系列法案條款迅速推行到了大宋帝國的角角落落。

這些條款,内容豐富多彩,涉及到國家政治、軍事、經濟等方方面面。

随着新法的推行,老王驚喜地發現,自己期盼多年的夢想好像快要實現了。

因為國家财政收入逐步增加,國庫日漸充盈;許多貪污腐敗、屍位素餐的官員被懲治,政府開始高效運轉;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堪稱北宋最為勵志的人(他是北宋第一鋼鐵直男)4

然而,老王還是高興得太早了。

公元1070年,熙甯三年,老王連續接到三封書信。

看到書信的落款,老王驚呆了。因為寫信的人名叫司馬光,是那個七歲就能砸缸救人的天才,同時也是自己最敬重的摯友。

随後,韓琦、歐陽修、蘇轼、曾鞏等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逐漸進入了反對者的名單。

甚至是老王的兩個親弟弟王安禮、王安國也開始對新法進行口誅筆伐。

看着同事、好友及兄弟一個個站在他的對立面,老王沒有絲毫地動搖。

不但沒有妥協,老王還迅速更改了自己的個性簽名: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在洶湧的反對聲浪中,老王激流勇進。墨守成規,畏手畏腳不是他的性格。

後來,司馬光,歐陽修,蘇轼等國之棟梁被貶的被貶,外放的外放,先後離開中央。

這時老王的身邊,幾乎已經沒有可倚重之人,于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如呂惠卿、章惇、曾布等趁機上位。

但老王始終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時間會證明一切。

隻是,此時的老王,感到了孤獨,前所未有的孤獨。

堪稱北宋最為勵志的人(他是北宋第一鋼鐵直男)5

04

公元1074年,熙甯七年。

在無休止的争吵聲中,變法進入第五個年頭。

此時,一副寫實畫作突然在京城流傳。

這幅畫作,惟妙惟肖地描繪了人間慘象:

骨瘦如柴的老者,傷心哭泣的大漢,蓬頭垢面的村姑,吞吃垃圾的兒童......

觀此畫作後,大宋的最高領導層驚呆了。

兩宮太後淚流滿面,神宗皇帝默默無言。

現如今,老百姓不是應該豐衣足食嘛,怎麼會家破人亡、流落街頭呢?

這幅《流民圖》,成為了壓垮新法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各方的重壓下,五十四歲的老王心灰意冷,一聲長歎,默然辭去宰相的職務,返回江甯。

雖然新法繼續推行,但已沒有先前雷厲風行的态勢。

而變法的領導者,也變成了呂惠卿、呂嘉問和曾布等人。這些人,為了各自的利益,在朝堂中鬥得雞飛狗跳。

此時的新政,已經偏離了正常的軌道,與老王設計的美好初衷漸行漸遠。

此後不久,老王又返回中央,官複原職,但已沒有了舍我其誰的昂揚鬥志。

公元1076年,老王年僅三十三歲的愛子王雱離世,最終讓老王筋疲力竭。

于是,五十六歲的老王再次辭去宰相職務,退居江甯,至死不踏入京城半步。

公元1085年,元豐八年,司馬光返回中央執政,新法被全部廢止。

至此,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正式退出曆史舞台。

王安石等人富國強兵的理想,就此幻滅。

堪稱北宋最為勵志的人(他是北宋第一鋼鐵直男)6

05

公元1084年,元豐七年,江甯碼頭。

這天驕陽似火,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正午時分,一艘官船順江而下,到達碼頭。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身穿破舊的老農服裝,騎着瘦驢到江邊迎接客人。

客人慌忙出船躬身行禮:在下怎敢衣冠不整拜見大丞相?

老者拱手還禮,繼而爽朗大笑:禮數難道是為我們這樣的人而設立的嗎?

這位老者,是賦閑在家的王安石;而客人,則是特意從黃州前來拜訪的蘇東坡。

至此,兩位震古爍今的風流人物,終于放下變法之争,相約同遊山水。

或許,對于他們那樣的品行高潔之人來說,他們之間,從未有過恩怨情仇;有的隻是,政見和理念上的分歧。

兩人遊山玩水,談詩論佛三十多天後,才依依不舍地分别。

老王送走了蘇東坡後,感慨道:不知道還要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蘇東坡寫詩相贈,隻恨與老王相識太晚:

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

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兩年後,公元1086年,老王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六歲。

從此,世間再無王安石。

堪稱北宋最為勵志的人(他是北宋第一鋼鐵直男)7

06

伊呂兩衰翁。曆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

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隻在笑談中。

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争功。

——王安石《浪淘沙令》

王安石的一生,是飽受争議的一生。

世人對他的評價,始終在天堂和地獄之間遊走。

喜歡他的人,對他贊不絕口;讨厭他的人,對他恨之入骨。

雖然時光流逝千載,至今仍未蓋棺定論。

一千九百年前,雄才大略的曹孟德曾經感慨: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如此苦短,何不對着美酒高聲放歌呢?

這個道理,不僅曹孟德明白,王安石也懂。

但是,他仍然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負重前行。

因為他的心裡,始終裝着一個富國強兵的夢想。

與國家強盛及百姓富足相比,個人的榮辱得失又算得了什麼呢?

于是,當他邁出第一步時,就早已将生前身後名置之度外。

隻是,王安石的步子邁得太快,衆人跟不上他的節奏。

那樣魁梧前行的身軀,注定要踐踏路邊無辜的花草。

最終,他的滿腔熱血,如滔滔江水,付諸東流。

這個浪漫的理想主義者,留給塵世一聲歎息。

但是,迷失的英雄,依然是偉大的英雄。

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争功!

【版權聲明】作者,清風明月,公衆号:大夢洪荒(ID:xingyuege666),河南人,一介布衣,出生于美麗的淮河畔。詩詞世界、天涯文學簽約作者,信奉世間一切美好。圖片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