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經觀講堂第11期常榮山

經觀講堂第11期常榮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5 08:51:18

經觀講堂第11期常榮山(經觀講堂第11期常榮山)1

【經觀講堂】系經濟觀察報社年度培訓項目,邀請來自經濟、傳媒、科學、文化、法律、商業等領域知名人士講授常識與新知,分享經典和創新,是助力提升經觀内容品質和傳播影響的開放型課堂。

本文為經觀講堂第11期,根據病毒學專家常榮山在【經觀講堂】上的發言整理。常榮山長期關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及相關疫苗研發進展。

感謝經濟觀察報的邀請,讓我有機會為大家講講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現狀以及疫苗的研發進展。此外,我還會分享一下有關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特性等内容,在當前國内部分城市正處于疫情高位流行的這個階段,這些問題應該也是很多公衆所關心的。

歐美疫情

我先介紹一下全球疫情情況。先來看看歐洲國家的情況,目前歐洲的疫情還是比較嚴重的。歐洲北部的德國現在處于第六波疫情中,它的第五波和第六波是連在一起的,死亡率是0.015%,是比較低的。德國新冠疫苗接種率比較高,接種了1.7億人次,也跟德國國民比較自覺有關系,自覺限制出行、社交隔離等。

歐洲南部的意大利,它屬于是歐洲疫情非常嚴重的國家,死亡率大概是0.22%,也就是相當于流感的2.2倍,它的疫苗接種人次是1.34億次。

我們再看看一直很有争議的實行過自然免疫的瑞典,它最初實行自願的模式,遵循公民的意願,保證公民的人身自由,沒有像其他國家進行管控。瑞典在2020年、2021年并沒有出現很嚴重的疫情,即使2021年的德爾塔疫情,它的感染人數也并不高,但因為采取了所謂的自然免疫,相當于是不管不顧的模式,出現了大量的死亡,死亡率是0.18%,也是歐洲死亡率較高的國家。而且它也沒有躲過這一輪的奧密克戎疫情。說明瑞典的群體免疫是錯誤的。2021年瑞典開始放棄自然免疫,接種疫苗了,所以盡管奧密克戎感染率很高,但死亡人數比前兩波要低。

再看看美國疫情,兩年以來它總體的死亡率是0.2%,稍低于意大利和英國。它第五波總的死亡人數接近100萬了,疫苗接種超5.5億劑次,老年人群的第三針接種率超過了60%,老人接種率還是比較高的,但是,美國全員接種率隻有66%。美國也大量地使用抗原檢測卡,抗原檢測最早大規模使用是在英國,然後是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美國從去年年底奧密克戎疫情後也大量使用。快檢卡大量使用,此波疫情中,美國感染者主要是居家隔離。

總的來說,我們看到奧密克戎形成的北美第五波疫情,到2022年1月中旬最高峰後,呈現了快升快降的态勢,到2月底已經下降到了2021年12月初的水平,大約下降了九成。在歐洲,3-5月是第六波疫情,但是住院人數、死亡人數都低于剛剛結束的第五波,我認為,很可能是全球大流行的最後一波,将轉為地方流行。

東南亞感染率低 但需警惕

我們再看看亞洲,目前亞洲主要流行的是奧密克戎BA.2,比較嚴重是北亞,韓國、朝鮮、日本、俄羅斯。韓國目前還處于爆發流行期,确診人數超過了1500萬,死亡是19600人,28天内的病死率達到0.99%了,那是非常高了。韓國早期防護得比較好,疫苗接種率也算是比較高的,但是從死亡人數看,這一波由奧密克戎引起的死亡人數遠遠高于了去年的德爾塔疫情,是3-4月份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近一周來的朝鮮疫情,通過自然免疫加封控,快升快降,預計6月20日-30日結束。日本處于第五波疫情中,與歐美同步,日本的死亡人數已經快要接近尾聲了,但是總的來看,第五波疫情的死亡人數是近兩年來最多的。

俄羅斯總的病死率是2.05%,死亡高峰發生在去年五六月份,就是德爾塔流行期間,當前它的數據可能不太真實,因為目前處于戰争狀态,數據統計不是很精确。它這麼高的病死率我個人認為可能跟疫苗有一些關系,另外就是俄羅斯人大量飲酒,有基礎病,人群本身健康狀況不太好。

東南亞目前的感染率是偏低的。比如越南,早期沒什麼疫情,可能是跟人口比較年輕有些關系。另外,越南剛開始時也進行了封控,對外的人流物流也下降了很多,所以說越南的死亡率隻有0.043%,疫情造成的影響還不如流感。目前越南的疫情處于下降期,事實上越南大概在三四月份時已經放棄了防範,它的疫苗接種也是成問題的,它的死亡人數最近也在走低,但是,他們人口的平均年齡比中國人口年輕很多。我想說,從疫情滲透的角度,越南對我國來講,特别對廣西省來講是有威脅的,因為他們采取了主動放棄的措施,上半年我們看不出來,有可能在下半年對中國疫情影響比較大。據我了解,越南在疫情前,一直有冷凍牛肉走私到中國,是防控面臨的潛在風險。

咱們國家的防控政策主要是“外防輸入,内防反彈”,那麼外防輸入來看,正是因為韓國、日本和俄羅斯這些地區的疫情比較嚴重,所以我們北方城市的疫情受到影響。目前我們周邊的東南亞地區感染率是偏低的,未來東南亞的疫情可能會出現一種情況,什麼情況呢,用一個非常不恰當的詞,叫“補課”。

中國今年的疫情,最早從北方開始,比如說山東、吉林。趨勢是從北方往南方移動,估計未來有風險的在雲南、廣東、廣西等靠近東南亞的省份。

我們再看看全球防疫優等生——新加坡,盡管已經用了有效的mRNA疫苗,但是從感染人數來講,新加坡的感染人數是兩年以來最高的,死亡人數相當于去年德爾塔疫情期間的大概80%左右,下降也是很有限的,但是新加坡防控做得很好,它感染總人數是114萬,但死亡人數非常低,是1303人。

此前亞洲防控最好的是中國台灣,台灣人口是新加坡的三倍多,感染人數很少,到4月初時隻2萬多人,最重要的是,死亡人數隻有853人,它疫苗接種是4806萬劑次。防得比較好,台灣跟新加坡的情況也類似,經濟嚴重依賴于國際市場,疫情的防控難度比中國任何一個城市或者省份的難度都更大。最重要的,它的經濟增長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也沒有出現失業率增高、收入下降等。不過最近台灣疫情反彈,單日新增最高已超6萬,有點類似我的“補課”式的假設,但是,時間來的有點早。

我們看看南亞的印度,印度是目前為止全球死亡人數第二的國家,實際上據我們預測,印度的死亡人數大概在400萬-600萬人之間,遠遠超過美國。從感染人數上,有三個峰,2021年是德爾塔峰,造成的感染人數比較高,死亡人數是最高峰,用一個非常不恰當的詞語,它的易感人群已經在德爾塔疫情中被收割掉了,所以現在盡管出現了奧密克戎,但是它的死亡率非常低。

再簡單講一講非洲和南美洲的情況。世界衛生組織的官員講過,目前為止非洲78%的人口已經感染了新冠,是全世界感染比例最高的,死亡人數目前為止也是比較少的,隻有累計死亡25萬人,在全球來講,它的死亡率是偏低的。

南非是比較特别的,它的流行病學研究手段和基因測序在全球都可以排到前10名。南非的新冠死亡人數比較高,它的人口其實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威脅,人口裡面有20%左右是有艾滋病的,需要大量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所以很多變異株最先在南非發現也不是個偶然現象。南非周邊的一些國家,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達到百分之四五十,這些國家因為大量人群處于免疫抑制狀況,所以可以長期攜帶新冠病毒,很難發現它。奧密克戎就是最早在南非被流行病研究者們發現的,當時造成大量的感染,但是住院人數非常少,不過我們看到在1月份的時候還是形成了一個死亡的小峰,南非目前流行的也是BA.2。

接下來講講巴西的情況,巴西第五波疫情感染人數是比較高的,巴西的接種疫苗也是比較多的,第五波疫情的死亡人數比以前要少,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奧密克戎的緻病性還是有所下降的。

總結一下:亞洲的疫情,到2022年秋季估計住院率是不高的,香港是個特例,因為早期的防控沒有做得很好。東南亞目前的感染率不高,但到了秋冬季節感染人數可能還會反彈,最典型的越南、印度尼西亞、柬埔寨、泰國等都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估計他們的住院率都不會太高。從流行角度講,目前奧密克戎疫情的緻病率确實是降低了,但從死亡人數上還是比較嚴重的。

亞洲疫情總的态勢是從北往南,我個人預計大概在6-10月份左右,可能有4個月的空窗期,就是說它的流行強度會非常低;要到下半年再看,下半年态勢還需要看看南半球的情況。可能會從10月開始,沒有被疫情肆虐過的超大型城市(超1000萬人口),仍然需要未雨綢缪,首先是給老年人接種疫苗,其次我認為需要預先貯備盡量多的N95口罩,更多的防範,相信各地專家都己經在讨論中了。

另外,亞洲疫情未來我估計可能要轉入地方性流行,流行時間可能會比較長,為什麼這麼判斷?因為這個中東地區的沙特的冠狀病毒,已經流行了10年了,目前還在流行,隻是每年流行的力度比較低。

未來2-5年 變異株主要是奧密克戎亞型

新冠病毒,從遺傳學角度看,它的變異株的病毒基因裡面A U的含量遠遠高于其他病毒,這是它目前變異比較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事實上它的變異速率遠遠高于流感病毒,但是我們在公共媒體上很少講,因為普通人對A U含量偏高很難理解。

另外,新冠新的變異株頻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存在三個不連續的高度可變的基因,跟SARS一樣(SARS-like),它“連續進化”的可能性比較大。新變異株就是通過連續進化産生的,那麼連續進化是怎麼形成的呢?是通過“跨種傳播”。

新冠潛在的這些中間宿主,目前來看至少有15種動物可以感染新冠,這就給新冠造就了連續進化的土壤,它可以跨種。關于新冠怎麼産生的,學術界已發表大量論文,肯定是從自然界到人的跨種産生的,基本上認為蝙蝠、穿山甲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它們其中的一個或者兩個一起造成了跨種。

奧密克戎就是通過跨種得來的,大概在鼠裡面跨種傳播了有一年半,然後再回傳給人類,這樣造成了連續進化,而不是僅僅通過基因重組。

我們看變異株中的重組體,目前我們流行的是奧密克戎BA.2,比BA.1的傳播力增加了30%左右,不過緻病率并沒有大幅度下降。新發現的BA.5可能是BA.2和BA.1之間一個新的内部重組。奧密克戎XE是在英國發現的,它事實上2/3來自BA.2,1/3來自BA.1。以前報道過一種德爾塔克戎,但是這種變異株并沒有形成廣泛的傳播。

從進化角度來講,奧密克戎取得了巨大的進化優勢,它偏離原來的進化速率主軸比較遠了,所以說未來2-5年出現更新的變異株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了,變異株大概率是在奧密克戎内部進行基因重組而産生,我把它叫做奧密克戎-奧密克戎重組體。

為什麼呢?因為奧密克戎通過跨種以後達到一個減毒的效果,所以有人說奧密克戎是一種減毒的活疫苗,從科學意義上看這種說法有50%的正确率。正是因為它傳播率這麼高,然後毒力又降低到流感這樣的水平,它有巨大的優勢。

它的傳播力在增強,未來還會繼續增強,不過我個人認為它的傳播率不太有可能超過麻疹病毒,麻疹病毒的RO值達到15-18左右。現在就是對于重組産生的奧密克戎亞變異株的傳播率究竟是多少,是有争議的,但是最少也不低于9,最高不高于13.7。不排除今年下半年還會有更強傳播力的新變異株出現,這種可能性我認為有7成左右。

第二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變異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在增強。所謂免疫逃逸,是指它以往的自然感染産生的中和抗體不能保護你免遭新變異株的感染,同時此前接種的疫苗有效性也在減弱,如果變異株的免疫逃逸能力越強,我們以往接種的疫苗産生的作用就越弱。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采取戴口罩、社交隔離、封控的方式就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

還有一點是關于緻病力。根據以往的關于新發傳染病的研究,跨種傳播有三種模式,分别對應着毒力增加、不變和降低三種進化模式。目前新冠走的是毒力降低這條路,既然走了這條路,它就不會再回頭去選擇走别的路,有些專家說新冠未來可能還會出現毒力增強的變異株,确實有這個可能,但是它不會成為一個全球流行株,隻要不形成全球流行株,中國采取比較好的外防輸入措施,對我們就沒有很大的威脅。

目前為止對于變異株的緻病率究竟減弱了多少?美國和東北亞地區是不一樣的,但是從緻死率上來講肯定是下降了,不過老年人群等最易感人群它的緻病率下降有多少?我個人認為隻下降了20%-30%,所以說,未來疫情對老年人群還是影響比較大的。比如日本,它的人均預期壽命是83歲左右,韓國大概在80歲左右,他們人口老齡化也是目前為止他們死亡絕對人數上升的重要原因。不過他們的病死率(CFR)沒有升高,因為大量人群被感染,基數比較大,分母大了很多(CFR=總死亡人數/ 總感染人數)。

關于緻病率的未來趨勢,我跟很多專家也讨論過,未來出現比奧密克戎緻病率更強的全球流行毒株,我們認為隻有10%-20%的可能性,可能性非常小。對我們18-60歲的人群而言,它的緻病性可能就相當于流感造成的症狀,不需要住院,但是對老人來講,它的緻病率在短短幾年内不會下降太多。

我們如果要控制死亡人數的絕對值,首先就應該使用疫苗,另外就是及早地進行嚴格封控,盡管在低水平流行的時候是不能恢複到常态,還是得處于繃緊弦的狀态,那麼怎麼來取得一種平衡?這是擺在我們國内各界面前的一個問題。作為個人來講,我建議盡量減少遠途旅行,把社交活動壓低到最低限度,我認為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再介紹一下Re值與群體免疫的關系。Re值是指病毒的有效傳染數,如果在1.0以下,它就不會造成擴散和流行,如果在1.0以上它就會造成傳染。現在的情況是,即使Re值下降到很低時,它的群體免疫力也沒有升高,什麼意思?這說明,對新冠病毒流行來說,群體免疫是不可能達到的,不管是通過自然感染達到還是通過接種疫苗達到,比如新加坡的群體免疫率已經超過80%了,但是它的Re值并沒有一直低于1.0(斷斷續續低于1.0)。新加坡的Re值經常是在0.9-1.1之間,隻要在1.0以上它就發生流行。所以從這個情況來講,咱們不要指望通過群體免疫來防控了,自然免疫和接種疫苗能減少傳染,但并不能完全阻斷再感染,什麼意思?你上一次感染過德爾塔了,還會被奧密克戎感染,奧密克戎BA.1感染過了,還會感染奧密克戎bA.2,在海外大概有10%的比例,這個比例很高了。

再看看群體免疫門檻,群體免疫門檻與R0值(基本傳播系數)很有關系。R0值簡單講就是一個人傳給幾個人,如果傳給6-7個人,R0值就是6-7,相當于白喉,而麻疹的R0值是15-18。現在新冠實際上已經12-13之間,它已經位列呼吸道病毒最高傳播力的序列中了,成為R0值的第一集團軍,即使未來它的傳播系數繼續增強,它也就是在17-18,實際上應該沒有這麼高,可能在15左右,現在快接近天花闆了。

那麼不同的傳播系數下,群體免疫門檻是多少?麻疹是83%-94%,實際上目前北京、廣州等城市疫苗接種率已經達到92%-93%了,群體免疫門檻已經達到了,但是我們還是發現了突破性感染,所以我們不要指望群體免疫,在現在的政策下還是需要做好封控,限制出行,一系列的物理防控措施,在疫區時必要的。

西方現在很多國家放松了防控,我估計2022年冬天可能要吃苦頭的,大量人員會再感染,可能還是造成很多老人死亡,所以我對歐美國家的老人在今年冬季的命運表示擔憂。

老人接種第二代疫苗是未來防控之重

大量的數據顯示,奧密克戎對于0-49歲的緻死率是很低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如果未來産生的變異株緻病性不增強也不減弱,我個人認為在0-49歲可以不打疫苗了。當然我不是說中國,中國還是要采取外防輸入、内防反彈的策略,還是要用疫苗做防控。在東南亞等地區的國家,他們可能就不打疫苗了,因為他們人口整體比較年輕,死亡率是很低的。不過從50-59歲開始死亡率就急劇上升,到了80歲以上死亡率特别高了,到16%左右了。

從這個意義上講,國内最重要的防控工作,的确是要給老人打疫苗,這個叫未雨綢缪,要保護他們。但是現在這個階段有沒有必要?因為疫苗是有保護時間的,基本上是4個月,現在打了,到9月、10月估計還得重打。可是疫苗打多了會産生免疫疲勞,即使是目前效果比較好的mRNA疫苗,第四針防感染的有效性也在下降。疫苗也不宜打得太多,不過對老人來說,因為風險比較大,是另外一個概念了。

其實,現在第一代疫苗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因為所有的研究都表明疫苗對防感染起的作用不大了,不管什麼疫苗照樣會感染,突破感染率非常高。第二代疫苗,就是易感人群使用的疫苗,需要季節性接種,根據今年的情況來講,應該在9、10月份,如果東南亞疫情對中國沒有特殊影響,中國應該在9、10月份開始接種,預計二代疫苗的上市時間是8-11月份,也可能更早。

第二代針對奧密克戎的疫苗,目前美國莫德納公司在做臨床試驗了,據說已經到三期了。下一代mRNA疫苗是一個比較熱的話題,國内有10多家都在做mRNA疫苗,有三四家上了臨床,但是據他們已發表的臨床試驗報告來看效果都不是那麼理想,可能在工藝方面火候還不那麼夠,情況還不明朗。

針對奧密克戎新的亞型變異株的疫苗目前還沒有,我估計最有可能做的還是莫德納、輝瑞等公司,做疫苗是需要預測的,要進行抗原數據的重構,叫結構化疫苗設計。理論上疫苗不是針對現在的毒株,要針對未來變異後的毒株,才有可能戰勝它,這就是mRNA疫苗可以做的事情,從這個角度來說,滅活疫苗和蛋白疫苗是做不到的。

不過我還是比較看好重組蛋白疫苗,從有效性來說,比mRNA疫苗是要差一點點,不會太多,關鍵是在很多國家mRNA疫苗不太容易大規模使用。而重組蛋白疫苗就跟我們經常使用的胰島素、生長激素等類似,最有名的乙肝疫苗、宮頸癌疫苗都是重組蛋白疫苗,而且它能是九價的,所以未來重組蛋白疫苗對于我們是一個比較現實的、經濟的選擇。

未來防控最重要一點就是老人要接種更新的疫苗、疊代的疫苗。第一代疫苗應該要退出曆史舞台,如果要做滅活疫苗,就要針對未來的奧密克戎變異株,而不是僅僅針對現在的BA.2。

還有黏膜疫苗,就是鼻噴的,國内有一個比較有名的病毒疫苗實驗室在廈門大學,夏甯邵教授他們就做了以流感病毒為框架的鼻噴疫苗,已經做了一期、二期臨床,不過試驗結果怎麼樣,我還沒有跟他們交流過。如果黏膜疫苗能夠成功,它的效果是最快的,有疫情的時候直接噴鼻子,噴了以後馬上就不容易感染,立竿見影。因為鼻腔黏膜酶它是3-5天就産生了黏膜抗體,這樣就不用熱火朝天去搞核酸檢測了。而且鼻噴疫苗也比較經濟,可以做到5塊到10塊錢,成本也就兩三塊錢以下。不過它的保護效果大概維持不了一個月,不過一個月也就夠了,下次疫情再來時,就再噴一次。如果在沒有更新的疫苗的時候怎麼辦?還是世衛組織推廣的3W,即:洗手、戴口罩、保持距離。

新冠轉為地方流行病需要5年以上

現在我們還處于全球大流行的時代,那麼未來什麼時候新冠變成一個地方病呢?我認為可能要5年以上。現在國内基本上都是屬于一個區域性流行的,要保持好的防控态勢,因為這個日子還長,隻要發現火苗就立即撲滅,采取動态防控,不可能出現全國性的大流行。

新冠病毒本身,未來最有可能的結局,有三種預測。第一種是理想狀況,就是弱化成第5種常留人間的冠狀病毒,就像普通感冒病毒,我們現在目前普通感冒裡有4種弱冠狀病毒,目前學術界有60%人認為是這樣子的。還有一種不好不壞的結局,類似季節性流感,就是每到季節性到來以前都要打一次疫苗。

最可怕的結局是它分化為多種流行的血清型,如果有多種血清型,那就不停地打疫苗,這個還是比較麻煩的。這個裡面有個叫ibv這種禽類的γ冠狀病毒,就是多種血清型。如果有多種血清很容易發生ADE(抗體增強效應)現象,目前為止新冠沒有發生ADE現象。還有就是新冠病毒S蛋白的序列變異,盡管發生了很多變異,但目前為止自然感染和疫苗産生的抗體還是有效的,這就說明它S蛋白這個序列差異還沒有那麼大。我認為未來出現這種可怕結局的可能性隻有10%左右,如果到今年年底,緻病率下降不是那麼多,傳播力繼續增強,老人的死亡還沒有顯著的下降,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再感染一次,那麼第三種結局的可能性會增加到20%。

我堅持認為最可能的結局是第一種,因為所有的冠狀病毒進入人體都經過一個自然減毒的過程,隻不過是我們現在因為大量使用疫苗把這個時間壓短了,目前這些疫苗是一個急就章性質的,不是那麼好的疫苗,它驅使着冠狀病毒往傳播力增強和緻病力減弱的方向進化,隻不過流行不能終止。基本上來講,第一種假說跟真實的情況已經80%相近了。

呼吸道傳染病肯定是未來傳染病的主流了,不管是流感病毒還是冠狀病毒都是呼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是個均質的疫病,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可能成為新的爆發增長點。冷凍食品檢測和流調還是比較重要的,新冠病毒在冷凍食品(-20度)表面最長可以保持80%活性達20天、奧密克戎在塑料的表面可以存活最長3天左右,的确存在有物傳人的可能性,但是我想跟大家強調一點,通過國際郵件這種物傳人的可能性隻有千分之一。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表明,病人呼出的病毒掉落到物品表面後,隻有四百分之一發現有活性。這方面我們國内媒體方面宣傳有點多了,我認為不要過多宣傳,主要還是人傳人。

不過在疫區,物傳人的可能性就比較高,比如核酸采樣時大白的衣服、面屏、手套,我曾經在采樣時被采樣員的手指碰到嘴唇,這是非常危險的。一般情況下物傳人概率不高,大家不必要恐慌,另外如果鄰居有陽性患者,通過下水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美國FDA做過很多調研,也有論文發表。

每次病毒性流行病的爆發都是生态系統共同重要的結果,比如野生蝙蝠和齧齒類的野生動物攜帶大量可能感染人類的病毒,這些野生動物是從栖息地逼迫走出來的,是人侵犯了它們的自然領地,讓原本非常罕見的傳染病有了傳播給人類的可能。艾滋病是這樣,埃博拉、SARS、MERS、COVID19(新冠肺炎)都是這樣的。所以我們人類盡量要尊重自然,不要破壞自然,這樣才有可能不再發生各種各樣的新發傳染病。

交流環節

提問:剛聽您說新冠病毒未來的三種可能性,您認為有80%的可能性會異化為普通的流感病毒,我想請問對于動态清零的政策,您覺得未來是否可能做出調整?以及未來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條件才有可能做出調整?

常榮山:什麼時候能逐步放開,要根據海外疫情的情況,目前我們周邊的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疫情都是比較嚴重的。我們國内目前為什麼要采取物理防護?我剛才也解釋了,因為群體免疫已經很難防止再感染了,日本、韓國也都完成了比較高水平的疫苗接種,也造成了比較多的死亡(韓國疫情高峰期單日新增感染者超60萬,單日新增死亡病例超400例),如果換作國内與日本、韓國人口規模及人均預期壽命差不多的城市,造成死亡人數也會類似。如果未來病毒變異到大量人感染但沒有多少人住院和死亡,那個時候就可以放開了。

提問:現在新冠傳染病的全稱是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一種聲音認為目前奧密克戎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不怎麼進攻肺部了,那麼它是不是還适用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個名稱?

常榮山:還是适用的。不是說不攻擊肺部了,絕大部分人隻是在肺部一過性感染,從上呼吸道轉到下呼吸道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為什麼?因為被人體的免疫力給kill掉了,所以它在短期之内還沒有完成一個感染周期時,就開始了感染下一個人了,就沒必要進入這個宿主的肺部了,但是免疫力低下的人,它一定會侵入到這個人的肺裡去,造成肺炎。到目前為止,它的基因組,在病毒分類上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連一個新的血清型都沒産生,基因測序沒有任何變化,它隻是位點突比較多,性狀變異比較大而已。未來不排除這種可能。

提問:剛才您也提到在死亡病例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整體預期壽命的影響是怎樣的,是大幅度拉低了人的預期壽命還是什麼?評判一個傳染病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不是可以把它對人類整個平均預期壽命的影響作為一個标準,談具體的個案是一個角度,死亡的絕對數字是一個角度,但是一些數據也說香港疫情其實沒有影響它人均預期壽命的數值。

常榮山:急性傳染病跟慢性病相比,對人均預期壽命的影響力要小多了。舉個例子,糖尿病的病人在美國大概是10%左右,在我們中國有1.1億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壽命要比正常人少了15年,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流行病對人的預期壽命影響要小得多。

另外,不是所有流行病的死亡高風險人群都是老齡人群,我舉個例子,SARS的死亡病例中位數大概在36-40歲之間,這一年齡段的人群死亡肯定會拉低整體預期壽命。可是新冠不一樣,新冠造成的死亡集中在75歲以上,有關數據顯示80歲以上是16%,75歲以上大概在10%左右,但是全球人均預期壽命高于75歲的國家并不是那麼多,很多發展中國家都達不到的。新冠的死亡年齡中位數接近于人群的預期壽命,所以整體來說對預期壽命影響不大,不過對美國其實是有影響的,美國有統計2021年比2020年降低了一歲左右。這裡要額外說一句,美國的新冠數據我認為有一點失真,美國統計的死亡是die with ,不是die by,隻要是死者檢測出了新冠陽性就進入統計。

提問:動态清零到底是一定要在短時間立刻清零,還是說有一定容錯的,可以在一個更長的周期裡用一些更緩和的政策,但最終導向是清零的?

常榮山:在概念上沒有變化,但是在措施上我們有一些新工具。比如說大量使用的抗原卡,像吉林、上海疫情,人感染新冠以後3、4、5三天之内,抗原檢測是一定會檢查到的,它雖然沒有核酸那麼靈敏,但已經足夠了。用抗原自檢,避免了大量人員的聚集。一發現第一例感染者,立刻在該人居住地、流調發現的途徑場所,發放用抗原檢查卡,初篩,如果發現了3-5個陽性,确認以後,就可以把這1棟樓(就是這幾個抗原陽性的居住地)給框起來,設定為臨時性的封控區、管控區;然後對這2區的全員做核酸檢測,最好做單人采樣。如果按照現在的做法,一發現,馬上,排隊做全員核酸,這樣的排隊聚集性動作(剛開始發現三五個就全區幾十萬人沒日沒夜的天天搞核酸檢測),其實起到了一個放大器的作用,容易造成聚集性的傳播,事實上就造成了一些城市的疫情從剛開始的幾百到一兩千、三四千,到了三四千就很難了。

以後我們還有盡量使用IgM,成本低、效果好,它就像一個雷達。所有的呼吸道傳染病,肺炎、支原體、百日咳、肺炎球菌等,到醫院去檢測都是抽血查IgM的,武漢早期确診都是查IgM。IgM可以查出來你過去7-10天之内有沒有感染過,這個很重要,如果查過之後發現沒有,那麼再用抗原查,居家查3天,如果感染了第3天基本就能查出來。到第3天的時候上門做核酸檢測,如果症狀不重,不一定需要送到方艙醫院去,因為整個病程差不多就5-7天。

深圳大規模地做核酸檢測,我的同學跟我抱怨說他所在區之前做了十幾輪核酸,一個陽性也沒有,但是你看看上海現在的情況,也可以說深圳當時那樣做是值得的,但我不是說深圳這個做法是科學、理性、經濟的。

提問:可以這麼理解嗎?在完全封閉和完全放開之間,其實還有一個很大的光譜,我們不一定要二選一。

常榮山:我認為,特别是要把大城市防控住,不把它防控住,下面中小城市就有風險。怎麼做?入境防控就是嚴防死守,一定要把入境隔離點建到遠郊去,靠近機場,不要建到主城區去。入境隔離是重中之重,我認為這個可能就是你說的中間道路,做到精細化,動态清零裡面有很多可以細化的措施。

大水漫灌地搞核酸檢測,風險增大了,奧密克戎很難防,做核酸時一定要戴雙層口罩,隔兩米。今天人家跟我講一個小區封了25天後檢測出陽性,那問題是從哪來的?有人說是快遞,這個可能性不大的,主要還是人傳人。全靜态管理就意味着不要有任何聚集,包括核酸檢測。

提問:您剛才提到說疫情可能演變的路徑,我們能不能這麼理解如果恢複到2019年的生活,很有可能意味着我們在座的大部分人都至少要感染一次,才有可能達到那個程度。還是說如果通過充分的疫苗或者藥物,我們可以避免大規模的感染,可能用兩三年的時間也可以恢複到一個正常狀态。

常榮山:我個人意見是盡量地避免自己被感染,雖然疫苗防感染的效果不是那麼理想,但口罩加疫苗再加上社交距離,我認為感染的可能性很小。我去過很多次高危場所,2020年1月15日我去武漢三醫院,我有10分鐘沒戴口罩,跟病人乘電梯上過檢驗科,還去過病房,我都沒感染上,因為我跑馬拉松,我身體很好,我後來陸陸續續也去過各種高危場所,也都沒有感染,我也打了疫苗。每個人做好保護,自己盡量不要被感染。感染以後,美國的數據是感染過後有2%的人有長期新冠(Long Covid),有一些後遺症。

像新冠這樣規模的流行病,曆史上可能也就是1918大流行了,1918年大概死了5000萬到1億人,現在不會死那麼多人,但是大家都很痛苦,正常的生活被打亂了,看不到盡頭,不過任何痛苦都是值得的,盡量避免死亡。

提問:現在大規模的動态清零,包括一些城市的封城,實際上是有巨大的經濟代價的,包括好多底層百姓的收入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比如裝修、建築、服裝店、飯店、司機等。從疫情防控的角度來說,我們有沒有可能在一些具體措施上放松一些,比如隔離21天能不能減少到14天?14天能不能減少到7天,這樣的話去減輕疫情給生活帶來的一些困難。

常榮山:這個是可以的,未來還可以有更精細化的措施。比如說打了疫苗以後要做抗體檢測,如果沒有産生達到保護水平的抗體,再繼續去打,保證有了抗體就不容易被感染,這是精細化的東西。第二,未來如果開發出那種鼻噴疫苗,鼻噴後三五天就好了,其實就沒有必要再送去方艙集中隔離。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英 整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