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字自娛、鄒國人及今天的山東省鄒縣。大約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26年。
孟子
孟子生活的時代百家争鳴,楊朱墨翟之言赢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場上加以激烈的抨擊。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産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于孔子的亞聖。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他本人出身于世界層,後家道衰微,從魯國牽制周國。孟子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以學習孔子為志願。孔子也,乃所願,則學孔子也。孟子曾受業于孔子之嫡孫子思的弟子子思和孟子之學,被後世稱為思孟學派,是儒家中的一個保守的唯心主義學派。
孟子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新興漲漲的原則運用于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後來大學提出的修齊治平,就是根據孟子的這種思想發展而來的。孟子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從事教育事業,其經曆與孔子相似,曾是著名的老師。學成以後20餘年間,曾懷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帶領弟子周遊列國,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
孟子名言
孟子目睹着戰國七雄的霸權戰争,心中升起人道主義的精神,企圖在各諸侯國推行自己仁政的政治主張。他到過梁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緻力于富國強兵,争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于事情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于是孟子退而聚衆講學,專心著書。在教學活動中,孟子得到了很大的未解,他認為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為人生一大樂趣。晚年,他和他的學生一起許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
孟子的教育思想散見于孟子各篇之中。孟子哲學思想的最高範疇是天。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義,把天想象成為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說,誠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誠這個道德概念規定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觀念的本源。孟子的思想體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都是以天這個範疇為基石的。孟子的人生精神是十分豐富的,它是先秦中國古典文明孕育的絢麗結果,也是秦漢以後中國人生精神和民族性格發展的重要源泉。孟子的人生精神同先秦、秦漢、秦漢以後其他思想學派的人文精神一道,共同構成中國民族精神賴以建構和發展的寶貴資源。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認識,深刻地揭示了人生成長乃至民族、國家發展的一種特定規律。孟子認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就是說,人要生存,要有作為,要有出息,要敢直面内憂外患,就要經曆一番艱辛困苦的磨難,就要曆經一番肉體至精神的人生垂點。
孟子
孟子這種以憂患為生、自強不息的人生精神,也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文化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發展。應該說,憂患意識和自強意識、憂患精神和自強精神,一直以來都深深地滲透在中國的文化精英的血脈中,滲透在中國的知識精英的血脈中,并擴展成為中國。華民族的一種顯著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
孟子名言
孟子這位亞聖的一生始終被戰争所包圍着,而這種戰争成為了他民主政治思想慶善理論的緣起。通過硝煙四起的戰争,孟子的一生及思想得到了真實再現。相信隻有置身那珠子猙獰的動蕩時代,才能真正領悟孟子思想的精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