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到了,開始你的新年計劃了嗎?
這幾年就業形勢不理想,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了讀研考博,而不是找工作。正好暑假的時候我看了一本書——《勤奮好學故事》,從這些故事中總結了有關學習的條件、方法、态度、結果,期待能幫助你更好地學習,拿到人生結果。
一、學習條件
學習要滿足一些條件才能開始,最起碼要有筆墨紙硯、書本這些。在“有餘力,則學文”的古代,日常飽腹都有些困難,更别說買筆墨紙硯這些工具了。讀書,本是件奢侈的事情。但有的人雖然天生家庭并不富裕,但是酷愛讀書。所以,他們想了一些辦法。
沒有筆墨紙硯,他們就用樹枝在炭灰裡寫字;沒有紙張,就在石頭、地磚、綠葉上書寫,沒有燈光,他們鑿壁偷光、利用月光,下雪時候的反射光、燃一堆火讀書、用螢火蟲照明,總之,想盡各種辦法。
有的人因為家裡窮,就利用到打工的間隙,或者幸運地遇到一位好老師,就會為他提供一些幫助。這樣一來,就具備了讀書的條件。
有的人為了刻苦讀書,會盡量減少休息時間。
司馬光小時候記憶力很差。别人讀一篇短文,三五遍就背熟了。差一點的,要十多遍。可是司馬光非要二十、三十遍不可。但是他絲毫不懈怠,直到背熟才肯罷休。
熟讀的功夫使得他對詩文的理解比一般人深刻。七歲時他把《左氏春秋》背得滾瓜爛熟,把其中的情節、道理複述得頭頭是道,因此經常得到稱贊。
這樣的經曆讓他更喜歡比别人多讀幾遍,思考得更深入一點,所以,花的功夫就多一點,因此經常讀到半夜。
為了留出更多的時間讀書,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用一段圓木代替枕頭。每次睡到半夜,一個翻身,枕頭滾走,頭部跌落下來就馬上驚醒,又繼續讀書。
采取這個方法後,果然再也沒有出現睡過頭得現象了。時間長了,他和圓木枕頭有了感情,親切地把這種枕頭叫“警枕”。
正是這種勤奮好學、堅持不懈的精神,讓司馬光成為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曆史學家。
二、學習态度
學習态度決定學習結果。
很多時候,學習态度不好的人容易找這樣或者那樣得借口。明明自己沒做好事情,卻埋怨别人妨礙了自己。
歐陽修四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所以家裡很貧窮。母親教他讀書,買不起紙筆,就用蘆杆在地上寫字。他很聰慧,二十歲時,已博學多才。
有一次到随州一位朋友家,看到一本韓愈的文集。他讀後,感到韓愈的文章氣勢雄健,而且強調古代優秀的文化傳統,内心十分欽佩。
後來更加勤勉刻苦,想使自己的文章趕上韓愈。
有一次,他和謝希深、尹師魯三人約定各寫一篇題材相同的文章。謝同學寫了七百多字,歐陽修寫了五百多字,尹同學隻有三百八十多字。
看了尹同學文章結構嚴密,語言精煉,歐陽修甘拜下風。後來,歐陽修把自己的文章一字一句仔細推敲,重新寫了一遍。後來減到三百六十個字,自己也感覺更凝練了。
後來他把文章送給尹同學看後,連連稱贊他:“你真是一日千裡啊!”
中年以後,他的文章說理更加暢達,抒情委婉,成為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
有人問他,“你的文章與韓愈齊名,請問有什麼訣竅?”
他回答說:“沒有什麼訣竅,就是多修改。即使在”馬上“、”枕上“、”廁上“,他也會利用這些時間錘煉文字,修改原稿。”
現在我們高中語文的課本上還有他的文章,就是因為文章寫得好,學習态度更好,值得我們後輩人多學習。
三、學習方法
除了學習條件和學習态度之外,還有學習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我小時候讀到一些勤奮好學的故事,内心很受啟發,心想我一定要像古人一樣刻苦學習,認真讀書。
爸爸媽媽滿足了我的學習條件,我自己有學習态度,但是還缺學習方法。有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
有一次,馬克思和二女兒勞拉進行心理調查的遊戲。女兒給他一張調查表,請父親回答自己真實想法。在調查表“您喜歡做的事”一欄裡,馬克思毫不思索地填上了“啃書本”幾個字。
其實馬克思還是個中學生時,就非常喜歡讀書。在柏林大學時,他讀書達到了瘋狂的地步。整日閉門不出,在學生宿舍裡廢寝忘食地從早到晚讀書,像個幽居的隐士。
無論是巴黎、曼徹斯特、倫敦……馬克思總是見圖書館就鑽。現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還保留着馬克思去看書的“專座"。
原來,馬克思在倫敦居住時,每天像上班一樣,從早上9點到晚上7點,他都在閱覽室看書,研究大量文獻和珍貴資料。
每次他都坐在同一個座位上,曠日長久,這個座位下面的地毯上,摩擦出兩條長長的足印,從而成為馬克思當年在此刻苦研究學問的曆史見證。
而且,馬克思有一套自己的讀書方法。他讀過的書,上面都留有閱讀過的印迹,書上空白的地方,寫滿了他對書中内容評價的批注,一頁頁書上,畫滿了各種黑線、驚歎号等記号。這些不同的形狀的記号,真實地反映了馬克思當時讀書的思維活動。
他會寫提綱、梗概,列表格,記下随感。凡是他做過記号、列過提綱的書,不論過了多久,隻要一翻開,他就能馬上把過去閱讀過的主要内容和思考的問題複述出來,随時用作研究的資料。這就為他寫《資本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古人學習事迹對我們今天的啟示
今天我們獲得信息更加方便和快捷,但最起碼的基礎是不變的,讀書習字寫作,溝通做事是從小就要培養的能力。
1.篩選信息
現在我們的閱讀資料比過去豐富許多,有哪些是真正值得我們花時間的,需要我們去篩選。除了基礎的讀書習字外,盡量在上大學前讀完國内外所有的經典篇目。中學結束後盡量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這樣大學的時光才能在喜歡擅長的領域,好好深造,為之後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很多人不懂得好好利用時間這個杠杆,是因為對人生缺乏規劃。而缺乏規劃的人生是無法高效的,就算小時候赢在了起跑線上,最終也會因為迷失目标和方向而筋疲力竭。
2.學習方法
找到适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适合的學習方法就像打魚用的漁網,是學習知識的必需工具。學習知識是融會貫通的基礎,不要因為别人的學習節奏打亂自己。
今天我們處理信息的手法更加高級。以往我們都用手寫筆記,不僅累還不好查閱。拿寫作這件事情來說,現在我們用電腦收集素材,查閱起來就方便許多。
讀完一本書,我們可以在電腦上畫出思維導圖,列表格,放入一個專門的文件夾。
拆解一篇文章,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這樣我們輸入和輸出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還會因此赢得更多的合作機會,在互聯網上賺到錢。
3.内在動力
蘇轼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不管是教育孩子,還是成就自己,我們首先要扪心自問,我們的人生動力來自哪裡?
有一個理想的人生目标意味着人生有指南針,哈佛大學關于人生目标的調查證明了這一點。
這項調查中,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曆、環境等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
調查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标。
經過25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分布現象有一定規律:
3%有清晰且長期目标的人,他們大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10%有清晰但目标比較短期的人,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成為各行業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律師、醫生、工程師、高級主管等;
60%的目标模糊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别的成績;
剩下的那27%沒有目标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的生活過得都不如意,常常失業,并且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世界。
如果内在動力來自清晰而長遠的人生目标,你的整個身心都會為之奮鬥,并不斷挖掘新的機會,最終形成新的周期循環。
成功的人生,從設立清晰而長遠的人生目标開始。
以終為始是打造正循環的關鍵。
寫在最後
在學習成長的路上,我們從來不孤單。便利的學習條件,誠懇的學習态度,正确的學習方法,是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工具。除此之外,你還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學習夥伴,在前進的路上鼓勵你,鞭策你,攙扶你!歡迎愛學習上進的你,加入我的學習成長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