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春天的使者— 燕子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這裡”。伴随着那首從小就耳熟能詳的歌謠,在春季裡的某一天,在南方過冬的燕子回來了。一時間,鄉下的田野間,河邊的泥窪旁,不時閃過燕子的身影,天空中不時傳來燕子那特有而委婉的叫聲。燕歸來,春天就來了!
小時候,家住農村,對燕子有一個良好的認知,打記事的那天起,大人們就告訴燕子是益鳥,是人類的明友,不許傷害它。而奶奶,更是用她那特有的方式吓唬小孩:“不許打燕子啊,否則會鬧眼睛的”。所以,從小我們這些淘氣的孩子們,掏家雀、打麻雀,卻從來不去禍害燕子。 燕子是益鳥,更是人類的朋友,它幾乎是圍繞在人類周圍生活。春天,當它從遙遠的南方飛回北方後,便仍飛回去年那戶人家屋檐下築巢。除非遇到危險,否則燕子從不輕易“改換門庭”。燕子一般願在農村毛草房下築巢,從不在城裡樓房築巢,這就是城裡很少見到燕子的緣故。即便在農村,燕子也不是随便找一戶人家築巢,而是有選擇的,不因你紅磚泥瓦、有錢有勢而選中,也不因你毛屋土牆、貧困潦倒而嫌棄。關于燕子選擇性地築巢的天性,專業人士至今還沒研究出來。燕子與人類親近,幾乎是“人燕同一”,春夏之際,燕子甚至順着開着的窗戶飛進屋裡築巢、繁殖、生活,從不懼怕人類,每逢這時,各家各戶都為它打開方便之窗。
燕子大都是“一夫一妻制”,而且是“婦唱夫随”,關系融恰。選好農家,燕子夫妻便輪流飛到水邊的泥窪裡,用嘴銜些草棍和濕泥,啄成泥蛋狀,叼回去築巢,“燕兒燕兒搓泥蛋,搓什麼搓,去築窩-”,這首古老的童謠,恰好驗證了燕子搓泥築窩的習性。巢築好後,雌燕便在窩裡下蛋孵化,孵化期間,
雌燕一般不離開巢穴,雄燕就出去打食來喂雌燕,那夫妻衷貞從一的恩愛場景着實讓人羨慕和感動。經過一段時間孵化,燕窩裡漸漸有了變化,
有一天,燕窩裡伸出一排排的小腦袋,張着帶黃邊的大嘴,“喳喳”待哺,小燕子出生了,每窩有四五隻,雌燕和雄燕每天一刻不停地輪流出去覓食,捉些小蟲子來喂小燕子。又一幅精心呵護的感人畫面。
燕子是益鳥,還表現在它隻吃蚊子和地裡的害蟲,從不吃糧食。一個燕子家庭一天能捉1300隻害蟲,是莊稼的保護神。當你看見燕子在空中穿棱、在莊稼地裡上下翻飛的時候,那就是它在捕捉害蟲。燕子還喜歡捕捉蚊蟲,據說有燕子的農家從來沒有蚊蟲,免去很多蚊蟲叮咬的痛苦。
多少年來,燕子和人類和睦相處,相安無擾。它那類似小女孩咬“菇娘”(一種野果,擠出裡邊的籽,含在嘴裡吸滿空氣一咬,發出一種特有的聲音)和類似理發推子的叫聲,如美妙的音符,早已成為農村春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那白肚黑衣、剪刀式尾巴的形象,被人們譽為善良、吉祥的象征。
在農村,大人小孩都自覺愛護燕子,從不傷害它。誰家如果被燕子選中築窩,那都被看作是吉利的象征,因此,燕子在農村被譽為吉祥鳥。 燕子一生壽命很短,而且勤勞辛苦,遷徒、築巢、孵化、哺育後代,當小燕子漸漸長後,新的遷徒又要開始了,周而複始,生命輪回。秋天快到了,燕爸燕媽天天帶着孩子們捉蟲覓食,
儲備體能,好為遷徒越冬做準備。關于燕子遷徒,以前一直說一到冬天,燕子都飛到南方去過冬。但據考家考證,這個“南方”實際是好幾萬裡以外的非洲和澳洲。生活在歐洲的燕子,冬季一般都飛往非洲,而生活在我國的燕子,冬季則飛往澳洲。
每年秋天一到,天氣漸漸變冷了,那幾天,燕子總是一排排落在電線上,叽叽喳喳。奶奶告訴我們:“燕子在開會,要走喽,商量回南方的路呢”。“這會期很長”,要連續開幾天,一旦做出決定,它們便陸陸續續飛走,走的一個不剩,可見其組織的嚴密性。
從地球的北面,飛向遙遠的“南方”,中間不知經過多少高山峻嶺、大江大海,在這長途跋涉中,特别是在茫茫的大海上,有多少年老體弱的燕子因體力不支而死亡,但卻沒有一隻燕子半途而廢。千百年來,燕子春來冬去,相同的線路,相同的栖息地,目的地從未改變,毅志可謂堅定,志向可謂遠大。《史記》中“燕雀安知鴻鹄之志”這句詩句是否是對燕子的誤讀,忽視了燕子的超凡表現?在此,我們不能不佩服燕子那驚人的毅力和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頑強精神。 燕子是人類的朋友,是吉祥的象征,是春天的使者。讓我們一起來保護燕子吧,讓燕子和春天、吉祥一起永駐人間!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