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們學習走路的時間早的在10-11月,稍晚一些的18個月左右也都開始蹒跚學步了,寶寶們的一步一行都牽動着家長的心:
為什麼“我的寶寶”走路“外八字”呢?為什麼“我的寶寶”走路“内八字”呢?為什麼“我的寶寶”走路身體搖搖晃晃,沒有“樓上的寶寶”走路穩呢?為什麼“我的寶寶”走路像小鴨子一樣呢?是不是有問題呢?
其實,家長這種擔心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的走路姿勢在醫學上專業的說法叫步态,步态就是指人們行走或奔跑時的方式,是一種複雜的行為特征,正常的步态有賴于中樞神經系統以及骨骼肌肉系統正常、協調的工作。而有些孩子可能因為先天發育異常、不正确的喂養方式(像沒有适時補充鈣和魚肝油)、穿戴不合适的鞋子等原因,導緻下肢結構和功能異常,從而引起運動和平衡功能的障礙,出現行走異常,即步态異常。步态異常的背後可能暗示着某些疾病或下肢畸形的存在,家長的日常細緻觀察是發現疑問的第一關。
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步态異常:
1、剪刀步态
顧名思義兒童在行走時,腰背部挺直,兩腳尖着地,兩個膝蓋相互摩擦,甚至兩個腳完全交叉,形似剪刀,因此叫剪刀步态或交叉步态。這種步态常常是由腦發育不全造成的,早産兒、腦癱或母親在懷孕期間感染引起兒童大腦發育異常引起的。
2、跛行步态
兒童在走路時左右搖晃,肩膀上下擺動明顯,檢查時可發現兩側下肢長短不等,可見于:先天性髋關節脫位,下肢不等長等。
3、鴨步态
兒童在走路時兩腳間距寬,身體左右搖晃,檢查孩子可以看到方臀,上樓梯笨拙。多見于肌營養不良、兩側發育性髋關節脫位等疾病。
4、八字步态、X型腿與O型腿
在兒童中常見,八字步态可分為内八字和外八字。八字步态是指小兒在走路時兩腳分開像“八字”,“内八字”的患兒走路時足尖相對,足跟朝外;“外八字”則相反。而X型腿和O型腿則是根據兒童下肢力線,膝關節并攏踝關節間距過大為X型腿;踝關節并攏膝關節間距過大,為O型腿,下肢出生後并不是筆直的,剛出生的寶寶到2歲存在生理性膝内翻,2歲到6歲有生理性膝外翻。出現八字步态的患兒可能由于過早學習走路、喜歡跪坐姿勢引起或是營養性缺鈣造成的x形腿或o形腿引起的,建議帶孩子找專業的兒骨科醫生檢查一下,有骨骼發育異常,需要及時糾正。
除了上面說的一些下肢力線排列異常之外,步态異常與足部結構和形态的異常相關。
5、扁平外翻足
正常人的腳從側面觀察是足内側有一個隆起的弧度的,在醫學上叫足弓。足弓有一定的曲度和彈性,主要起維持足部關節運動,防止足底神經血管受壓的作用。扁平足的患兒則多是由于先天因素如韌帶松弛足弓塌陷,腳底是平的,站立時腳内側可以直接接觸地。新生兒均是扁平足,随着年齡增長足弓逐漸發育,如果孩子明顯的足外翻,足内側着地,足跟外翻,行走步态異常,建議到醫院檢查排除垂直距骨、斜行距骨、跗骨融合、副舟骨等存在骨骼異常的足部問題,需及時矯正。
6、拇外翻
指構成拇趾向外偏斜的一種畸形(如圖所示),多與遺傳發育和兒童穿尖頭鞋,鞋子前部過緊有關,堅硬的鞋面可壓迫拇趾外翻。拇外翻導緻會造成突出的關節與鞋子反複摩擦,引起足内側劇烈的疼痛;還會出現周圍關節、指甲的變成,破壞關節結構與韌帶,壓迫第二趾,局部血液循環變差,最終影響行走功能。
寶寶們蹒跚學步時出現步态異常,有的随着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消失,如:
如何預防孩子出現步态異常?平時家長需注意:
①9個月内的嬰兒應該盡量避免過早下地行走,避免長時間站立,因為此時孩子的下肢還沒有發育健全,若合并O型腿,會引起步态異常。
②合理喂養,控制體重,補充鈣源。孩子過于肥胖會增加學習走路時下肢的負擔,補充鈣則能有效預防佝偻病的出現,增強骨質。
③孩子剛開始學走路時,可以不穿鞋和襪子,孩子學會走路後需要選擇合适的鞋子,盡量做到合腳寬松,松緊适宜,鞋底軟硬适度。
④注意孩子的坐姿和睡姿,許多孩子喜歡趴着睡和“W”型的坐姿,這種睡姿和坐姿會使得孩子腳尖偏向一側,從而容易出現步态異常。
⑤一些由于孩子大腦發育異常引起的異常步态,則需要母親孕期盡量避免感染,謹慎服藥,并定期做好産前檢查,盡量保證孩子先天發育的正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