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年以前,小編陪朋友去寺院朝拜,走了一大圈累壞了,正巧走到一座沒人的殿宇前,那殿門檻及膝、光潔幹淨,在累得腰酸腿麻的我眼裡簡直宛如一張長凳......于是想都沒想一屁股就坐下了——舒坦!
沒一會兒,殿外有人喝道:“哎!别坐寺院門檻上!”這時,正巧路過一位師父,笑着對我說,“累了的話,那邊有椅子可以休息。”我趕忙起身,走到旁邊去了。
後來回想起這事,心中生出疑惑:在寺院裡為什麼不能坐在門檻上?坐了、踩了門檻會受到佛菩薩的懲罰嗎?
民間有種說法:忌踩門檻禁坐鬥。至于為什麼不能踩,坊間流傳着各種各樣的說法。在古代,門檻是地位身份的象征,門檻高低,代表着門第的高低。同時,人們認為門檻具有遮擋污物和避邪的作用,可以将一切污穢之物拒之門外。此外,也有說法認為門檻是神靈的屏障,踩了門檻就會破壞自家的風水,沖撞家神。
在寺院忌踩門檻,則流傳着這樣的說法:門檻是佛菩薩的肩膀或者額頭,而佛菩薩是很忌諱腳的,認為腳是肮髒之物,踩了門檻是對佛菩薩的不敬,會受到懲罰。
門檻是佛的肩膀?
其實,在佛教文化裡,并沒有“門檻是佛菩薩肩膀或者額頭”的說法。如果說門檻是佛菩薩的肩膀或者額頭,絕對不能踩,那難道就可以跨過去嗎?
事實上,在國外的佛教寺院裡,并沒有完全像我國佛教寺院一樣,有一道高立威嚴的門檻,就更談不上有忌踩門檻之說。
忌踩門檻屬于民間傳統文化,在佛教傳入我國,并逐步中國化以後,人們才将本土風俗文化與佛教文化相融合,便有了許多特定的禮儀規矩。
君子行不履阈
雖然沒有“門檻是佛祖肩膀或者額頭”的說法,但君子“立不中門,行不履阈”,佛寺是供奉諸佛菩薩的殿宇,是僧衆駐錫的道場,是弘法利生的所在,進入佛寺,遵守佛門禮儀,維護其莊嚴神聖,正是君子當為。
佛教寺院門檻修得高,體現的是信衆對于諸佛菩薩的敬重之意,是以傳統之禮對待。
在寺院裡不能踩門檻,與其說是禁忌,不如說是包含了吉祥寓意和文化内涵。“檻”諧音為“坎”,有坎坷之意,若踩踏門檻,則表示遇坎兒,遇到門檻,大步跨過去,則寓意為跨過坎坷,往後便會一帆風順。
所以,在寺院不能踩門檻之說,并非像傳言說的那樣,是佛菩薩的肩膀或跨越坎坷,而是基于文明禮儀和對門檻的保護來說的。如果大家在寺院确實不小心踩了門檻,也不必過于擔憂,佛菩薩是不會因為你踩了門檻而懲罰責難你的。
但這也不代表大家可以在門檻上随意踩踏,無論在寺院還是在平常建築中,為表尊敬,都以跨過門檻為宜。
進出佛殿的禮儀
除了不踩門檻之外,還有一個小細節容易被大家忽略,就是跨門檻先邁哪隻腳?一般來講,若靠門左側行,則先邁左腳;若靠門右側行,則先邁右腳。
這有什麼說法呢?當走左側跨左腳過來的時候,我們的背是對着門幫,後面有人相對,大家也是正面而迎。要走左側邁個右腳來,那就是背對着大家了。正面相迎,是對人的禮貌和尊敬。
所以,在生活中聽到修養舉止是從哪來,就在我們生活中真真實實的行走中流露出來!
說回小編的故事,那位阿姨和師父的提醒,許是對清淨、莊嚴寺院的維護和護持。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家一起遵守寺院儀規、打心底裡敬重佛菩薩,才有利于修福增慧,獲得圓滿。
圖片來源丨十願百科
攝影丨耿豪、子軒、慧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