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亦川
來源 | 搜狐健康
瘙癢是皮膚病最惱人的症狀之一,特别是神經性皮炎,無緣無故奇癢無比,越撓越癢恨不得撓出紅印子才解氣。想着去藥店買點消炎藥能止癢,但沒過幾天又複發了,有什麼好辦法嗎?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蔣源介紹,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許多系統的健康信号會在我們的皮膚上表現出來,神經性皮炎就是精神類皮膚病的一種,顧名思義與“壞心情”有關。
蔣源醫生不久前接診了一位85後患者小劉,他的頭皮、頸背部、雙肘部伸側、足踝部伸側、睾丸皮膚皮疹瘙癢1年,近一個月加重。他的發病部位呈現密集的丘疹,聚集增厚,苔癬樣或皮革樣改變,抓痕明顯,部分抓傷成溝渠,糜爛滲出,部分附着漿痂。最終診斷他是單純性苔癬,即神經性皮炎。這個小夥子是個網絡工程師,經常熬夜,還有強迫焦慮的表現,這是造成這種疾病的重要原因。
神經性皮炎一般長在頸部、頸背部、肘部外側、腳踝、手腕這些位置,很無奈的是,這些部位有一個特點就是搔抓起來很方便,癢起來就可以撓;還有一些案例是長在私密部位,比如肛周、女性外陰、男性睾丸等。
神經性皮炎有一個“瘙癢、搔抓、皮膚損傷”三者間的惡性循環,越撓越癢直到發炎破損,變得更癢,還會逐漸形成一種強迫行為,不自覺地就想去撓,炎症就會愈發嚴重。
蔣源說,神經性皮炎不是一種可以快速治愈的疾病,核心的思路是控制心理狀态,讓皮膚從組織學結構到屏障功能自我修複,患者若是可以控制自己不去抓撓,那麼治療維系一段時間皮膚可以得到恢複。若急性或慢性的炎症有皮膚破損,也許就要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藥物治療所做的就是止癢,在醫生的指導下用一些抗過敏、抗炎的藥膏,阻斷上述的搔抓惡性循環:有一些藥膏含有激素成分,就要根據疾病的嚴重性以及不同區域進行選擇,比如頭面部、外陰等區域比較敏感,那麼用的藥就會弱一些。若是一些精神類疾病引起的瘙癢,比如寄生蟲妄想症等,則需要咨詢精神科醫生幫助解決。
有很多人抱怨說,神經性皮炎總是複發,找了好些醫生都不管用。蔣源表示,治療神經性皮炎受精神因素、飲食習慣影響比較大,切不可焦躁。有一個常見的惡性循環:有些患者治幾天不癢了就停藥,接着再次複發;他覺得是醫生治的不好又換一家醫院看病,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規律用藥。反複起病,他就越來越焦躁,一焦躁就想搔抓,還可能産生耐藥性,就更難治療了。
想要治好這個病,醫患雙方都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患者要規律用藥,改善生活節奏調節作息;醫生要為患者做心理行為的指導,做一段時間的持續跟進慢慢才能好。為什麼很多患者說皮炎濕疹總是治不好,這與醫患雙方的“耐心”很有關系:治療的療程夠不夠?用藥的方法和頻次有沒有做對?生活上有沒有注意飲食睡眠?——醫生耐心跟患者多講幾句,多跟進患者一段時間,會有很不一樣的效果。
蔣源介紹,有一個八十歲的老太太,受神經性皮炎困擾四年之久,她由于外陰搔癢反複搔抓,皮膚已經增厚像皮革一樣,中間還有很深的龜裂,又癢又疼。治療這個患者的關鍵就是“耐心”,使用的外用藥都很常見,但該用哪一管藥膏,保濕劑怎麼配合使用,醫生都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并且持續跟進;每一次複診醫生會給老太太進行心理輔導,給她勇氣,最後也就康複了。這樣的十年八年不愈的皮炎患者,有不少都是這樣“耐心”治好的。
蔣源指出,心理疾患和皮膚疾患已緊密相連。文獻數據顯示皮膚科就診患者中,精神類皮膚病高達30%。包括皮膚病,伴精神生理性疾病如銀屑病并發心理疾患;原發性精神疾患如寄生蟲妄想症;繼發性精神疾病如斑秃,白癜風患者部分出現精神心理疾患;皮膚感覺性疾病(無原發損害及用藥)如瘙癢,燒灼,叮咬感;使用精神性藥物治療純粹的皮膚病,等等。她曾經在半天的單次門診量36名患者中初步統計,可疑和确定患精神類皮膚疾病的患者高達16人次。
我們總是想着“藥到病除”、“永不複發”,總是對可以治療絕大多數疾病的“減輕壓力、注意睡眠”的醫囑不以為意,殊不知精神心理因素會對皮膚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除了上述的一些比較明确的疾病,一兩天熬夜、沒睡好就可以在皮膚上顯現出來:你會不會有時覺得面部皮膚黯淡無光?這就是沒休息好、精神狀态不好,皮膚含氧血紅蛋白數量不足的直觀表現。#神經性皮炎# #健康科普大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