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口哨的貓這本書的讀後感?《貓》是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字裡行間都是作者老舍先生對貓的寵愛無論是成年後的貓還是剛滿月的貓,都是那麼溫柔可愛,風情萬千;無論是叫喚還是睡覺,無論是抓老鼠還是玩遊戲,都是老舍先生眼裡最好的一道風景,貓的頑皮、搗亂、撒嬌都成為老舍先生生活的一部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吹口哨的貓這本書的讀後感?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貓》是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字裡行間都是作者老舍先生對貓的寵愛。無論是成年後的貓還是剛滿月的貓,都是那麼溫柔可愛,風情萬千;無論是叫喚還是睡覺,無論是抓老鼠還是玩遊戲,都是老舍先生眼裡最好的一道風景,貓的頑皮、搗亂、撒嬌都成為老舍先生生活的一部分。
這份人與動物的友好相處,都在老舍先生的筆端化為有溫度的語言,散發着真摯的情感,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樸實的文字。教師就成為擺渡者,為學生搭建知識的橋梁,帶着學生通向知識的彼岸。在一次教研活動中,我有幸聽了兩位教師的同課異構教學——《貓》,發現了許多亮點。
紙上得來終覺淺
兩位教師的開課都頗具特色,究竟怎樣的“菜”最适合學生的口味呢?下面請大家來品嘗一番。
教師一:
師:(出示貓的各種圖片)請大家欣賞貓的各種圖片,說說給你什麼印象?
生:溫柔、可愛、調皮、古怪……
師:原來這隻貓藏在兒歌裡呢!(出示兒歌,鞏固生字)
貓的性格實在怪,
貪玩淘氣還很乖,
屏息凝視多盡職,
豐富多腔有氣流,
稿紙踩印小梅花,
膽小勇猛與生來,
跌倒撞疼它不哭,
開辟場所未失敗,
寬容憐愛如孩童,
生氣勃勃真可愛。
(學生先齊讀,再分男女生讀)
教師二:
檢查交流學生收集的動物圖片,貼在黑闆上,并說出喜歡的原因。
師(揭題):闆書——貓。
師:這是一隻怎樣的貓呢?(學生自讀課文,交流)
生:這是一隻溫柔可親的貓。
師(闆書):溫柔可親。
生1:這是一隻調皮的貓。
師(闆書):調皮。
生2:這是一隻古怪的貓。
師(闆書):古怪。
師:誰能用關聯詞将貓的特點連起來說一說?
生3:這是一隻既調皮又古怪的貓。
生4:這是一隻雖然有點古怪,但很可愛的貓。
生5:這是一隻不僅很調皮,而且很乖巧的貓。
師:老舍先生筆下的貓的确惹人喜愛,那貓的哪個特點最吸引你呢?
教師一為了教材而教,直接從貓的各種圖片入手,開門見山,切入課題,簡潔明了,也不失為一種高效。同時,非常巧妙地将學習過的生字詞糅合在一首小詩裡,不僅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而且是對全文内容的概括;既鼓勵了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又對前面知識進行了檢查與鞏固,達到了學以緻用的目的。
教師二始終從學生的角度來教,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從發展學生的能力、訓練學生的素質方面着手。首先讓學生課前收集各種動物的圖片,讓學生談談喜歡的理由。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教材無非就是例子。這位教師顯然已經跳出了教材,沒有拘泥于教材,隻是把《貓》這篇課文當作一個例子,在潛意識裡傳遞給學生的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喜歡的動物,也有喜歡的原因,都可以寫下來,這樣為本單元的習作也埋下了伏筆。其次把學習和發現的權利還給了學生,教師自己定位在點撥者、解惑者的角色。兒歌固然新穎吸人眼球,但畢竟是教師編寫的,沒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過程,隻是被動接受,學習效果會打折扣。教師二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提煉、整合、歸納,甚至連詞成句,梳理、内化成為自己的東西沉澱下來。
隻緣身在此山中
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呼之欲出,方法也因教師而異,因學生而異,以學定教,順勢而導。作為課堂的調控者,應如何把握這個度呢?
教師一:
師:老舍喜歡貓嗎?
生:喜歡。
師:從哪裡看出來的呢?
生1:“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這句中,用“小梅花”來比喻“髒腳印”。
師:你來讀讀好嗎?
(學生讀)
師:其他同學來談談你的理解?
教師二:
師:你從什麼地方感受到老舍先生喜歡貓呢?
生:它到院子裡來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裡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到之處,枝折花落。
師:那你能結合自己的理解談談嗎?
生:我家院子裡的月季花被幾隻小狗打鬧弄得面目全非,奶奶還責罵了它們。
師:那老舍先生責罵貓了嗎?
生:沒有。
師:是老舍先生不喜歡花嗎?當然不是,老舍先生可是個愛花之人。
引入《養花》片段——
我不知道花草們受我的照顧,感謝我不感謝;我可得感謝它們。在我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寫幾十個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後回到屋中再寫一點,然後再出去,如此循環,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到一起,有益身心,勝于吃藥。要是趕上狂風暴雨或天氣突變,就得全家動員,搶救花草,十分緊張。幾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搶到屋裡去,使人腰酸腿疼,熱汗直流。第二天,天氣好了,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熱汗直流。可是,這多麼有意思呀!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誇“好香”!這使我們全家都感到驕傲。趕到昙花開放的時候,約幾位朋友來看看,更有秉燭夜遊的味道——昙花總在夜裡開放。花分根了,一棵分為幾棵,就贈給朋友們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勞動果實,心裡自然特别歡喜。當然,也有傷心的時候,今年夏天就有這麼一回。300棵菊秧還在地上(沒到移入盆中的時候),下了暴雨,鄰家的牆倒了,菊秧被砸死30多種,100多棵,全家幾天都沒有笑容。
兩位教師都能從教學目标出發,引導學生去體會、感悟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教師一的課顯得有些單薄,教學手段和方法比較單調,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從文本直接去體會字裡行間蘊藏的情感跨度太大。而教師二卻為學生搭好台階,步步為營,層層深入,先是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走進普通人的生活,體會一般人的情感,因為語文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章也無非是社會生活的一個影子;其次,教師又拓寬了文章的外沿,引入《養花》的片段,不僅豐富了本文的内涵,更突出了老舍先生愛花的情結,花與貓的對比,誰是老舍心頭最愛?一目了然,不言而喻,教是為了不教,這也許是教師的教學智慧之所在吧!
柳暗花明又一村
評價一節課最重要的就是學生學會了什麼,還是把這個權利交還給學生吧!
教師一:
師:學了《貓》這一課,你學到了什麼?
生:知道了要與貓做朋友,和諧相處。
生1:我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比如,屏息凝神、枝折花落。
生2:我知道了寫小動物時,要寫出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師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貓》,那我們來看看作家周而複、夏丏尊筆下的《貓》有什麼共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出示教材P73的“閱讀與鍊接”)
(學生自讀,同桌讨論、交流)
生:周而複先生主要從貓的外形方面來描寫,而夏丏尊先生主要是寫貓與人的活動很親密。
生1:我覺得兩位作者都和老舍先生一樣,表達了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生2:在寫貓的時候,都把貓當作朋友。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語就是說話,文就是寫作。教師一學習了課文,落腳點仍然在課文裡,僅限于字詞句的學習,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和無限的想象力。教師二認真鑽研了教材,充分挖掘文本資源,真正把教材用得恰到好處,真正理解了編者的意圖,實現了教師與文本、編者的對話,達到了三者的共識。教師以點帶面,給學生展現同一動物多層次、多角度的素材,在寫作内容的選擇、材料的組織、立意的把握上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在潤物細無聲中完成了寫作的引領與指導。
(作者單位系湖北省宜都市清江教育集團)
《中國教師報》2021年03月24日第5版
作者:陳 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