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研究是科技之本技術之源?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在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十大上的重要講話中,系統總結了近年來中國科技創新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同時深刻指出了我國科技發展長期存在的難點和需要繼續下大氣力加以解決的問題,“科技投入産出效益較低”是其中之一,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基礎研究是科技之本技術之源?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十大上的重要講話中,系統總結了近年來中國科技創新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同時深刻指出了我國科技發展長期存在的難點和需要繼續下大氣力加以解決的問題,“科技投入産出效益較低”是其中之一。
科技創新既要“頂天”,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又要“立地”,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成果隻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據測算,2020年我國科技進步的貢獻率已超60%,但與發達國家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如何進一步調動各創新要素,激發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企業與市場承接能力,全面提高轉化成效?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我們作出回答。
我們要在講話精神的指引下,在多方面持續發力,打通梗阻,激發、鼓勵和保障科學技術更好地向現實生産力加速轉化,提高科技投入産出效益,使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更加強勁。
進一步完善支撐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在講話中強調推進科技體制改革,而建立一套更加完備的科技成果轉化制度體系是題中應有之義。其内涵十分豐富,具體來說包括構建以國内統一大市場為基礎的區域協同創新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跨區域轉化;使技術要素市場更加規範、開放,優化技術要素資源配置,提升撮合效率、降低綜合交易成本,擴大技術要素市場規模效應,構建起全國一體化的高水平技術交易市場體系。
進一步加強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人才是關鍵。科技成果轉化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轉化人員能力的強弱,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隊伍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要條件。加大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力度,形成一支具備相關科技知識、有科技成果轉化綜合素質,能對技術項目進行正确評價和論證、對潛在市場進行調研預測的複合型人才力量,架設起科研、技術與資本、市場間的橋梁。要提高對科技成果轉化人才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構建科學、公平的人才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進一步發揮科技轉化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近年來,科研機構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探索出諸多行之有效的路徑和經驗。比如,西南交通大學出台了“西南交大九條”,将國有知識産權評估作價入股後形成的國有股權獎勵前置簡化為國有知識産權獎勵,通過落實獎勵權實現了所有權。實施僅1年多,有超過164項職務發明專利完成了分割确權,8家高科技公司創立,而此前6年間,該校專利轉化僅有14項。再如,中國科學院百餘名博士率先走出體制,探索科研、教育、産業、金融“四合一”聯動融合的新模式,闖出一條科技成果轉化的康莊大道。再如,緻力于打造“院士創新特區”的青島“國際院士港”,鼓勵集群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建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工程技術中心,提升集群産業創新能力和産業鍊現代化水平,打造命運共同體,打通了科技轉化“最後一公裡”。這些新時代“小崗村”探索的道路和積累的經驗是促進全國科技轉化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的一筆寶貴财富。
當前,我們處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交彙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刻,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積極響應号召,牢記職責和使命,争做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同時堅持研以緻用,投身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大潮,在新時代的科學春天裡,為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核能院院士、核能與核安全專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