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由來簡寫?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就是粽子節,那粽子節是怎麼來的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端午的由來簡寫?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就是粽子節,那粽子節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呀,農曆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端是開端,開始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午。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
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于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霧角屬。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挂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據專家稱,端午節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現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 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在此僅介紹以下四種。
第一種是源于紀念屈原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袁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丢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練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