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嘉興日報-嘉興在線】
冷空氣從北方“發貨”,長途跋涉後,慢慢滲透到禾城。這兩天,嘉興白天最高氣溫回落到30℃之下,早上和晚上能夠感受到明顯的陣陣涼意。
夏天未走,秋天已近,9月23日是秋分節氣,通常秋分到了,氣溫就會開始做減法,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産生一次次的降水,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
一股新的冷空氣要來?
9月還剩下最後一個星期,最近的天氣進入“複制 粘貼”模式,9月22日一早,陽光在線,最低氣溫從18.1℃起步,清風徐徐,舒爽宜人。近日,受弱冷空氣滲透影響,我市東北風偏大,不過22日轉為偏東風後,體感方面也更舒服一點。
23日後期到24日,禾城有一次弱冷空氣影響,風力又會增大。由于這次是幹冷空氣,雨水沒什麼出場機會,近期濕度較低,大家要多多補水哦。24日早晨最低氣溫回落到16℃左右,白天氣溫也比前兩天略有下降,總體來說,禾城已經進入夏末秋初模式。
不過,想要真正推開秋天的大門,還需要冷空氣不斷努力,并達到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小于或等于22℃的硬杠杠,大家繼續耐心等待吧。這個周日,禾城天況較好,以多雲天氣為主,最低氣溫在18℃左右,最高氣溫在26℃。
秋分時節天未涼,下周,嘉興的氣溫還要奔“3”,不過,現在的熱,跟三伏天的炎熱還是不一樣的,雖然中午和下午這段時間确實有點熱,但晝夜溫差大,早上和晚上還是清涼在線的。
盡管夏天還要繼續發揮餘熱一段時間,但秋分節氣确實是嘉興由夏轉秋的季節轉換的時期,常年我市入秋時間在9月30日,最近幾年禾城都在10月初完成夏秋轉換,今年夏天應該在倒計時了。
嘉興秋分除了豎蛋還有什麼習俗?
23日是秋分,所謂“暑退秋澄氣轉涼,日光夜色兩均長”,秋分時,太陽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平分,各12小時。這之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北半球逐漸晝短夜長。
秋分有兩個意思:一是此時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均分,秋分過後,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之中,平分了秋季。
按照傳統來說,秋天已經過了一半。二十四節氣主要說的是黃河流域的天氣變化,我國大地幅員遼闊,北穿皮襖南穿短裙的事太常見了。秋分時節,常常會出現夏秋冬“三足鼎立”格局。
從2018年開始,秋分又多一份喜氣,它被國家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一個專屬于農民的節日,對素有“浙北糧倉”美譽的嘉興來說,意義非凡。嘉興人覺得,今天的“豐收”,不再是“産量高”和“收成好”的代名詞,它有着更豐富的内涵,包括農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環境。
除了豎蛋,在嘉興的有些地方,秋分還有粘雀嘴的習俗。“在秋分當天,家家戶戶都會用糯米做些米糕或湯團,然後用竹簽串上,插在田間地頭,專供麻雀食用,希望麻雀吃了之後,不再去啄食莊稼,以确保糧食豐收。”嘉興民俗專家朱樵說,節氣的每一個習俗,都包含着一個樸素的願望,秋分的粘雀嘴也是如此,無論是給麻雀粘嘴封口,還是讓它“吃了别人的嘴軟”,都體現了農民種田的不易。
在秋分時,嘉興人最喜歡吃的是清爽适時的清炒南湖菱和小炒藕片,而南湖菱、茭白、蓮藕、水芹、雞頭米、茨菰、荸荠、莼菜這八種水生時蔬,嘉興人稱之謂“水八鮮”。
晉朝張翰的《秋風歌》中,有“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鲈正肥”的詩句,嘉興人在這個時候享足了江南水鄉的美味。同時,老嘉興人還喜歡在一天,吃些石榴、鮮棗、青橄榄和梨等時令水果,享受中國傳統的節氣之美。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