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生寫作業哭鬧不聽話

小學生寫作業哭鬧不聽話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13 06:58:19

來源:錢江晚報

這段時間,杭城不少中小學校園内出現了小雞、小鴨、小鳥、小馬等可愛的小動物,成為學生們關注的焦點。

記者走訪了不少杭城中小學後發現,占據學校生命教育課堂最普遍的一個方式就是——孵小雞。随之而來,孵蛋器、受精蛋等必備工具,最近成了網上的熱銷産品。而且“孵小雞”不僅出現在了校園裡,還被孩子們帶到了家裡,于是,家長們紛紛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的“快樂與煩惱”。

小學生寫作業哭鬧不聽話(這項小學作業愁壞杭州家長)1

1

小雞成學校新寵

學生們每天喂食

最近,記者來到杭州春芽實驗學校,在4樓的咿芽農場看到了一群小雞。

科學老師陳前鋒告訴記者,這10隻小雞是學校自己孵化出來的,圈養在農場裡,每天都會有學生上來喂食、觀察,“這是學校開展的一次生命教育活動——學生用21天時間,觀察30個受精蛋在孵蛋器中的孵化過程。”

學校專門為這些小雞建了雞舍。在雞舍左側,一個小小的雞食盒擺放在旁邊,食盒分兩層,上層盛了礦泉水,下層裝了小米。輕輕揭開雞舍上的隔熱層,就能看到雞舍内景——快遞箱制成的雞舍底部,蓋了一層報紙,底下又墊了一層柔軟的棉花。小雞們都縮在一個角落裡,眼睑半阖,準備入睡。

小學生寫作業哭鬧不聽話(這項小學作業愁壞杭州家長)2

春芽實驗學校的小雞

記者注意到,有幾隻小雞的翅膀上有幾個紅色的圓點。陳老師解釋,這是學生做的标記,他們給自己的雞取了名字,比如“柴可夫斯雞”、“肯德雞”、“卡哇伊雞”……搞怪又好笑。

由于農場是露天的,因此農場裡的10隻小雞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初夏時雨時晴、晝夜溫差大的天氣;學校周圍的野貓及鷹隼等虎視眈眈的“天敵”。

陳老師正向記者介紹雞舍的具體情況,有兩名五年級學生過來看小雞。

“小雞要入睡了,你們不要去打擾。”陳老師急了。

學生立刻擺擺手:“老師,我們不會折騰它們的,就過來換個水,添加雞食。”

陳老師這才點點頭:“小雞養這麼大不容易,雛雞非常嬌弱,不能喝生水,不能吃太硬的食物,不能淋雨或暴曬……所以我們一開始不敢讓學生單獨喂養。現在小雞長大了,抵抗力強了很多。”

小學生寫作業哭鬧不聽話(這項小學作業愁壞杭州家長)3

學生和小雞合影

2

被帶回家的小雞

很多不幸夭折了

學校微農實驗室社團裡的學生,基本都有1~2年的農作物種植經驗,但養小雞還是頭一回。“養小雞的初衷,是因為四年級下冊科學課本中有提及小雞孵化過程,我在上這一課時,學生們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而且有社團學生曾在實驗室成功孵化過小雞,所以我們就大規模搞了一次。”陳老師說。

一開始,陳老師帶領學生用孵蛋器孵化小雞,觀察孵化過程。孵化成功後,孩子們一人認領一隻小雞抱回家養。但沒過幾天,小雞夭折的消息就接二連三傳來。“很多家長從小是在城市長大的,基本沒有養雞經驗。有對馬虎的父母,看剛生出來的小雞髒髒的,還用水給小雞洗了澡,當天晚上小雞就死了。”

考慮到家長在小區内養雞不方便,陳老師特地在課上通知:請在家養雞有困難的學生,将小雞帶來學校,放在農場裡,由老師和學生一同管理。

10隻小雞放歸農場後,不僅家長松了一口氣,學生們也很開心。在觀察過程中,孩子們發現了一個規律:野外集體養殖的小雞,比戶内圈養長大的雞要健康、有活力得多。

現在學生們領到了最新的任務,搭一個雞舍。

在學校的微農實驗室裡,木屑、紙屑、塑料袋、隔熱層……一堆材料四處散落在地面上。教室正中間,幾個五年級男孩正合力将一塊木闆擡到課桌上。另一名男生一手拿着軟尺,一手拿着設計草圖,躍躍欲試。

“這是我們給學生布置的一項綜合實驗,也是生命教育裡的重要一環:給小雞搭房子。”科學老師曾溫如告訴記者,由于小雞隻需要一間雞舍,因此社團内成員要先組隊設計雞舍,再和其他組的雞舍PK,實用性最強的雞舍才能被留下,供小雞使用。

小學生寫作業哭鬧不聽話(這項小學作業愁壞杭州家長)4

曾老師感慨道,短短50多天,學生們從這場生命教育中收獲了許多。小雞破殼而出時,孩子們第一時間守在孵蛋器門口,感受生命的神奇與珍貴;雛雞夭折時,學生從悲傷中,領悟了生命的脆弱。

3

為了給兒子生命教育

家裡養了4隻小雞

對很多小孩子來說,養小動物是一件非常開心、有意思的事情。但對家長來說,這不是一件輕松事,甚至有了很多煩惱。

家住城西的周先生,在家裡養了4隻小雞,真的是嘗遍了酸甜苦辣,各種滋味。

周先生告訴記者,就讀一年級的兒子參加了學校的生命教育實驗周活動後,向他提出了“孵小雞”的要求。

“我們很認真地做這件事,經過21天的孵化,4隻毛茸茸的小雞出生了。”周先生回憶道,那是早上的5點鐘,當看到孵蛋器中第一隻小雞成功破殼時,他激動得跳了起來。

小學生寫作業哭鬧不聽話(這項小學作業愁壞杭州家長)5

周先生鏡頭下,剛破殼的小雞

于是,4隻小雞成為全家人的“團寵”,名叫春、夏、秋、冬,寓意生命的美好。

為了提高4隻小雞的抵抗力,一家人費盡了心思。比如,用切碎的蔬菜、水果皮、小米、黑芝麻作飼料,給小雞食補;又比如,每天早上10點左右,趁着太陽不大,小區草坪幹爽時,帶小雞下樓,讓小雞運動一小時。

周先生養的四隻小雞

對周先生來說,這樣的養雞工作,已比之前等待小雞破殼的日子好得多。據他回憶,由于夏季育雛濕度應該在55%到65%之間,因此每隔3小時,他和愛人都要給孵蛋器澆水,“白天還好,晚上要起來好幾次,結果連續二十多天都沒休息好。”

然而,4隻叽叽喳喳的小雞,引來了鄰居的不滿。“鄰居的擔憂是有道理的,在小區内養活禽,有傳染禽流感的風險。但如果把小雞放到學校寄養,我又不放心。”

經過1個多月的生命教育,周先生發現,兒子對小雞的感情越來越深。相比之前,兒子變得更有耐心和責任感,這讓他很欣慰,“生命教育的出發點是好的,以‘孵小雞’這種形式,小朋友的愛心和代入感都很強。這比養蠶、養蝸牛等形式都要有效。”

不過,小雞長大後的去留問題,隐隐成了周先生的一樁心事。思來想去,他決定等小雞再長大一點,把小雞送回老家,由長輩撫養。

在很多國家,“生命教育”是中小學課程中的一項正規課程,在教學中有重要地位。近幾年,我國對“生命教育”也逐漸重視。從2004年遼甯省制定《中小學生命教育專項工作方案》開始,上海、湖南、吉林等地陸續頒布了關于中小學“生命教育”的指導綱要或實施意見。2010年國家教育部正式公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

那麼,目前杭州的“生命教育”開展得如何?

4

孵小雞不是短期遊戲

鄭維慶是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的科學老師,從2014年起,他就帶學校“小神農社團”的社員們一起孵小雞。

在鄭老師看來,“生命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孵小雞,承擔起保護小雞成長的責任才是最重要的。“許多學校把孵小雞作為一項作業,沒有事先教給孩子孵化和養殖的知識,以及在城市中養小雞會遇到的困境,這樣隻是把小雞當作玩具,和真正的生命教育背道而馳。”

在鄭老師的“小神農社”裡,他會先教孩子孵小雞、養小雞的要點,比如多久換一次孵化器中的水、小雞孵出來後把喙尖剪去等。并且每個想要領養小雞的成員,必須要和家人、鄰居協商好,在大家都沒有意見的時候才可領養。

“其實,現在想要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還是很難的,我們小時候,很多人都知道或者看到過母雞如何孵小雞,那是最貼近自然的,但現在即使在農村也很少用母雞孵化,而是買雞苗,雞苗也是大型孵坊出售的。”鄭老師感慨道。

杭州市星瀾小學302班科學老師喻國鳳也有同感。“和學農、學軍相比,孵小雞、養小雞的周期很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長期照顧小雞,期間會遇到家人的不理解、小雞生病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養小雞絕不是個短期遊戲,而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内心呵護。”

兩年之前,喻老師的班也進行了孵小雞活動。雞孵出來後,因為班級空間有限,學生們集思廣益,将雞送往農村老家養。每個長假,這些領養了雞的學生,都會拍一段視頻讓同學們知道雞的近況,直到現在,同學們還對自己的小雞非常關心。

“今年我們班的同學做了PPT,将自己在養雞時積累的經驗傳授給一年級的孩子,這樣可以讓每一隻小雞都能健康長大。”喻老師說,學校每一屆的一年級學生都要孵小雞,從小雞破殼而出到養殖的過程,可以看到學生對一個幼小生命的擔當。

5

生命教育

不能刻意為之

杭州濱和小學校長田燕芳認為,生命教育是讓學生覺知生命、認同自我的教育,不能刻意為之。

一年前,濱和小學養了兩匹矮腳馬,深受學生喜歡。後來,小母馬和和懷孕了,大家興奮地取好了小馬的名字。和和臨産前,學校老師和校長還輪流帶和和去操場做“産前運動”,希望幫助這名特殊的“産婦”更好地生産。

小學生寫作業哭鬧不聽話(這項小學作業愁壞杭州家長)6

但和和遭遇難産,生産日期比預計提前一個月,從淩晨一直生到早上,最後小馬寶寶還是未能成活。

在悲傷之餘,田校長借助小馬難産策劃了一次“生命教育”,通過一段繪本視頻引入,從嬰兒逐漸成長、衰老一直到生命結束,讓孩子們領悟,死亡是生命必經的過程。同時,通過小馬生産的部分視頻,讓孩子知道父母養育的不易,要懂得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

在這次的生命教育中,許多孩子都哭了,還寫下了對媽媽的感激話語。“我認為,生命教育融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不是為了生命教育去養小馬,而是通過養小馬豐富孩子的生命曆程,讓他們更加深刻地了解生命的存在。在和小馬相處過程中,孩子能自然地受到勞動教育、愛心教育、學科教育、生命教育等等。”田校長認為,真正的生命教育應該是貫穿在生活中的,需要家長和老師引導。

小學生寫作業哭鬧不聽話(這項小學作業愁壞杭州家長)7

而幼兒園沒有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老師們是把生命教育融合在生活中,“一日生活皆課程”。

“不久前,幼兒園裡一隻經常陪伴孩子的蟾蜍死了,孩子們知道後非常難過,一起把它埋在了它經常出沒的草叢中,還在上面撒了石榴花瓣。看到孩子們這樣的舉動,我觸動很大,于是那天午睡的睡前故事,我給孩子們講了《樓上外婆和樓下外婆》,讓他們知道,生老病死是每一個生命無法逃避的現實,隻要你心裡一直記得那個生命,它就一直活在我們的心中。”東城第二幼兒園老師劉小紅說。

6

孩子與外部世界建立關系

小學階段是關鍵期

烏龜也常常是生命教育的主角。

在杭州市教科所特級教師、家庭教育專家韓似萍看來,生命教育不是系統的知識傳授,不是說教,而是培養學生對生命文化的感知,是個人素養的提升。

韓似萍說,用孵小雞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本質上是沒有錯的,因為小學階段是孩子與外部世界建立關系的關鍵期。在這個時候,親手養育一個生命與之建立美好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生命教育絕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教育,不是簡單複制孵小雞這樣的活動。韓似萍總結杭州對生命教育十多年來的探索,認為判斷生命教育有效與否,要看教育是否帶給學生正能量,比如在養動植物時是否讓孩子更有愛心,在與生命的互動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感恩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

“生命教育不僅僅是被強化了的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甚至是法制教育,還原生命教育的本意,即真正是關于人的‘生命’的教育。”在她看來,真正的生命教育應有三方面内涵:培養孩子對生命的态度、提高孩子經營生命的能力、教會孩子開發生命的潛能。

比如讓孩子與大自然建立良好的關系,有感恩自然的心;讓孩子學會勞動,在勞動中提升能力,而非讓勞動成為懲罰;讓孩子獲得經營情感的能力,無論是成功、失敗、順境、逆境都能坦然面對;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各有各的天賦,從而開發他們的潛能,活出精彩……

“生命教育必須是讓孩子說自己的事,老師要讓孩子從外部的事情當中,獲得對自己生命的體悟。”韓似萍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