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詩中的音韻和聲律有什麼區别

古詩中的音韻和聲律有什麼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2:52

平仄是格律詩中最基礎的部分,律詩中的平仄規則一直應用到後代的詞曲中。要理解清楚平仄,以及平聲韻和仄聲韻的問題,就要知道什麼是古漢語的“四聲”。

古詩中的音韻和聲律有什麼區别(詩詞格律古漢語)1

一、什麼是中古漢語的“四聲”,為什麼有時候用現代漢語讀不出古詩韻味?

“四聲”是中古漢語中關于聲調的四種分類,以此來表示音節的高低變化,其中包括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要了解四聲,必須先知道聲調是怎樣構成的,所以要先從聲調談起。

聲調是漢語及其他少數語言才有的特點。漢語的聲調就是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普通話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陰平是一個高平調,陽平是一個中升調,上聲是一個低升調(有時是低平調),去聲是一個高降調。

古詩中的音韻和聲律有什麼區别(詩詞格律古漢語)2

古代漢語中所分的四個聲調,和現代漢語聲調有些許不同。古代的四聲是:

平聲,是一個平調,到後代分化為陰平和陽平。

上聲,是一個升調,到後代有一部分變為去聲。

去聲,是一個降調,到後代仍為去聲。

入聲,是一個短促的調子。在現代漢語入聲已經消失,多歸入去聲等其他聲調中。如今江浙、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地的方言中還保存着入聲。這也就是為什麼有時現代漢語無法完美還原出古詩的韻味,而方言反而可以。以下是學者的觀點:

粵語聲調與中古時代(中古漢語,是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時期的漢語)的聲調比較接近,粵語保留入聲、雙唇鼻音韻尾(m)和尖音,其聲調和古代詩歌的平仄格律契合度較高,除此之外,古代詩歌用粵語誦讀時也是大緻押韻的。如果我們想近距離地欣賞唐詩、宋詞的聲情,最好還是用粵語來誦讀。

小編聽過喜馬拉雅上有名家用粵語誦讀唐詩,韻味别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聽聽。

古詩中的音韻和聲律有什麼區别(詩詞格律古漢語)3

關于“四聲”的區分,《康熙字典》中載有一首名為《分四聲法》的口訣: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雖然這種叙述不夠科學,卻可以讓我們“管中窺豹”矣。

二、“四聲”和“韻”的關系淺談

四聲和韻的關系非常密切。在韻書中,不同聲調的字不能算同韻。在詩詞中,不同聲調的字一般也不能夠押韻。韻書中通常會清楚地寫明什麼字歸什麼聲調。

當然,我們要特别注意一字多義、多音的情況。有時候,一個字會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意義,意義不同,詞性也會不同,同時也就有了兩種讀音。例如“為”字,當表示“因為”、“為了”等意義時,就讀去聲。

古詩中的音韻和聲律有什麼區别(詩詞格律古漢語)4

在古代漢語裡,這種情況很多,下面舉一些例子:

騎:平聲,動詞,騎馬;去聲,名詞,騎兵。

思:平聲,動詞,思念;去聲,名詞,思想、情懷。

譽:平聲,動詞,稱贊;去聲,名詞,名譽。

污:平聲,形容詞,污穢;去聲,動詞,弄髒。

數:上聲,動詞,計算;去聲,名詞,數目、命運;入聲(讀朔)。形容詞,頻繁。

教:去聲,名詞,教化、教育;平聲,動詞,使、讓。

令:去聲,名詞,命令;平聲,動詞,使、讓。

禁:去聲,名詞,禁令、宮禁;平聲,動詞,堪、經得起。

古詩中的音韻和聲律有什麼區别(詩詞格律古漢語)5

三、四聲是搞清平仄的基礎

四聲是辨别平仄的基礎,知道了什麼是四聲,平仄就容易理解了。

詩人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仄,按字義解釋,就是不平的意思。

給平仄分類的依據是什麼呢?因為平聲沒有升降,較長的,而其他三聲是有升降的(入聲也可能是微升或者微降),較短的。這樣,四聲就形成了兩大類型。如果讓這兩類聲調在詩詞中交錯進行,那就會有“抑揚頓挫”的效果。古人所謂“聲調铿锵”,雖然有許多講究,但是平仄諧和是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

古詩中的音韻和聲律有什麼區别(詩詞格律古漢語)6

在詩詞中,平仄的交錯方式可以簡單概括為:

(1)在本句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

(2)在對句中平仄是相互對立的。

這種平仄規則在律詩中表現得特别明顯。例如杜甫《閣夜》詩的颔聯: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這兩句詩中,每兩個字一個節奏。平起句中“平平”後面跟着“仄仄”,“仄仄”後面跟着“平平”,最後一個字又是“仄”;而仄起句中“仄仄”後面跟着“平平”,“平平”後面跟着“仄仄”,最後一個字又是“平”,這就是平仄交替。

古詩中的音韻和聲律有什麼區别(詩詞格律古漢語)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