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地鐵怎麼來的?地鐵作為一種便捷而又實惠的交通方式,在我們的生活着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地鐵作為一種便捷而又實惠的交通方式,在我們的生活着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各城市地鐵線路示意
中國的地鐵發展非常迅猛,早在1965年,北京就已經在着手地鐵建設。截至2018年底,北京地鐵運營裡程達626千米,上海運營裡程達705千米。
歐洲有幾十個城市建成并開通了地鐵,或者是以類似地鐵的方式運營的輕軌或有軌電車。
紅點為地鐵,藍點為輕軌。
那麼,世界上第一個地鐵是怎麼來的呢?
倫敦帕丁頓火車站
地鐵名字的由來出自當年的宣傳畫報,标題中的“Underground”這個詞漸露頭角。後來直接成了“倫敦地鐵”的代名詞。
1863年初的倫敦,世界上第一條地鐵線路震驚了整個城市,在當時,在城市地下打洞并且安裝軌道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當地的牧師甚至指責地鐵開發公司在自掘墳墓,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在曆時三年的施工和多方阻撓後,大都會地鐵(Metropolitan Railway)投入了運營。1863年1月10日,倫敦三萬民衆在地下試乘了四英裡場的地下鐵路。
地鐵最早誕生于英國有其曆史因素。倫敦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榮的城市,長期處于交通癱瘓的狀态。馬車、街邊小販和日常通勤的路人,讓道路變得異常擁擠。
維多利亞時期的空想家查爾斯.皮爾森第一個想到要将路挪到地下。在1840年左右,他不停地遊說當局建設地下鐵路,但反對者認為這個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因為當時的鐵路僅僅能夠穿過山洞,怎麼可能修建出穿過城市中心的鐵路呢。
問題的解決方案很簡單,那就是——明挖回填技術(Cut and Cover)
這項技術需要先将馬路挖出一條巨大的壕溝,然後使用磚塊進行封頂,最後對溝壑進行回填。這種方法不僅會對路面造成巨大的破壞,有時還需要拆毀地上的建築。
1861年位于國王十字車站附近的明挖工點的素描畫
由于技術的限制,地表建築物會因為地鐵挖掘工程造成地基不穩,并且由于坑積水和某些地層土質疏松垮塌,天氣的原因也常常會對工程造成極大的影響。
1862年6月,艦隊河(River Fleet)洪水泛濫,法靈頓工地遭到破壞
經曆過多方阻撓和克服了種種困難,擔任工程負責人的資深鐵路工程師約翰·福樂(John Fowler)最終完成了大都會地鐵工程。在地鐵試運營當天,還是有很多市民争相前往體驗并直呼真香。這條地鐵很快成為了倫敦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的地鐵很快建立起來,新的商圈在地鐵站周圍孕育而生。三十年間,倫敦地鐵系統增長到80公裡。
地鐵在城市中心為地下鐵路,在郊區就成了建在堤壩上的地上鐵路。然而,倫敦還在不斷擴大,每個人都希望能使用上地鐵系統,而常規的明挖回填技術已經越來越捉襟見肘。大多時候倫敦市中心的樓房、管道和天氣等原因導緻這項技術難以實施。人們需要新的技術來建造地鐵。
鑽挖式隧道技術的問世讓人們看到了希望,這種新的技術隻要幾十甚至十幾人的團隊就可以在地下深處挖掘隧道。
由于不用挖開地表,使用新技術挖掘的隧道往往要比明挖回填的隧道深很多。并且新隧道的挖掘不會對地表造成影響,更不用拆毀地面的建築和埋藏的管道。
第一條使用新技術挖掘的深層隧道地鐵線——城市及南倫敦鐵路在1890年投入運營并獲得成功,近十條鐵路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間陸續建成。
這項革命性的新技術甚至被用于挖掘幾條從倫敦泰晤士河下經過的地鐵線。
二十世紀初期,布達佩斯、柏林、巴黎和紐約都建成了地鐵線。
而今天已經有55個國家的160多座城市,都修建了地下鐵路來應對地上交通堵塞。
一千年前的人們大概想象不到每時每刻都有鋼鐵巨龍在地下呼嘯而過的場景,幾百年前的人們也想象不到有一天能坐在鋼鐵巨鳥裡在空中翺翔。科技最大的魅力便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改變世界的是什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