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冬奧燃起冰雪熱冰雪項目嗨翻天

冬奧燃起冰雪熱冰雪項目嗨翻天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28 23:15:26

冰雪之中的科技風采

■耿語軒

冬奧燃起冰雪熱冰雪項目嗨翻天(冬奧周刊冰雪之中的科技風采)1

冰雪迎春,世界各地運動員齊聚北京,共同演繹精彩的冰雪盛會。在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展現着各地運動員的實力與技藝,更處處體現出中國承辦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熱情與智慧。在科技力量的影響下,北京冬奧會展現出獨特的風采。

2月5日晚,中國短道速滑隊以2分37秒348的成績為中國摘得首金。為曲春雨、範可新、武大靖、任子威歡呼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速滑賽場背後的訓練“神器”—風洞實驗室。風洞技術本是航天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今,在中國運動員備戰北京冬奧會的過程中,這項科技同樣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以往運動員進行短道速滑、跳台滑雪等項目訓練時,為保證效果,經常在真實環境中訓練,但這種訓練存在效率較低、安全系數較低等弊端。而風洞實驗室可以很好地模拟真實比賽中的空氣阻力和摩擦力,運動員可以安全高效地進行訓練。

我國運動員使用的風洞實驗室可以針對不同的比賽項目模拟風速。比如,短道速滑項目對應的風速約為15米/秒,相當于7級大風,而雪車雪橇項目對應的風速可以達到35米/秒~38米/秒,相當于12級大風。在風洞實驗室,不僅運動員可以多次、快速地重複訓練形成肌肉記憶,精确計算風阻,教練也能夠近距離指導運動員,進一步幫助運動員尋找最佳的運動姿态,大幅提高訓練效率。中國短道速滑隊在風洞中測試的時候,隊員們會站在特制的高精度測力天平上,風洞制造的風迎面吹來,傳感器就可以測試出不同狀态下運動員面臨的阻力。通過風洞技術,運動員的訓練狀态和成果實現了可視化呈現和動态分析,有了科技的助力,中國的冬奧運動員,在備戰階段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雪車,因其制造科技含量高、工藝複雜以及我國相關産業起步晚,此前一直依賴進口。直到2021年,中國有關單位經過數年研發,制造出雙人雪車、四人雪車,實現中國雪車制造産業零的突破,為這項運動提供了重要的冰雪裝備。

國産雪車采用了碳纖維複合材料,這種材料的密度隻有鋼的1/5,強度卻是鋼的2倍,低密度高強度的特點使國産雪車在最大限度減輕自重的同時,很好地保護運動員。雪車項目時速超過130公裡,在高速運動中,雪車的外形設計十分關鍵。為了減小風阻,設計出最适合賽場的流線型外觀,在研發過程中,技術團隊進行了風洞試驗,結合流體力學計算,最終交付的國産雪車比同類型産品的風阻系數更小。

科技雕琢、匠心制造的冰雪裝備,對提高運動員競賽成績具有重要作用,為北京冬奧會提供了技術支持和物質基礎,助力運動員在賽場上創造更多奇迹。

在一場冬奧盛會中,展現給世界觀衆的是運動員們的精彩競技,而維護冬奧會順利進行的綜合保障智慧,往往隐藏在觀衆看不到的細節裡,這些細節保障着全體與會人員的安全,更給了來自全球的客人賓至如歸的體驗。

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等聯合研發的生物氣溶膠新冠病毒監測系統是冬奧場館的一大防疫保障。該系統由兩部分組成,分别是作為前端收集裝置的便攜式生物氣溶膠采樣器,和用于分析采集樣本的自動化全集成高靈敏病毒核酸檢測系統。該系統可以對空氣中的病毒進行監測和預警,靈敏度高,檢測範圍較廣,已在多個場館投入使用。該系統對與會人員影響小,效率高,達到防疫效果的同時,也體現出濃濃的人文關懷。

冬奧會期間,主媒體中心的全智能機器人餐廳也受到來賓的稱贊。餐廳配備有120台制餐機器人,“機器人大廚”不但可以烹饪宮保雞丁、餃子、炒飯等多種中國美食,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内制作出漢堡、意大利面等西式美食。冬奧會期間,智慧餐廳24小時不間斷運行,保證點餐、制作、送餐環節完全自動化,高效率的服務和高品質的餐點驚豔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

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光彩奪目、匠心獨具的開幕式将冬奧的氛圍烘托到極緻,現場節目效果的完美呈現,依賴各種高科技的使用。傾瀉而下的黃河之水、跟随演員腳步變換的流沙、破冰而出的奧運五環,其逼真的效果都離不開全球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顯示系統。

開幕式現場使用了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塊LED地面屏,總面積10552平方米,使用42000多塊LED顯示屏,其背後技術團隊采用多個8K 級分辨率的畫面融合技術,超大規模的光學校正算法對每個畫面的像素點進行校正。在保證地面屏能夠在低溫環境穩定運行的同時,最大限度提升畫面質量,達到29900×15096分辨率的超高清效果。

冬奧期間,沒能進入場館觀看賽事的觀衆也不必遺憾,5G 8K直播技術為精彩的奧運賽事插上翅膀,将賽場情況實時傳輸到世界各地,讓天涯海角的觀衆都可以獲得最優質的體驗。

科技,是本次北京冬奧會的底色之一,将科技融入運動會的每一個細節中,讓冬奧會更加智慧、更加綠色、更加精彩。比如,由水陸兩栖機器人在水下完成交接的奧運火炬,使用航天動力技術能夠完成水下補氧和持續燃燒;國家速滑館、五棵松體育中心等競賽場館,應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可以将冰面溫差控制在0.5攝氏度以内,使碳排量接近于0;運行在京張高鐵線路上的冬奧列車,為了應對超過1000米海拔差的挑戰,技術團隊在車身外側設置了壓力傳感器,以感受車内外壓力變化,進行排風量控制,提升往返于北京、張家口旅客的舒适度。北京冬奧之路,每一步都走出了智慧與科技的風采。

作者:耿語軒

來源: 解放軍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