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發熱的分型和特點

發熱的分型和特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1 04:22:05

發熱的分型和特點?165. “躁”是“躁動”還是“燥火”?,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發熱的分型和特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發熱的分型和特點(165.躁是)1

發熱的分型和特點

165. “躁”是“躁動”還是“燥火”?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躁”是“躁動”還是“燥火”?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躁勝寒’,勝,極也。春夏陽氣躁疾于上,萬物盛大,極則寒,寒則零落死亡也,言人不當剛躁也。‘靜則熱’,秋冬萬物靜于黃泉之下,極則熱,熱者生之源。‘清靜為天下正’,能清靜則為天下長,持正則無終已時也。”沒注明白,“躁”意為急躁。

王弼注:“躁罷然後勝寒,靜無為以勝熱。以此推之,則清靜為天下正也。靜則全物之真,躁則犯物之性,故惟清靜,乃得如上諸大也。”注解有道理,“躁”意為躁動。看現代名人的解釋:

餘秋雨翻譯:“靜勝躁,寒勝熱,隻有清靜,才能使天下歸正。”(餘秋雨:《老子通釋》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38頁。)他引用的原文版本是“靜勝躁,寒勝熱”,不是通行本“躁勝寒,靜勝熱”,而且與原文一樣,幾乎沒有翻譯。

南懷瑾說:“‘躁勝寒’,燥熱的氣一來,把寒氣冰水化掉了。……‘靜勝熱’,我們都曉得心靜自然涼,一靜下去就不會熱了。”(南懷瑾:《老子他說》續集 東方出版社,2010年,第125頁。)他認為“躁”是燥熱。

陳鼓應今譯:“疾動可以禦寒,安靜可以耐熱。清靜無為可以做人民的模範。”(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 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244頁。)他理解的“躁”是疾動。

理解這一句,關鍵在是“躁”字,且古今學者有各種解釋。我們先看看躁字的解釋:

《說文》:“躁,疾也。”意為性急,不冷靜。如躁動、急躁、煩躁等。“躁勝寒”就是身體躁動可以抵禦寒冷,與“靜勝熱”形成對文。

朱謙之《老子校釋》:“‘躁’者燥也,‘燥’乃《老子》書中用楚方言,正指爐火而言。”所以,“躁勝寒”,謂爐火戰勝寒冷。這樣解釋與“靜勝熱”不能形成對文,也與清靜無關了。

“躁勝寒,靜勝熱”接在“大辯若讷”後面,确實感覺有點突兀,缺少邏輯關系。其實,它是為下一句“清靜為天下正”做的鋪墊,也就是結尾總結。王弼說:“故惟清靜,乃得如上諸大也。”意思是,隻有清靜才能做到“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讷”,或者說,清靜是道的核心思想之一。不能清靜也就不能得道。

“清靜為天下正”,唯有清靜才是天下正道。失去清靜也就失去了道。

本章又是對“道”的論述。前面述說道的特征,後面寄希望于天下清靜。其現實意義還是謙虛、清靜、大智若愚。大智者方能“躁勝寒,靜勝熱”以獲得清靜。

據《宋史》記載,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園與兩個重臣一起喝酒,邊喝邊聊,兩人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勞來,他們越比越來勁,幹脆鬥起嘴來,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應有的君臣禮節。侍衛在旁看着實在不像話,便奏請宋太宗,要将這兩個人抓起來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沒有同意,隻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倆送回了家。

第二天上午他倆都從沉醉中醒來,想起昨天的事,惶恐萬分,連忙進宮請罪。宋太宗看着他們戰戰兢兢的樣子,便輕描淡寫地說:“昨天我也喝醉了,記不起這件事了。”就這樣,宋太宗既不處罰也不表态,裝裝糊塗,行行寬容。這樣做,既體現了領導的仁厚,更展現了領導的睿智,不失領導的尊嚴,而又保全了下屬的面子。以後,上下相處也不會尴尬。臣屬更會為其效犬馬之勞。

現在的人,唯恐自己不聰明。可是,很多人卻忽略了“糊塗”的智慧。蘇東坡曾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吾兒愚且魯,無病無災到公卿。”正如鄭闆橋所說,“聰明難,糊塗更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其實,有時裝裝糊塗,行行寬容,這是一種與人相處的方式,也是一種生存策略,這樣的人,可稱為“大智若愚者”,否則,聰明反被聰明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