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鵝》
唐代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 文
“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着彎曲的脖子在歌唱。
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着清清水波。
注 釋
曲項:彎着脖子。
歌:長鳴。
撥:劃動。
創作背景
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裡。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問了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着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裡浮遊,便指着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此詩。
鑒 賞
這首詩以一個七歲小孩的眼光看鵝遊水嬉戲的神态,寫的極為生動活潑。
第一句三個“鵝”字,是詩人對鵝的親切呼喚,也可以理解為模仿鵝的叫聲。第二句“曲項向天歌”。曲,彎曲。項,就是脖子。曲項,彎着脖子。歌,唱歌。這兩句讓人想象出,一個7歲的兒童在對鵝作詩,他指着鵝說:鵝,鵝,鵝,彎曲着長長的脖子,朝着天空唱歌。一下子抓住鵝脖子長的特征,寫出它歡叫時洋洋自得的神态。
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态,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
以上是寫鵝在陸地上行進中的情形,下面兩句則寫鵝群到水中悠然自得遊泳的情形。小詩人用一組對偶句,着重從色彩方面來鋪叙鵝群戲水的情況。鵝兒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卻是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句對;同樣,鵝掌是紅的,而水波是青的,“紅”“青”映襯,十分豔麗,這也是當句對。而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這樣,回環往複,都是對仗,其妙無窮。
在這組對偶句中,動詞的使用也恰到好處。“浮”字說明鵝兒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動不動。“撥”字則說明鵝兒在水中用力劃水,以緻掀起了水波。這樣,動靜相生,寫出了一種變化美。
作 者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谟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曆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禦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雲被殺,或雲為僧。
小編語
寫物、寫景、寫人物都要抓住特點和其特有的特征,把握精髓,進行表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