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潮汕英歌簡介

潮汕英歌簡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12:22:59

潮汕英歌簡介(潮汕英歌豪傑遺風)1

潮汕英歌簡介(潮汕英歌豪傑遺風)2

潮汕英歌簡介(潮汕英歌豪傑遺風)3

南都、N視頻主播陳誠(右)學習英歌舞。

潮汕英歌簡介(潮汕英歌豪傑遺風)4

英歌舞隊員互相上油彩。

潮汕英歌簡介(潮汕英歌豪傑遺風)5

汕頭市潮陽區海門鎮慈海英歌隊表演。掃碼看專題

一聲清脆的“嘭”,一根木槌在手中飛轉,在一次次“8”字型的轉動中順着抛物線飛出指間,下一秒又牢牢停在掌心。身穿戲服、臉畫油彩的少年們雙手持槌,伴着節奏明快的鑼鼓聲變換隊形,大步向前……這個場景開啟了不少潮汕孩子的英雄夢,玩轉英歌槌,跳起英歌舞,是街頭巷尾最熱鬧的場景之一。英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的民間舞蹈藝術,也是廣東潮汕地區潮陽一帶最受歡迎的“廣場舞”。

林澤加是汕頭市潮陽區海門鎮慈海英歌隊的90後教練,他在幼時看英歌表演時便種下了英歌“英雄夢”的種子。“每次表演都有很多人圍觀,也有很多小孩想一起跳,”如今當了教練的他也成了孩子們的英歌夢領路人。

英歌槌怎麼耍?英歌舞怎麼跳?本期“進擊的非遺”開啟新挑戰,請林澤加教練來揭秘。

玩出花樣

“巧勁”讓英歌槌“飛起來”

南都、N視頻記者初識英歌槌,這是一根長四十餘厘米、直徑三厘米左右的木棒。海門慈海英歌隊隊員們訓練時的英歌槌是原生木色,表演時用的英歌槌有着紅黃相間的彩條纏繞裝飾。這根不長的木棒,如何在英歌中玩出花樣?林澤加教練向我們解釋了英歌槌“飛起來”的門道。

“首先用虎口掐住槌中間,手腕放松,讓它旋轉起來。“在林教練手下的英歌槌,似裝有馬達一般,手腕微微用力,就飛轉成一個圓形。“學會轉英歌槌後,豎持英歌槌手心朝裡,用另一根槌敲擊這根英歌槌的上端,被敲的英歌槌會自然向外旋轉。結合剛剛學會的旋轉技巧,熟練後就能在合适的位置停下,結合邁步的動作,就有英歌槌‘飛起來’的感覺。”

林教練詳細演示了英歌槌的動作技巧,可真要練起來,沒那麼容易。硬木質地的英歌槌需要一些“巧勁”才能在手裡轉動起來,從完成基本動作到熟練地表現英歌槌起落,真正的奧秘無他,熟能生巧。

“我們隊員在正式表演時也會出現英歌槌脫手的情況,現場很多人圍觀會緊張,克服緊張隻能不斷練習。”林教練執教的慈海英歌隊隊員約有60人,基本由本鎮的青少年組成。在由老戲台改造的訓練地,參加訓練的隊員們手法娴熟,英歌槌敲擊、轉動整齊有節奏。“隊員每個周末都來練,以現在的氣溫,練習兩個多小時後臉上身上就全是汗。”林教練在慈海英歌隊也是從初學新手一步步走來。

在整個下午的實戰練習後,南都、N視頻主播陳誠初步學會了英歌槌的基本動作和簡單套路。畫臉、換裝,驗收成果,真正的難點在第二天。

舞者臉譜

角色性格寫在臉上

以玫粉色為主色調,配上腰封、雲肩和黃色流蘇做點綴,主播陳誠已換好扈三娘戲服。在老戲台上,英歌舞隊員正緊鑼密鼓地換裝畫臉,為即将到來的表演做最後的準備。

平日裡,無需專業的化妝師,參照臉譜書籍、英歌舞隊員相互就能畫臉上妝,這些妝容誇張潑辣,唯有紅黑白油彩才能盡情展現。“你今天畫的妝是扈三娘,是文臉。”在主播陳誠的臉被覆上白色油彩時,林教練解釋道。這一回,林教練扮演的角色是林沖,畫的是武臉。

英歌舞臉譜是古代傩舞面具的一種簡化,舞者臉譜一般據梁山泊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而定,以白、粉為底的文臉常用來表現角色的敏捷伶俐,而以紅、黑為主要顔色的武臉則表現人物武藝高強。

在換裝和畫臉的過程中,主播陳誠英歌槌不離手,閑時就來轉兩圈,逐漸流暢的英歌舞動作印證着熟能生巧的道理。

氣勢豪壯

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

正式表演開始在即,鎮上居民早就得到了消息。海邊的正午時分,太陽正辣,廣場上已站着不少抱小孩的市民。“咚!”一擊鼓聲就讓整個廣場瞬間進入英歌舞模式。

“嘿!”英歌衆隊員的号子讓圍觀的小孩一下睜大了眼睛。集戲劇、舞蹈、武術于一體的英歌表演氣勢豪壯,氣氛濃烈。《潮州風俗考》中曾記載:“正月十五日,有善歌者自為侪伍,妝演古陳迹,迎神街巷,瓊箫畫鼓,象闆銀盆,連奏于燈月交輝之下,謂之遊春。”英歌舞常在年節期間演出,也承載着當地人民的信仰和期待。在汕頭潮陽區,幾乎每個鎮都有英歌隊,有些鎮甚至擁有幾支不同風格、不同性别、不同年齡構成的英歌隊伍。

英歌舞表演變化紛繁,每人手執一對彩色木棒,雙腳成騎馬蹲裆步,提腿向橫躍動,配合鑼鼓點和吆喝,揮動雙棒交錯翻轉叩擊,邊走邊舞。俯瞰潮陽海門鎮,表演隊伍和大海藍天同繪成一幅人文風景畫。

作為漢族民間舞蹈,英歌舞屬于大衆。因為英歌音同“秧歌”,英歌舞的起源也衆說紛纭,為這項民間藝術添了幾分神秘色彩,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也讓這項非遺快速“出圈”。

表演結束了,主播陳誠的學習成果驗收順利完成,林教練肯定了她的動作迅速,也指出了表演基本功不足的缺憾。“臉上的油彩要用食用油卸”,表演經驗豐富的林教練不忘提醒。

在潮汕體驗當一次“梁山好漢”,英歌舞展示了潮汕舞者的英雄氣概,它威猛、雄渾,粗犷、豪邁,不僅給人視聽上的沖擊,更續寫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正義、勇敢的精神風貌。

知多D

英歌舞集戲劇、舞蹈、武術于一體,沉澱了潮汕地區特有的文化傳統,蘊涵着潮汕人民深厚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情感。在汕頭,潮陽、潮南兩區英歌舞最為盛行。

關于英歌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明朝嘉靖年間,潮州府潮陽縣人陳大器在山東任職,将山東秧歌帶回潮汕家鄉傳播;第二種說法是300多年前,外江戲到普甯、潮陽一代演出梁山好漢喬裝攻打大名府救盧俊義的故事,當地群衆學習後逐漸演化為英歌;第三種說法來自清順治潮州知府吳穎的《潮州風俗考》,其記載當地人在插秧勞作中“群歌競作”,從“秧歌”變為“英歌”;也有說法将傩文化視為英歌的源頭,英歌舞不戴面具而畫臉譜,據稱是傩面具的進化形式。

策劃:陳成效 胡群芳

統籌:陳蓓蕾

視頻:南都、N視頻記者 伊凱文 黃薇 董梓浩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黃薇

出鏡:南都、N視頻主播陳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