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楓葉紅秋草黃雁南飛秋雨涼

楓葉紅秋草黃雁南飛秋雨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3:29:03

楓葉紅秋草黃雁南飛秋雨涼(大寒嚴寒松柏勁)1

每年1月20日——22日,太陽位于黃經300°時是大寒節氣,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它意味着四時的終結,也預兆着新春的開始。大寒之後,便是立春,将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過了大寒,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記錄雖然表明,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内。大寒時節,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大寒節氣裡,各地農活依舊很少。北方地區老百姓多忙于積肥堆肥,為開春作準備;或者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南方地區則仍加強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田間管理。廣東嶺南地區有大寒聯合捉田鼠的習俗。因為這時作物已收割完畢,平時看不到的田鼠窩多顯露出來,大寒也成為嶺南當地集中消滅田鼠的重要時機。除此以外,各地人們還以大寒氣候的變化預測來年雨水及糧食豐歉情況,便于及早安排農事。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常年大寒節氣,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隻有1至5毫米。華南冬幹,越冬作的這段時間耗水量較小,農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不過"苦寒勿怨天雨雪,雪來遺到明年麥"。在雨雪稀少的情況下,不同地區按照不同的耕作習慣和條件,适時澆灌,對小麥作物生長無疑是大有好處的。

楓葉紅秋草黃雁南飛秋雨涼(大寒嚴寒松柏勁)2

大寒詩書

趙學敏用格律詩和書法描述了大寒節氣的特色:

《大寒》

趙學敏

極寒暖意揚,空谷瑞蘭香。

冰凍長河厚,魚遊深水翔。

嚴寒松柏勁,瓊雪臘梅芳。

冷暖非無序,循緣競短長。

楓葉紅秋草黃雁南飛秋雨涼(大寒嚴寒松柏勁)3

詩文賞析:

趙學敏先生《大寒》一詩,是二十四節氣組詩中承上啟下的一首詩歌,因為大寒節令時期,雖然寒冷至極,但陽氣也上升很高,物候呈現出寒冷和陽生兼具的特點。同時,這首詩蘊含了豐富的生活哲理,讀詩時,不僅可以品讀詩境的優美,還能感悟到生活的樂趣。首聯和颔聯、頸聯都是描寫兩個相反的物候,形成鮮明對照,生動形象。首聯“極寒暖意揚,空谷瑞蘭香”,此時天氣十分寒冷,但山谷峭壁上卻蘭花飄香。颔聯“冰凍長河厚,魚遊深水翔”和頸聯“嚴寒松柏勁,瓊雪臘梅芳”,既是工整對仗句,又把長河的凍冰、魚遊深水、松柏蒼勁、臘梅芬芳的相反物候,生動描繪出來了,畫面生機勃勃,靜谧超曠,把大寒節氣的風景表現得如煙如霞、如清風明月般的清新神怡。尾聯“冷暖非無序,循緣競短長”,是全詩的總結,揭示了冷暖有秩序的自然規律,啟迪人們道法自然的生活哲理。

名家點評

中國書協副主席翟萬益評價:趙學敏先生與二十四節氣發生密切關聯,是由于他長期從事縣、地、省的領導工作,并且在很多時間裡分管農業方面的工作,這樣他就必須熟悉掌握當地省、市農業與節候的關系,十分及時恰當地開展工作,因此,數十年來二十四節氣深深地銘刻在腦海裡,并且他能主動觀察學習各地節氣和物候之間的差異,如數家珍地說出什麼地方在什麼節候種植何種作物,他這樣切入工作,就能适時地把政府導向和季節氣候各種因素統一起來,提升工作指導的正确性。長期形成的習慣,使他對二十四節氣産生了特殊的情感。近年他試圖用詩歌的形式來抒發對二十四節氣的各種感受,每個節氣賦詩一首。現已把各個節氣的詩歌都寫了出來,并用書法的形式加以表現,這也堪稱一個獨具特色的文化工程。我們在浩如煙海的中國詩歌裡,可以找出詩人們對各個節候的詩歌表達,且是各領風騷,各擅勝場,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感受,像杜牧的《清明》,我們不知讀過了多少遍,都給我們一次深于一次的審美感受,我們細味詩人們的立意,又都各不相同,意境迥然。學敏先生并不是在某個季節寫所處的情境,他的目的是明白而一緻的,就是要通過這個特定的節候,寫出一個比較廣闊的空間特征,即符合自己認為的甲地的狀态,也較生動地表達出乙地同一節候的情況,表現出來的境象又能得到讀者最大的認同,在時序上要延續一個年度,在時間上,每個節氣之間的跨度隻有半個月,其間有差異,差異又不是十分的明顯劇烈,這和電視連續劇一樣,每集的情節都要有變化,需要一種内在的關聯,比起以往詩人們偶爾一揮不同,得用更大的心力去完成,既不同于曆史上已有的表達,同時又得避免自己的相似性寫作。所以學敏先生的工作是用詩歌貫通二十四節氣,這是一個前人未曾有過的事情,二十四節氣詩形成一個系列,像金陵十二钗般生動的刻畫出來,對自己更是一個挑戰,學敏先生站在這樣一個雙重叠合的點上,經過探求也取得了令人景仰的佳績。

具有詩心的學敏先生,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注意用心觀察各個時空中的物候變化,人情狀态,數十載這樣的積累,和閉門造車者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當他秉筆抽思時,生活中的一幕幕情節就會和江河一樣蕩蕩而來,素材取舍是多而精,剪裁巧妙是簡而深。品學敏先生的詩,字裡行間可以概括為一個“動”字,各種事物形象的運動,把一首詩轟動地生機勃勃,他筆下的田園,充滿了“鬧”意,而詩人卻在“鬧”中取“靜”,筆舞龍蛇。趙學敏詩的語言特點是平實,不去選用一些華麗的辭藻,但造成的意境卻清新活潑,生意十足,故詩人用字如遣将,将動自有十萬兵随,于此可窺奧妙。

趙學敏先生先後三、四年時間花力氣寫成二十四節氣詩,不僅僅是以詩文形式描繪節氣物候,而更重要的是用他長期錘煉的書法功底表現出這些詩文的意味來,這在詩書上無疑是一種創新。“詩言志”,“詩意”表達在書法上,這在古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許多傳世的經典佳作,如“蘭亭序”、“祭侄稿”和“黃州寒食帖”等,都是書法和詩文俱佳的典範。所以,學敏先生的二十四節氣詩書是試圖恢複這種傳統。我仔細觀摩氣勢磅礴的二十四節氣詩書展覽,有二十四節氣詩書寫作的目的、意義和序言,有用楷書、行書、魏碑和草書寫成不同風格的書法作品,有釋文等。再仔細研究,作者采用的書體和格式,大都從表現詩的意境考慮,而且筆劃結構盡量簡潔準确,草書嚴格曆來規範草法。還有一種書寫款式,選擇了簡化字,其用意顯而易見,是為了讓大衆審美易識易讀易理解,同樣詩文也明晰生動,可以琅琅上口,但都嚴格符合律詩韻規。觀摩、賞讀二十四節氣詩書展覽,可以說是一種賞心悅目的文化享受,不禁常有驚句,也啟迪我們對節氣文化有新的認知。

趙學敏先生詩書我常有閱覽,但二十四節氣詩書同以往不同,不同的地方無論是詩或者書法,都采取了清新簡約的手法,力求在書法的氣韻、氣勢上表現詩的意境、意味,應該說作者在這一點上進行了大膽探試。在書法技法上,沒有墨守故技,大多率意而為,寫得生澀老辣,筆劃透出一些拙味,但運筆的超邁痛快都隐藏在字裡背後,泛溢出滿紙的活潑天真。如《大雪》一首,可能要在楷書的源頭找些意蘊,把隸書的手法用楷書來加以叙說,筆觸的生和熟在每個字裡閃現,但還是熟掩過了生味,由此别具風神。又如《大暑》,又有了變化,甜圓中泛出生拙,筆道很是老到,暗中現出泰山金剛經的風神,卻沒有刻意把那種風神實現的活靈活現,僅僅是因為書家要在宏闊的書法素材中揀選自己表現材料,滞留于一帖或一個時代,都是無形的約束。看他的楷書,由于有長期寫魏碑的功底,看似信手寫來,實際有着豐富的内涵。《立秋》和《小寒》是介于行楷之間的一種風格表現,行筆的開張消除了文字結構的平淡,嘎金裂冰的力度貫注到了字裡行間,從無奇處可以體感到書法真力的彌漫。二十四節氣詩書中草書一路,學敏先生似乎将筆觸收斂了一些,從狂草的世界裡走回了許多,這可能是他從受衆面的角度思考的緣故,度放到了小草到大草的節律段落,率性中總有不少收束,作為一個工程,經過反複追尋,立腳在完滿的境地,使人體味再三,從中感受到書家在表現自己詩作時的心手雙暢,情味盎然的意興。

背景資料:

2017年8月7日,中國農業博物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在中國農業展覽館,舉辦了《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二十四節氣專題展》和二十四節氣詩書畫展,趙學敏先生自作24節氣詩詞和書法精品同台亮相,再一次引起書法界、詩詞界、生态文明領域專家學者和廣大學生的高度關注,參觀者絡繹不絕。大家一緻認為,趙學敏先生已經成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最堅定、最有情懷的推動者、傳播者、文明使者,更是備受尊重、知行合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

楓葉紅秋草黃雁南飛秋雨涼(大寒嚴寒松柏勁)4

二十四節氣專題展開幕式

楓葉紅秋草黃雁南飛秋雨涼(大寒嚴寒松柏勁)5

參觀二十四節氣詩書畫展合影

大寒三候

一候雞乳:雞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氣,開始孵小雞了。

二候征鳥厲疾: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态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

三候水澤腹堅:上下都凍透了,寒至極處,按物極必反原理,堅冰深處春水生,凍到極點,就要開始走向消融了。

大寒習俗

1、除舊飾新,準備年貨

大寒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着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和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2、尾牙祭

大寒節氣靠近農曆年終歲尾,做尾牙也是一個重要的辭舊迎新習俗。做“牙”,是指每月農曆初二、十六要拜土地公(福德正神),供桌上擺放各種供品,讓土地公“打牙祭”。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正好是尾牙。

3、買芝麻稭

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争相購買芝麻稭,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将芝麻稭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求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楓葉紅秋草黃雁南飛秋雨涼(大寒嚴寒松柏勁)6

4、祭竈:糖粘竈王嘴

大寒期間,農曆臘月廿三為祭竈日,自然就少不了祭竈的習俗。傳說,竈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每個家中監察人們平時善惡的神,每年歲末回到天宮中向玉皇大帝奏報民情,讓玉皇大帝定賞罰。因此,送竈時,人們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化開,塗抹在竈王爺嘴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讓竈王爺說壞話。

5、數九

大寒節氣正值“三九”嚴寒,北方民間有“畫圖數九”的習俗,圖樣有銅錢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蘆形等多種,其中以“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最為著名。這種描紅帖共九字,每字九筆;從頭九第一天開始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筆。每填寫完一字,便過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盡。

大寒養生

大寒是農曆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亦是公認的進補好時節。大寒正是一個由冬到春的過渡時期,飲食起居應随之“轉軌”。養生飲食宜減鹹增苦以養心氣,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但燥熱之物不可多吃。

1、安心養性,怡神斂氣

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方可抵禦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内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内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内,邪不可幹”。

2、注意禦寒保暖

由于天氣寒冷,上了年紀的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縮和動作緩慢的現象,因此,選擇寬大松軟、穿脫方便的冬裝很重要。而在内衣選擇上,以吸濕性能好、透氣性強、輕盈柔軟、便于洗滌、穿着舒适的純棉針織物為宜。

3、早睡晚起,勞逸結合

大寒時節,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為了避免寒風的侵襲,理應做到早睡晚起,勞逸結合,外出時也要根據自身情況添加保暖衣物。如果室内經常開暖氣或空調,除了要經常開窗通風外,最好再通過使用空氣加濕器等方法,提高空氣中的濕度。

4、多吃苦味助心陽

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從醫學五行理論來說,鹹勝苦,腎水克心火。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因此冬天的飲食原則是減鹹增苦,抵禦腎水,滋養心氣,以保心腎相交,陰陽平衡。

5、進補到尾聲

“過完大寒,正好一年。”此時自然界的陽氣正處于從冬季的閉藏過渡到春季的升發中,人們的飲食也應順應這一變化。冬季進補到這時需收尾,為了逐漸适應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可适當吃些白菜、油菜、胡蘿蔔、菜花等味甘的蔬菜。

編輯結語

“過完大寒,正好一年”,自2018年2月以來,“有禮有節”欄目按節氣順序陸續刊載趙學敏的相關作品,到今天為止正式刊載完成。在這四季變化中,我們徜徉在書法與詩詞之間,領略了二十四節氣背後的文化内涵,掌握了不同節氣的習俗與養生常識。最後,感謝趙學敏先生為光明網的精彩内容,感謝他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所做出的貢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