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你們的領導什麼樣?是指點江山型,還是事必躬親型?
最近,有網友求助說,自己是單位的一個中層領導,因為是一步步打拼過來的,所以是一個複合型的人才,對于公司業務,什麼都懂一些,甚至很多時候,比下屬的能力要強上不少。一開始,也覺得,作為領導,不用事事親為,可是下屬能力實在不行,一件事情,用來交代的時間,自己都能夠完成了。況且,中層一向是夾心餅幹,為了向上彙報能夠保質保量,很多時候,就不得不親力親為。漸漸地,作為領導忙死忙活,作為下屬,無所事事,形成職場怪相。
很多管理學專家都說,領導不能事必躬親,職責錯位會帶來一系列的不利影響,可是面對下屬鹹魚一樣的工作态度,沒有做事的主動性,也沒有做事的相應能力,工作又一定要限時完成,作為中層領導,到底要做些什麼,才能改變現狀呢?
這位網友的感受,我也曾經有過,覺得下屬都是懶散成性,可後來我發現,無論換成什麼下屬,到了我手底下,都會變成鹹魚,那麼或許,不是下屬的問題,而是我的問題!
員工的主動性和工作技能,是如何一步步喪失的?
網友的求助裡,特别強調了,不是自己想要事必躬親,而是下屬實在太無能了!可是每一個人步入工作崗位的時候,都是抱着熱情和有所作為的信念的,一開始,他們的能力或許都不弱,但在不當管理下,會慢慢褪去原本的優點,隻随着大流走。我們很難去追究,是領導事必躬親在先,還是下屬無能在後,這和追究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樣讓人迷惑。
但如果說到下屬是如何一步步,喪失能動性的,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1.領導的模棱兩可
第一個原因,領導沒有共享的精神,把資源、權利、信息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擅自決定,員工該知道什麼,不該知道什麼。往往因為自己的理解偏頗,而導緻工作的方向性錯誤。具體表現為:
(1)傳達信息模棱兩可
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快遞員經常會把快遞放在蜂巢櫃子裡,然後你的手機就會收到一條信息,一般是快遞櫃的具體位置,以及編号。那麼,如果這條信息裡,沒有指出地址,或者不寫具體小區,隻告訴你放到某街道蜂巢櫃了,你會怎麼樣?你就找不到快遞了,會打電話過去罵快遞員。
這個案例裡,手機短信就是領導傳遞給下屬的信息,而接受短信的人,就是下屬。當領導傳遞的信息模棱兩可,下屬疲于奔命又沒有效果,就被貼上無能的标簽。久而久之,下屬産生不滿,就不再有主動性、
(2)工作資源模棱兩可
職場做事講求高效,往往會借用手中的資源,更快更好地達到目的。但有些領導,卻偏偏喜歡把能夠事半功倍的資源抓在手裡,不和下屬分享。
舉個例子,你要策劃一場活動,其中需要用到一些餐飲的資源,比如要說服商家贊助一些霸王餐。這個時候,你的領導手裡明明有好幾家合作過,且關系不錯的餐飲店,但就是不把資源給你。而在你千辛萬苦談妥了贊助的時候,又要你更換商家,理由是老客戶不能得罪。
我們來看兩條路徑:
一件本可以快速成功完成的事情,卻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中間環節,外人是很難了解内情的,隻會覺得員工能力不行,要領導出面解決。
2.領導與下屬間信任關系的破裂
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最成功的統禦管理是讓人樂于拼命而無怨無悔,實現這一切靠的就是信任”。 事必躬親型的領導,不信任下屬,往往表現在兩個方面:
下屬得不到領導的信任,自然也會對領導失去信任,相互沒有信任的上下級,就變成了工作狀态的混亂。
3.領導對機會的吝啬
信息不對稱、沒有信任關系,就足以領員工缺乏主動性,能力弱化,再加上領導對機會的吝啬,就徹底封死了下屬想要改變的心。
沒有機會的工作,就相當于掐住了下屬的咽喉,領導費了力氣,下屬心有不滿。
領導不放心下屬,所以事必躬親,殊不知,下屬也不放心領導,所以能推則推。有一句話說,世上沒有不好的員工,隻有不好的管理者,正如每一個孩子都曾是天使,有的孩子隻是在無知人的手裡變成了惡魔。
那麼,面對這樣混亂的狀況,如何激發員工能動性,糾正職責錯位?領導事必躬親,隻會讓管理陷入惡性循環,如何撥亂反正,激發員工能動性,我認為要做好三件事:
1.制度先行,有據可依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道德無法約束的時候,就該由法律來,同樣的,在公司,當開放的管理無法有效施行的時候,就要靠制度來撐腰。無論領導做了什麼,隻要有制度在,員工就會保持自己的能動性。制度,有三種特性:
在制定制度的時候,還要注意:
在制度的支持下,及時領導不願意資源共享,或者信息傳達不清,員工不會就此罷手,而是會發揮能動性,自己去争取。
2.敢于放權,培養信任
第二點,在制度的基礎上,領導要敢于放權,讓下屬去做,即給他們成長和承擔的機會,當下屬發現,沒有人兜底的時候,潛力才會發揮出來。正如老子《道德經》上所說“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當工作場所允許自治:
海底撈的張勇曾被問過一個問題,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麼?張勇說:善。因為善,所以信任,因為信任所以放權。這就是張勇,靠善念在這個沒有技術含量的火鍋行業,把每個門面店都管理得門庭若市。
也就是,海底撈的成功是通過信任地放權實現的,傑克·韋爾奇有一句經典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中外如是,可見有借鑒意義。
但要注意的是,放權不是不管,合理授權要因責而宜、因能而宜、因權而宜,漸進式授權,選擇性授權。放權,不能發展為放養。有一個“責任-能力”四象内限圖,向我們很好地揭示了該如何授權:
信任,放權,是促使下屬發揮能動性的最關鍵因素。
3.懂得共享,願意指導
有一個很有名的定律,叫木桶原理,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闆。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闆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闆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闆下面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
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闆,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闆,也可稱為短闆效應。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因此,下屬某方面的缺失,就會成為領導的缺失和整個部門的缺失。
因為,共享,是領導需要做到的第三點。包括,知識共享,利益共享和機會共享。任何能增加工作效率的知識和資源要共享,消除員工短闆;獲得的利益,是整體努力的結果,而不是領導一個人;成長的機會也好、晉升的機會也好,要讓每個員工都有機會。
把下屬培養成競争者,把下屬當成自己的動力,把下屬當成資源的開發地,就能成為相互促進的存在。
總結
要改善領導事必躬親的現狀,首先對照原因,自查是否存在推動員工主動向喪失的原因,再來根據制度、放權、共享等方式,改變現狀。先認識問題,承認問題,再解決問題,希望與大家共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