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品讀李白

品讀李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3 03:55:05

品讀李白(品讀李白月下獨酌)1

圖片來自網絡

被譽為詩仙的李白是個浪漫主義詩人,在他汪洋恣肆的筆下,世間萬事萬物都會變得不同凡響,就連内心的孤獨都能寫出一份超然物外的豪邁與灑脫。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見李白同期作品),明明知道“舉杯消愁愁更愁”,卻還要舉杯,而且是獨酌,是月下的獨酌。在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中,月是象征團圓的,李白在月下獨酌,外部環境勢必與内心世界形成巨大反差,對于富有浪漫情懷的大詩人來說,不可能不感慨良多,可能正是這一點勾起了他欲罷不能的詩思,于是一首千古名篇躍然紙上。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無親無友自斟自飲也就罷了,而偏偏明月當頭風送馨香(我懷疑這四句正是“花前月下”的出處),那麼該當如何呢?明月不是在嗎舉杯邀飲吧,對了還有影子呢,這一下由獨酌瞬間變成了三人!(以動寫靜以喜寫悲,這便是反襯法。)巨大的孤寂看似刹那化解了,但事實上果然能化解嗎?

“月既不解飲,影徒随我身。暫伴月将影,行樂須及春。”明明也知道月與影并不能真的相陪,可是實在不想辜負這大好春光啊,在這裡又引出了時間或者說光陰的概念,春是四季中最美好的季節,也是充滿浪漫與希望的季節,而無疑此刻的詩人卻是無限落寞的,這又進一步加劇了反差。

既然大家都在,那就載歌載舞吧。“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恍惚間真的熱鬧非常,但是飲着飲着人就醉了,一醉不起的人身邊并無一人理睬。想象一下,明月花前,杯盤狼藉,人已醉倒不省人事。此時此刻既不見月來相扶也不知影子去到何處,方才的歡聚不過假象,不過詩人的短暫臆想而已。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詩人料想着自己與月和影相伴的日子可不是一會兒半會兒,而是會成為永遠。況且在人間明月也有陰晴圓缺,如能常聚隻能等到有一天詩人自己能到天庭才能如願,何以至此呢?因為人間沒有知己啊(此為弦外之音)!通過這兩句的收尾,詩人把内心的寂寥惆怅推向了極緻。

讀到這裡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詩人當下的心境,同時也引發出一種思索,一向躊躇滿志的大詩人李白究竟怎麼了?是什麼讓其産生了如此巨大的孤獨之情呢?

原來此詩是李白入駐長安期間所作,他胸懷壯志曆盡千辛萬苦去到皇帝身邊是想為國效力的,哪裡想到在朝中他卻飽受排擠和诋毀,緻使皇帝唐玄宗雖然把他安置在身邊,卻隻是終日侍宴陪酒歌吟唱賦,這讓李白陷入了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失落甚或絕望之中,因為他就在皇帝身邊,然而他卻不曾被重用。因而有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寫李白句)表面上的狂放不羁實則卻是懷才見棄的抑郁苦悶。當年赴京之前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負雄才在此化為了暗中自嘲的笑料。

然而在曆史的長河中,大詩人李白,将是永遠閃爍的一顆明星,在深邃浩渺的碧空中熠熠生輝。他的生花妙筆已成為不朽絕唱,當我們每每吟詠他的詩句時,都禁不住因其喜而喜為其悲而悲,縱然見他明月花前潦倒不堪,也很想隔着時空願意陪他一醉方休。

2022年6月10日下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